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课题】怎样把居民自治共建的“胃口”吊起来?
(记者 袁文君)4月19日,共和新路街道召开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大会。记者发现,在“联动机制为‘美丽家园’护航”等年度社会治理创新优秀项目案例中,居民自治共建占了很大的比重。“居民群众不再是社会治理的客体,成为了真正的主体。”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惠明告诉记者,“今年,街道将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推进各类公共服务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动员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逐步增强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意识,形成社区治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走出停车难的“死胡同”
小区停车位紧缺是社区居民最头痛的事情之一,许多社会治理难题也因此而生。在新柳公寓,业主们挖空心思找车位、占车位,挤占公共绿地、私装地锁等现象屡见不鲜,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频频上演,最终导致业主不交停车费和物业管理费,物业对业主提出的维修等要求久拖不办的管理僵局。
为了走出这个“死胡同”,柳营桥居民区党总支主动介入,多次牵头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讨论停车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积极搭建沟通平台,邀请楼组长及业主代表共同参与方案的讨论和听证,吸收各方意见。最终《新柳公寓停车管理规定》收到超过一半以上业主的赞成票,正式通过。
根据管理规定,只有全额缴清物业管理费的业主才能进行车辆登记,同时领取进出小区通行卡。为此,部分业主主动缴清了长期拖欠的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费收缴率明显提高。另外,按时缴纳费用的业主还能额外得到免费停车奖励,以满足亲友来访时的停车需要,这一人性化的操作手段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
管理规定虽然通过了,但小区车辆数远比停车位多。居委会还借助建设“美丽家园”的契机,通过内部挖潜、调整绿化结构等方式,增加道路边停车位21个及临时停车位9个,同时积极联系临近单位提供错时夜间停车位10个,较好地解决了小区的停车难问题。
居委干部走进业委会
针对业委会对物业的管理和监督没有强制力,业主的权益有时不能得到正当维护,同时居委会的职能与业委会存在重复交叉,在牵头协调时难免出现“两难”的情况,街道探索物业管理创新模式,推行业委会与居委会交叉任职机制。经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后,将居委会主任或工作人员选入业委会。
嘉利明珠城业委会成员印嘉珍的另一个身份是居委会主任。新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印嘉珍就把居民经常到居委会来反映的主要几个问题给提了出来。业委会很快就出决定,把大家反映最强烈的楼道堆物和保安履职不到位问题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居委会的牵头下,经过与物业公司、业委会的多次商讨,形成了楼道整治方案,逐个门洞进行综合整治。如今,小区楼道内干干净净,基本见不到自行车乱停放。保安工作也有了质的提升。“交叉任职”模式还让一系列社区服务工作变得制度化与常态化。如今嘉利明珠城业委会每周都会召开一次委员例会,分析、研究小区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拟定解决措施,明确解决时限。
“三会一代理”稳固“铁三角”
业委会、居委会、物业是社区管理的“铁三角”。但当铁三角少了一个角,社区自治管理又该怎么办?和源名邸小区给出了“三会一代理”的解决办法。
和源名邸小区建于2009年,共189户业主和7户商铺。2015年4月,小区四周的围墙柱多处出现较大裂缝,大家十分担心围墙随时会开裂倒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由于一直没有成立业委会,小区100多名业主只得委托几位楼组长找到居委会寻求帮助。
居委会一方面找到开发商反映情况,请求派人实地勘查,另一方面与居民积极沟通协商。
经过楼组长、居委会代表与开发商的多轮洽谈,开发商答应重新建造围墙,并承担全部建造费用。施工开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重建围墙需要20多天,施工期间,小区因为围墙被拆除成为开放小区,安保问题怎么解决?如果大力增加安保人员,物业因此而增加的人工成本又该由谁来承担?为此,居民区党总支专门组织了一次“三位一体”的会议,让居委会、物业公司与党员、楼组长一起共商共议。最终决定,一方面物业公司加大夜间执勤力度,另一方面居委会、楼组长、物业公司向居民广泛宣传注意防盗。同时,小区党员和楼组长在白天和傍晚自发巡视小区。20多天后,新围墙建起来了,小区里也平安无事。
(来源:静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