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路街道推行“零废弃花园”改造
(记者 李瑛)宝山路街道天吉小区10号楼自5月开始组建绿主妇队伍,学习绿化种植知识,参与和推动“绿主妇家园”建设。天吉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老式小区。10号楼在美丽家园项目改造后在硬件和外观上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升,同时居民也对小区里门栋内的环境打造提出了自己的需求。近日,宝山路街道开展天吉小区的绿主妇项目计划的同时推行“零废弃花园”的改造,对天吉小区10号楼一楼微型花园、储物空间、楼道进行改造,通过开设种植课程、改造课程等,小区绿主妇们一起完成小区改造,建成了“零废弃花园”。
85岁老伯亲自动手建花园
此次宝山路街道推出零废弃花园的改造,主要针对社区公共微空间,进行生态微改造;最大程度利用原有物品、材料进行改造,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花园中设计堆肥空间,形成有机质的循环,满足花园的种植需要以及居民环保生活理念引导的需要;居民是花园管理的负责人,参与改造、管理的全过程,确保花园的可持续运作。
天吉小区的10号楼有一个独立的小门,围出了一小块独立空间。居民平时自己种上了一些花草。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二十多平方米的空间是10号楼的居民们每天进出的必经之地,居民们利用这个空间,自己栽种了一些绿色植物,来美化家园。85岁的秦爷爷说,当初这个小花坛,全是他跟居民自己去找来一些土,一点点自己动手修建起来的,这样一个小花坛,虽然外形比较简单,但是种上了绿色的花草树木,也给楼里的居民们带来了一道绿色的风景线。其他居民也热心地分享自己种的月季、桔子树等。
种上花草 暑气全消
街道邀请城市农耕专家袁清华来到社区,在他的指导下,绿主妇们完成了装订木制栅栏,重新规划植物的位置以及制作美化装置。经过袁清华及施工人员的丈量,为花坛定制了新的木制栅栏,经过近4个小时的工作,小花园焕然一新。同时袁清华因地制宜,把原有的大花盆进行彩绘,废物利用的同时,也能让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为小区增加不同的色彩。经过细心的布局和规划后,小花园色彩缤纷、生机盎然。袁清华一边种植,一边给绿主妇们讲解迷迭香、五色梅、欧洲月季等植物的名称、特性、养护方法。居民们仿佛也忘记了酷暑的气候,沉浸在小花园的清新中。对于如何施肥,袁清华还教授居民,利用湿垃圾分类,分出来的新鲜的果菜皮、瓜皮来做酵素堆肥,只要是自然的植物就都可以帮助改善土壤的活力。有的居民现学现用,马上就把修剪下来的树叶、杂草,还有吃的瓜皮放到了土壤里做肥料。
绿主妇们忙活了一天,小花园已经基本有模有样。花园最后一道工序是,在老旧的墙面上装订木制的网架,挂吊盆进行装饰。原本光秃秃的墙壁突然挂上了漂亮的花盆,特别赏心悦目。居民陈阿姨兴奋地说:“大家一起参与小花园的改造很有成就感,天气虽然很热,但看到现在花园那么漂亮,整个小区也变得清凉起来。”
(来源:静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