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档
看过此文章的人还看了
猜您喜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
8月6日,区领导孙建平、潘敏、韩强、庞峻等赴该街道视察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不管是在阳光心园,还是在街道社区食堂,都会有现场群众走到区领导身边,说:“谢谢政府为我们办了大好事儿,在静安,我们很幸福!” 。
上午10:30,位于昌平路1007号的曹家渡街道阳光心园,一群肢残人士正在空调房里安心地做着手工肥皂。阳光心园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的专设机构,总面积达300平方米。阳光心园设置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展示区、阳光工场和阳光职业康复区等五大功能区,旨在为精神及其他残疾人的康复及其家属提供意见、协助、咨询和支援性服务。当区领导走进阳光心园时,大家向区领导展示了手工肥皂的操作流程以及成品。一位肢残人士对孙建平说:“书记,我们在这里靠自己的双手找回了生活的信心,证明了我们能行!”阳光心园负责人向孙建平介绍,每次大约有进40名肢残人士参与制作手工肥皂,他们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每月增加两三百元的补贴。同时,阳光心园探索帮助残疾人就业,开辟了实习超市,使其能逐步融入社会,实现就业。孙建平说,弱势群体同样拥有追求幸福和提升自我的权利,这是社会对政府提出的要求和课题,也要求我们政府必须做好,实现社会共同的和谐。
中午11:00,位于胶州路337号的曹家渡街道社区食堂渐渐热闹起来,附近商务楼宇的白领,以及周边不想“买汰烧”的居民纷纷前来就餐。一位正在买菜的老阿婆对区领导说:“嘎热的天,实在不想动了,到社区食堂吃饭,很方便。而且这里东西又不贵,3块、5块、8块的菜都有,一荤一素一汤,加起来也就10块钱出头一点点,挺划算的。”社区食堂负责人向区领导介绍,“白发+白领+社区”,是社区食堂的主要服务对象。现在白领吃饭更方便了,社区食堂有专门的网站,上面有菜色品种和明码标价。只要在网上点几下鼠标,定好饭,中午就能收到快递,都不用出楼。社区食堂还提前两周向乐龄站点提供菜单,根据乐龄站点的调整,进行配菜。目前,每天约4000份的现场制作量和10000份的中央厨房加工量,把曹家渡、江宁和南西三个街道的乐龄站点的供餐需求全部“兜进”。
》相关链接:
资料显示,近年来,曹家渡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基础载体——“六个中心”先后投入使用。
社区为老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2家敬老院、1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以及7个“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个层面努力满足不同类型老人需求。 此外,当前街道正在整合其他为老服务资源,积极打造“乐龄生活圈”。助残服务不断深化。“阳光之家”和“阳光心园”先后建成,并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了“阳光心园”的示范点建设。
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加强。7个刚刚完成整修和规范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把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社区“健康驿站”为居民提供“自助体检”、“体质测试”、“健康触点”等免费服务。
社区文体活动设施彰显特色。曹家渡街道图书馆曾连续十余年蝉联上海市街道(乡镇)特级馆,由零星旧里“边角料”改造而成的“笼式足球场”和以公益价格开放的社区健身房深得居民和白领喜爱。
“双白”群体就餐环境有效改善。继2007年推出上海首家社区中心厨房后,街道积极采用“政府引导支持、企业自主经营、市场化和公益性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社区餐厅建设,并于今年7月正式对外营业。社区餐厅每天可供应约4000份的现场制作量和10000份的中央厨房加工量,为曹家渡、江宁和南西三个街道的乐龄站点供餐。同时,社区餐厅还将为全区有需要的楼宇和园区白领开展送餐服务。
此外,街道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高荣片中心建设作为今年的实事项目,同时推进将汉森手帕厂房改建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等项目,进一步拓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辐射网络。
朗读
来源:区新闻中心
发稿时间:2013-08-06 16:28
阅读次数:
8月6日,区领导孙建平、潘敏、韩强、庞峻等赴该街道视察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不管是在阳光心园,还是在街道社区食堂,都会有现场群众走到区领导身边,说:“谢谢政府为我们办了大好事儿,在静安,我们很幸福!” 。
上午10:30,位于昌平路1007号的曹家渡街道阳光心园,一群肢残人士正在空调房里安心地做着手工肥皂。阳光心园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的专设机构,总面积达300平方米。阳光心园设置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展示区、阳光工场和阳光职业康复区等五大功能区,旨在为精神及其他残疾人的康复及其家属提供意见、协助、咨询和支援性服务。当区领导走进阳光心园时,大家向区领导展示了手工肥皂的操作流程以及成品。一位肢残人士对孙建平说:“书记,我们在这里靠自己的双手找回了生活的信心,证明了我们能行!”阳光心园负责人向孙建平介绍,每次大约有进40名肢残人士参与制作手工肥皂,他们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每月增加两三百元的补贴。同时,阳光心园探索帮助残疾人就业,开辟了实习超市,使其能逐步融入社会,实现就业。孙建平说,弱势群体同样拥有追求幸福和提升自我的权利,这是社会对政府提出的要求和课题,也要求我们政府必须做好,实现社会共同的和谐。
中午11:00,位于胶州路337号的曹家渡街道社区食堂渐渐热闹起来,附近商务楼宇的白领,以及周边不想“买汰烧”的居民纷纷前来就餐。一位正在买菜的老阿婆对区领导说:“嘎热的天,实在不想动了,到社区食堂吃饭,很方便。而且这里东西又不贵,3块、5块、8块的菜都有,一荤一素一汤,加起来也就10块钱出头一点点,挺划算的。”社区食堂负责人向区领导介绍,“白发+白领+社区”,是社区食堂的主要服务对象。现在白领吃饭更方便了,社区食堂有专门的网站,上面有菜色品种和明码标价。只要在网上点几下鼠标,定好饭,中午就能收到快递,都不用出楼。社区食堂还提前两周向乐龄站点提供菜单,根据乐龄站点的调整,进行配菜。目前,每天约4000份的现场制作量和10000份的中央厨房加工量,把曹家渡、江宁和南西三个街道的乐龄站点的供餐需求全部“兜进”。
》相关链接:
资料显示,近年来,曹家渡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基础载体——“六个中心”先后投入使用。
社区为老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2家敬老院、1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以及7个“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个层面努力满足不同类型老人需求。 此外,当前街道正在整合其他为老服务资源,积极打造“乐龄生活圈”。助残服务不断深化。“阳光之家”和“阳光心园”先后建成,并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了“阳光心园”的示范点建设。
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加强。7个刚刚完成整修和规范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把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社区“健康驿站”为居民提供“自助体检”、“体质测试”、“健康触点”等免费服务。
社区文体活动设施彰显特色。曹家渡街道图书馆曾连续十余年蝉联上海市街道(乡镇)特级馆,由零星旧里“边角料”改造而成的“笼式足球场”和以公益价格开放的社区健身房深得居民和白领喜爱。
“双白”群体就餐环境有效改善。继2007年推出上海首家社区中心厨房后,街道积极采用“政府引导支持、企业自主经营、市场化和公益性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社区餐厅建设,并于今年7月正式对外营业。社区餐厅每天可供应约4000份的现场制作量和10000份的中央厨房加工量,为曹家渡、江宁和南西三个街道的乐龄站点供餐。同时,社区餐厅还将为全区有需要的楼宇和园区白领开展送餐服务。
此外,街道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高荣片中心建设作为今年的实事项目,同时推进将汉森手帕厂房改建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等项目,进一步拓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辐射网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