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心、爱心和公仆心架起心灵的桥梁 ——记静安区国资委专职信访干部谢敏宏
(记者 黄竞竞 / 通讯员 谢劼)静安区国资委的专职信访干部谢敏宏,是一名在机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将”,但他却经常谦逊地称自己为信访战线上的“新兵”。的确,谢敏宏虽然先后在区委组织部干部科、区国资委办公室、产权科等多个部门工作过,但他担任信访干部还是静安闸北“撤二建一”之后的事情,信访工作对他而言,无疑是一项全新的挑战。谢敏宏摆正位置,努力学习,认真投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信访工作为民排忧解难的深刻内涵,得到了信访群众和身边同事的肯定,为区国资委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不懈学习信访工作专业知识,体现一颗“热心”
“撤二建一”后,静安区国资委监管的区管国有企业数量上升到13个,下属二级及以下的子公司多达500余个。谢敏宏上任伊始,看着上百件人民信访中反映的既有企业转制这类政策性很强的问题,也有员工劳动人事这类成因繁杂的矛盾,甚至还有不少动拆迁遗留矛盾,这些信访矛盾,即使由经验丰富的老信访干部来应对也会感到头疼,更别说自己这个刚到岗位不久的“菜鸟”了。
面对压力和考验,谢敏宏暗下决心钻研信访业务知识,他不仅认真学习国务院和上海市的《信访工作条例》,以及中央领导关于信访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还涉猎了多个领域,自学了多项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政策法规,包括企业下岗职工社会保障、企业职工权益保护、历史遗留问题的有关政策等等,既“武装”了头脑,又打开了工作思路,逐渐进入了角色。针对“撤二建一”后区国资系统信访工作规范、流程有所不同的情况,谢敏宏认识到,如果制度不健全、规章不完善,就无法从根源上应对成因五花八门的疑难信访件,他利用上一阶段所学习的知识,积极向兄弟部门有经验的信访干部讨教,制定和完善了区国资委信访件的登记、请示、督办、回复、归档、统计、考核,来访人员的接待、记录、督办、答复,以及信访工作基础管理、网络建设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信访工作程序和管理,从而提高了信访案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效率。
认真钻研信访工作新方法,体现一颗“专心”
谢敏宏迅速进入信访干部角色的“专心”令人印象深刻,区国资委也因此被选为静安区推进“信访事项依法分类处理”工作的试点单位之一。谢敏宏认为,目前有很多信访群众“信访不信法”,导致不少应当通过其他法定途径处理的诉求事项涌入信访渠道,造成这些疑难事项在信访系统“内循环”而得不到及时处理。因此,依法分类处理这些信访事项十分有必要。他在区国资委领导的支持下、在区信访的指导下,从各方面收集资料,积极投入“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运行机制的试点工作中,率先梳理完成了本部门信访事项依法分类处理投诉请求清单。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将这项工作应用到信访接待中。
某一天,十多名信访群众来到国资委,围住了正在接待窗口的谢敏宏,他们是原某改制国企的员工,企业在改制重组时,支付给他们的经济补偿金与其他国有企业的标准有较大差距,来访群众要求给个说法,并扬言如不解决就住在国资委不走了。谢敏宏向他们出具了分类处理告知,谁知道信访群众不明就里,以为谢敏宏要“踢皮球”,情绪更加激动,谢敏宏耐心地对他们宣传解释“依法分类处理”的由来和流程,怕他们不放心,还主动陪同他们前往国资委改革科,与改革科的同志一起做好政策解释工作,最终使这些信访群众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心平气和地到有权处理问题的责任单位去反映诉求。
积极为困难信访群众奔走,体现一颗“公仆心”
在实际工作中,谢敏宏深切地感受到做好初信初访这“第一道防线”,很多信访矛盾就能解决在萌芽状态。于是,他把探寻信访工作着力点首先锁定在基层企业,主动深入到多个企业进行走访,了解第一手情况,研究热点难点问题。
在走访过程中,谢敏宏曾遇到一位八十多岁、心脏动过手术的老人,多次颤颤巍巍地来到某国有企业信访,提出其在80年代入股该企业,现在年老多病,要求退股养老。谢敏宏主动接待了这位老人,经过交谈,发现老人反映的国资企业早已转制为民营企业,谢敏宏完全可以直接告知老人去找该民营企业解决问题,但他看到老人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主动接过了帮老人跑腿奔走的任务。谢敏宏上门找到该民营企业相关负责人,代为转达老人的诉求,在初次碰壁后,“不依不饶”地多次上门,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终于打动了民营企业负责人,答应由企业收购老人股权。但在收购中,又遇到了一些转让股权技术上的难题,谢敏宏顶着难耐的高温天气,冒着倾盆而泻的暴雨,一次次奔波于各部门,不厌其烦地协调,最终成功化解了难题。当谢敏宏告知老人,他的问题已经解决时,老人眼含热泪一个劲地说着谢谢。谢敏宏常说,做信访工作虽然很累,但在领导的支持和区信访办的指导下,能够帮助信访群众化解矛盾、解决困难,自己苦点累点是完全应该和值得的。
作为一名信访战线的“新兵”,谢敏宏用热心、专心、公仆心,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展示了信访专职干部的美好形象。
(来源:静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