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资源 让更多学生共享优质教育
“撤二建一”之后,新静安区的优质教育能级再上一个阶层,随之而来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借助教育学区、教育集团、委托管理、城乡一体化办学等多种形式,静安教育走出有限区域,使更多城乡学子受益其中,共享优质教育。本期,让我们走进静安区,一起感受静安学区化集团办学的进行时。
突破故事1·学校篇
出镜者:一师附小教育集团 关键词:城乡一体
均衡城郊教育品质 成立新校培育当地教师
2014年11月起,由上海市教委牵头,静安区区政府和崇明县县政府以“城乡一体化、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成立一师附小教育集团,委派静安区一师附小在崇明县筹建“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崇明县江帆小学”,并努力使其成为崇明老百姓家门口的一所新优质学校。崇明县江帆小学将继承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在传承一师附小“愉快教育”办学理念的同时,落实“愉快教育”的内涵,提升“愉快教育”的新品质。2016年9月,江帆小学将正式开学,目前双方学校已经完成校园规划建设、管理机制设计、师资培训带教等工作。
一师附小崇明县江帆小学可以说是在“万众瞩目”中成立起来的,校舍还未完全竣工,校址周边的家长已按捺不住,四处打听新学校情况。“今年3月份学区划分出来后,被划入江帆小学学区的家庭笑得合不拢嘴,不少家长说,静安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崇明,崇明的学生在当地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品质。”江帆小学备受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一师附小的影响力。位于静安区的一师附小是全市乃至全国都名闻遐迩的学校,一师附小奉行的“愉快教育”理念得到了上海市教委和国家教育部的高度认可,被国家教育部誉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成功模式”,在此模式下,一师附小培育出了许许多多“拥有幸福童年、获得愉快发展”的优秀学子。
不过,当家长们得知江帆小学的教师将从崇明当地选拔时,家长中发出了一些声音,“一师附小能有今天的成绩,优秀的教师团队可以说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可是,如今学校的教师却是从崇明当地选拨,而不是来自于一师附小,如此举措,让家长对两校的合作办学,新学校的教学质量表示怀疑。”家长的顾虑,集团早已考虑到,江帆小学执行校长徐斌说,自2015年9月开始,从崇明百名优秀教师中“万众挑一”选出来的17位江帆小学教师每周五天驻扎在一师附小跟岗培训。“这17位老师基本都是来自崇明当地学校的骨干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已很出色。经过培训,这批对本地学生情况了解的教师比市区教师更具优势。”而集团特别注重教学理念的培训,在培训期间,为受训老师们配置一师附小资深年级组长作为导师,并安排老师们担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实际参与到班级管理与教学当中,定期为老师们创造机会,参与校、区、市三级研修活动,培养他们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学科导师的帮助下,受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升,3位教师已成长为校级骨干,3位教师成为市、县名师班学员,1位教师成为县中心组成员。“一师附小除了帮助江帆小学培养教师外,附小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鲁慧茹校长也将担任江帆小学的名誉校长,特级教师姜茗芳也将到江帆小学驻校支教,参与教学管理,每周附小还会另派多位优秀教师流动支教。”
突破故事2·家长篇
出镜者: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关键词:一校三部
延续品牌效益 资源惠及更多家庭
2014年4月,以闸北实验小学老校区为母本,进行优质资源的复制,通过公建配套新建实验小学龙盛校,通过购置校舍改建实验小学明德校,构成了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闸北实小教育集团内部统一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调配、升学对口,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让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迅速扩散延伸。目前,实小教育集团学区初具规模,在原先对口6个居委12个小区的基础上,新增了13个居委43个小区,招生规模的扩大有效缓解了中部地区严峻的择校问题。集团化办学使得实验小学老校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区域中的更多家庭。
陈祉颐还在幼儿园时,妈妈就经常带她到闸北实验小学附近转转,“按照当时的学区划分,孩子是没有机会进实小的,真正能享受到实小优质教育的只有对口社区的孩子,我们很羡慕。”闸北实小在家长心中很有分量,不少家长希望孩子能入读这所学校。
2014年,小祉颐即将幼儿园毕业,妈妈一直以来的期待,伴随着实小集团化的推进成了现实,实小在小祉颐家附近开设了实小明德校区。可能是幸福来得太突然,“有家长为此事不断去咨询、确认,新校区会不会只是挂头衔?新校区能不能延续实小的优质?”当得知总校区的优秀教师将到分校任教,延续实小教育品牌,带领新招聘教师快速成长,而总校特色课程、教育理念也会在新校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家长们的喜悦难以言喻,“我们真的太幸运了!”
