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话剧轻松说法
“针对城市最活跃的人群开展互动普法活动”,这是“六五”普法期间,上海市提出的要求。静安区聚焦“城市最活跃人群”白领群体,创新思路方法,运用新媒体、新手段,打造了“绎法空间”,探索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新路径。如今,“绎法空间”已开辟线下、微博、微信、院线、画苑、舞台、电波“七度空间”。本期为读者介绍其中的“绎法舞台”和“绎法电波”,来看看,通过制作微电影、筹备多媒体话剧、广播等形式,是怎样让白领和老年人轻松学法的。
绎法舞台:
司法工作人员参拍微电影
经过前期的策划和筹备,“绎法空间”法治宣传教育微电影已于9月正式开拍。此次的微电影共分为两部,一部名为《常回家看看》,聚焦空巢老人与子女探望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颁布实施,为白领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宣传课。另一部微电影以“绎法空间”法治宣传教育四格漫画为蓝本,包含了不能违法搜身、酒后不驾车、不能违章搭建等三个章节,通过真人的幽默演绎,以轻松的视角表现出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法、尊法、守法是身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据介绍,微电影的演员主要由静安区司法局工作人员担任,虽然都不是专业的演员,但他们凭着一腔对法律的热忱,积极参与到了微电影的拍摄工作中,在克服了工作、演技等各方面的困难之后,力争为大家呈现出法律的魅力,弘扬法治文化。
“绎法舞台”除了有微电影之外,还有多媒体话剧,相关的法治宣传多媒体话剧已在积极筹备中。多媒体话剧以《老有说法》为主题,通过声情并茂的表演,将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带给观众进行思考,摆脱了单调乏味的案例说教形式,让法治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使《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基本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绎法电波:
真实案例改编成法律故事
静安区法宣办针对区域内普法受众特点,发展“绎法空间”法治宣传子项目,正逐步将服务对象从楼宇白领青年扩大至区域内老年人、在校青少年、机关公务员等各类群体。
静安区老年人口比例已超出两成,在本市居首位,且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与此同时,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及老年人犯罪现象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绎法空间”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AM990)合作开办了老年人维权故事节目,通过向老年人讲述法律小故事的形式,普及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婚姻家庭、遗产继承、房产纠纷等各类法律常识。节目中的法律故事全部改编自真实案例。该节目于每周四早5:00在《蔚兰晨曲》栏目中播出。
老年人维权故事节目4月17日首次播出至今,主持人蔚兰的众多粉丝表示,用广播讲故事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不仅趣味性强,且非常适合老年人,是真正惠及老年人的普法节目。为固化老年人维权故事节目普法成果,法律故事节目播出完毕后将制作便携式播放器,将已播出的法律小故事存储至播放器发放至老年人,便于老年人随时、反复学习,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难题。同时,还将从中精选出最具代表性、最有教育意义的四十余则故事汇编出版。
(来源:新闻晨报)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