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警十年圆女孩大学梦
(记者 俞凯)9月5日是上海高校开学第一天。一大早,在三名年轻帅气、身穿制服的特警队员“专车护送”下,腿有残疾的华东政法大学15级新生晓晨(化名)在爷爷奶奶的陪同下,按时办理完所有入学手续,住进了松江大学城4人一间的华政女生宿舍。
望着特警队员们忙前忙后帮晓晨搬行李打扫铺床,宿舍里的同学们既好奇又羡慕。晓晨对同学们说:“如果没有特警叔叔们的帮助,我的梦想也许早就夭折了。”她所说的特警叔叔,就是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特警支队队员,从2006年底至今的近十年时间里,已换了三四代的静安特警们爱心接力,终于帮助这位残疾女孩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只因腿残遭父母抛弃
晓晨出生在上海芷江中路一间简陋的亭子间阁楼内,伴随她的除了简陋贫穷的家境,还有先天性的左下肢畸形,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而且走的时间长了会疼。
屋漏偏逢连阴雨,因为孩子残疾,父母都视其为包袱,以至于感情破裂。后来,父母将晓晨丟给了爷爷奶奶抚养,祖孙三人共同挤在搭出来的面积只有10多个平方米的亭子间里,上下楼都是爷爷将晓晨背进背出,生活主要靠爷爷奶奶微薄的退休工资来维持。
2006年底,刚刚成立几个月的静安区特警支队为了落实上海公安“扶贫帮困结对”工作,联系了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经过流程甄选,困难家庭的残疾女孩晓晨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时任支队领导了解到晓晨的种种困境后,决定与她结成长期帮扶帮困对子。在一个寒冷冬天的下午,特警队员们敲开了晓晨家的家门,给她送去了崭新的书包和助学慰问金。临走时,特警叔叔还对上小学三年级的她说:“有我们在!谁欺负你,告诉特警叔叔……”轻轻的一句话,却许下了重重的承诺。
爱心接力持续近十年
“认领”了晓晨后,静安特警支队特别设立了“彩虹圆梦”帮困专款账户,号召全体民警一起献爱心、送温暖,每笔捐款都详细记录在册。当账户余额不足时,全体民警便会进行募捐。从头至尾参与了“扶贫帮困结对”工作的静安特警支队副支队长王毅华告诉早报记者,近十年间静安特警支队流动性特别大,但这根爱心“接力棒”却一棒棒地传了下来,持续了近十年,是上海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各个支队中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帮困对子。
2014年底,晓晨已升至高三,新一期的静安特警支队团支部获悉,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晓晨经常失眠,胃口也很差。消息反馈到了支队长陈泓波、政委王伟那里,支队上下经过共同商议,决定再拿出一笔钱,用于晓晨的营养和补习开销。支队团支部给晓晨写了一封鼓励信,并制作了“特警叔叔和晓晨一起加油”的视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的特警队员霍圣泉得知晓晨加选了政治科目、今后想从事公益律师工作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后,便积极鼓励她报考自己的母校,还为她找来了历年华政录取分数线、专业资料等。
害怕同学嘲笑不愿军训
一转眼近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姑娘已长成了大姑娘。今年7月23日,一封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投递到了晓晨居住的亭子间,整个弄堂都轰动了,手捧通知书的晓晨热泪盈眶,和站在一旁的爷爷奶奶抱头痛哭起来,她激动地说:“是特警叔叔们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帮我圆了大学梦。”
“晓晨考上华政了!”这一喜讯几乎刷爆了特警队员们的朋友圈,许多已经离开支队多年的特警队员们在朋友圈内看到消息和照片,纷纷点赞留言:“哇,都这么大啦?”“真有出息”,“女大十八变了”。“晓晨早就是我们大家的妹妹了,祝福她早日实现律师梦。”一名特警队员在帮晓晨办好入学报到手续后说。
因为腿部残疾,晓晨已先后做过两次矫正手术,但是恢复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一天晚上,晓晨奶奶突然给当时的静安特警支队团支部负责人谢思讯打电话,哭诉晓晨因为自卑,不肯参加军训,害怕遭到同学们嘲笑,和班上同学相处也不是很融洽。一位特警队员出了个主意,建议大家陪晓晨一起军训。
学习过心理咨询的队员王祺主动提出帮晓晨进行心理咨询。在得到支队领导肯定后,大家二话不说,立刻开始分头行动。第二天,队员吴裕慧、万申玮陪着晓晨,在班主任、带教军官的陪同下出现在操场上。在一片掌声中,晓晨跛着脚排进了军训队伍里,事后她笑着说:“有特警叔叔陪我一起军训,看谁还敢笑话我!”
静安特警支队政委王伟对早报记者说,晓晨的爷爷奶奶、还有特警支队目前最大的心愿,是能把晓晨的腿治好,他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向晓晨这样身残志坚的大学生伸出援助之手。据了解,晓晨的第三次手术目前正在计划中,因为不能进医保,个人需要承担的手术费用至少需要几万元。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