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康静护理站启动运行
(记者 邢蓓琳)7月7日,医疗民办非企业机构上海康静护理站在静安寺街道正式启动运行,上海老人医疗护理新样本——“居家康护,医保买单”在该街道成为现实。今后,在静安寺街道,将以上海康静护理站为中心,整合社区医院和辖区内的二甲以及三甲医院资源,通过“医-护-养”联动上门服务的方式,方便社区老年人在不离开熟悉的家庭与社区的前提下,享受到专业机构提供的便捷、价优、高质的康复护理医疗服务。
上海康静护理站设立在街道生活服务中心内,配备专业护士和“全科医生工作站”、电动护理床等设备,面向辖区全部老人提供部分免费、部分医保收费的专业医疗服务。上海福寿康居家康复护理机构负责人张军介绍说,“实践表明,社区内的专业护理站,最能胜任居家照护的现实需求。一方面,医保支付减轻了老人的支付负担;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护理更有效提高老年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张军还告诉记者,护理站成立后,将为静安寺街道居民免费开放血压、血氧、骨密度等10多项健康检测项目,同时为街道辖区内享受医保政策,接受福寿康上门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免费提供康复护理床。另外,该护理站还将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静安区分会的资助下,为静安寺街道120位失智失能老人免费提供为期一年的康复护理服务。
此次“居家康护,医保买单”的受益对象是具有上海户籍,参加上海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70岁以上老人。老人或者家属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原件、至老人所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递交申请即可办理居家康复照护服务。每周服务频次根据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评估,分为三个等级:轻度,每周上门3次;中度,每周上门5次;重度,每周上门7次,每次护理时间1小时。相关费用支付则是医保支付比例为90%,个人支付比例为10%。
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心城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社区之一,静安寺街道致力于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在全区率先建立了以“1+2+3+6”网格为基础,80余家社区单位为支撑,700人工作队伍为保障的乐龄生活圈,基本形成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化、服务方式便捷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运作市场化”的工作模式。
(来源:静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