彭浦新村街道居民观“十九大”忆习近平来访
(记者 顾武/摄 肖鸣亮 )10月18日上午8点刚过,彭浦新村街道彭五小区居民葛竞华、高爱珍夫妇家中就坐满了等候观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电视直播的居民和社区干部。2007年,习近平在担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时曾经走进葛竞华家探望、视察,大家觉得在这片“福地”收看十九大开幕式格外亲切。
“习总书记是2007年8月2日走进我家,调研、了解彭五小区旧房成套率改造情况。”高爱珍向大家讲起了当时的故事。彭五小区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煤卫设施都是几户合用。高爱珍家虽然有独用的厨房间,但卫生设施却是与隔壁一户邻居合用,每天早上大人、小孩上班、上学时段,都要排队等候。没办法,家里只得放一只马桶,以便应急。2005年,彭五小区成为上海首批实施成套率改造的旧公房小区,并在2006年完成改造。经过改造,高爱珍家有了一间3个多平方米的卫生间。
高爱珍告诉记者,习近平与他们夫妇一一热情握手致意,并亲切地询问了他们及当时还在读书的女儿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随后,习近平仔细察看了他们家经过成套改造后新增的独用卫生间。看到卫生间宽敞洁净,用厕、洗澡设施齐全,习近平满意地点点头,并叮嘱陪同视察的区领导要持续将这项造福百姓的实事工程办好。
时间虽然已经过了十年,但习近平总书记平易近人、关心百姓安居的情景,却令葛竞华、高爱珍一家至今难以忘怀。高爱珍高兴地说,近几年,小区经过“美丽家园”建设,增加了许多绿化景观和健身休闲设施,环境也越来越整洁了。如今,女儿已经成家立业,夫妇俩退休后,除了养花、养鱼、唱戏外,还当上了小区垃圾分类的志愿者,生活十分和美。
时钟指向9点,大伙开始集中观看“十九大”开幕电视直播。每当报告中说到精彩处,大家便热情鼓掌。特别是在听到总书记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后,大家更是热烈鼓掌、喝彩,纷纷表示:“这句话说到我们百姓的心坎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