实小开设的两所分校并非是总校的“复制品”,陈祉颐妈妈说,总校教职工团队来到明德校区,保证了学校办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明德校区擅长用社团、兴趣课程启发孩子的潜能和学习力,学校开设了29个社团,不用等到星期五,每天下午3点30分,孩子就可以按着爱好参加乐器、朗读、戏剧等兴趣活动。借这两年在学校活动中的锻炼,陈祉颐从曾经的小害羞变成了今天的落落大方,孩子与同学们在一场场比赛中的表现几乎每次都让家长刮目相看。“很感谢明德校区的建立,在学校里,我们的孩子正在逐渐变得更加优秀。”
突破故事3·教师篇
出镜者:成功教育集团
关键词:委托管理
注入优秀教育理念 教师体验成长、学生感受成功
成功教育研究让曾经平凡的闸北八中“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其成功教育研究成果也被确定为全国基础教育推广的素质教育典型。几十年来,成功教育理念不断向外辐射,不少市薄弱学校、其他省市的中小学,乃至海外学校因其获益。成功教育在区域内实行集团化办学,始于2011年9月,原闸北教育局将原古田中学、万荣路小学交由成功教育集团管理办学,2013年9月,又将原中兴路小学交由成功教育集团管理办学。原古田中学改名为闸北成功教育实验中学,原万荣路小学为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原中兴路小学改名为成功教育实验基地(保留原校名)。三所学校经过数年的理念浸润、集团办学,均大幅度改变了原来的薄弱面貌,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成功教育集团由闸北八中、成功教育实验中学、成功教育实验小学、中兴路小学组成。现成实小数学教师顾莹莹深深感受到,四所学校组建集团,合作办学,不是挂牌合作,“是真的带着‘壮士断腕’,要彻底颠覆原有落后局面的决心在办学、做事”。因此,本来打算离开学校的她,决定留下来,和学校一起进步,一起成长。2011年之前,顾莹莹在原闸北一所不错的小学任教,后因人事调动,她需要到其他学校挂职一年,“当时听说要让我去原万荣路小学挂职,说实话,真心不想去。那时,万荣路小学学习氛围不好,学生不愿去。”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顾老师来到了原万荣路小学,心存不愿的她到后来才发现,这次挂职经历其实是一次让她职业生涯发生大转折的好机遇。2011年9月,成功教育集团托管了万荣路小学,并将其更名为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这次变更的不只是校名,还有学校整体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校园设施及学习氛围。
“更名后,学校更新了原先的教学设施,电子白板代替了原先的多媒体、幕布。学校要求每个老师要跟上变更的脚步,尽快学习电子白板的操作,这给我这个电脑菜鸟出了难题。”顾老师对简单的PPT操作都有些生疏,不过之前要求没这么严格,“个人尽力了,效果也就将就过去了,但加入集团后就不行了,老师们必须要掌握,不但会操作,还要做得好。”学校建议老师们组建电子白板小分队,互相交流学习,定期还会邀请市教委信息装备中心的专业人员到校手把手培训。多次学习、培训后,“菜鸟”快速升级为“高手”,顾老师还在全国NOC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斩获了一等奖。
注重理念改变的同时,集团也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每两周就会安排市资深教研员到成实小听课、评课,为教师分析教材、例题。学校、教师的改变直接带来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多开设起来的社团、兴趣课程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正如学校所倡导的,入学时不出色、极其平凡的孩子每天都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他们从学校学到的,能帮助他们登上大大小小的舞台,展现精彩的自我”。
全景扫描
提升教育能级,静安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进行时
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成为好学校,这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静安教育的学区化集团化工作立足区域实际,围绕提升“精品教育”能级的中心任务不断展开。在“撤二建一”之前,原闸北作为上海市教委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先行试点区之一,根据区域南中北发展定位与战略,用了三年时间,通过“一体多校”、“大社区+小片区”等模式,构建了成功教育集团、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彭浦一小教育集团和彭浦地区小学教育学区等; 原静安结合整体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立足自身优势特色,聚焦学校内涵发展,以学生个性持续发展为核心,通过优质学校向市郊学校输出品牌、委派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整体提升援建学校办学水平。2014年成立一师附小教育集团,以对口援建的形式参与建设一师附小崇明县江帆小学。
静安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发展起步较早、品牌众多、类型齐全。在近三年的改革实践历程中,静安区在四个不同种类的试点项目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分别为多校学区化,近邻资源集群发展(如彭浦地区小学教育学区);多法人集团,特色资源抱团发展(如彭浦一小教育集团);单法人集团放大名校效应,倍增优质资源(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风华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委托管理与城乡一体化,优质品牌资源输出(如成功教育集团委托管理及一师附小教育集团的城乡一体化)。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