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无处不闪亮
记受火灾影响的教职员工二三事
胶州路特大火灾发生后,居住在718弄2号和999号教师公寓的教职员工们,虽然临时疏散在各安置点,生活起居多有不便,但他们从大局出发,克服了火灾带来的各种困难和影响,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没有拖过一堂课,没有影响过一次教学。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在这一刻更加闪亮。
坚守岗位
教书育人
家住教师公寓的民立中学教师吴明慧和王梅英,火灾发生后主导了临时安置点,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坚持准时到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没有拖过一堂课,没有影响一次教学活动。
吴明慧老师是静安区中教名师,她不仅坚持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放学后还坚持为学生开展爱心辅导。学校党总支开展结对探访受安置教师活动,吴老师也主动积极地参加,配合组织做好探访对象的安抚、慰问工作,表现出一名优秀党员教师的高尚师德风范。王梅英老师作为学校的资深教师、德育团队的指导顾问,在坚持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主动地协助学校作好其他受安置退休老师的善后工作,并及时反馈了解的情况,体现了一名资深、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目前,民立中学师生以两位教师的高尚师德和先锋行动为榜样,坚守岗位,教书育人,以实际行动给予火灾善后工作最大的支持。
南西幼儿园受灾教工张建鸣,在火灾发生后第二天一早就到园上班,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工作,为幼儿园的安全保卫工作尽心尽力,得到幼儿园的全体教工的一致赞扬。
克服困难
心系他人
培明中学学生琳琳也是999号的居民,母亲在远郊工作,父亲要照顾住院的奶奶,由于安置点在中山西路,每天上下学路途远、乘车很不方便,家长也不放心。学校工会主席丁老师刚好和琳琳安置在同一家宾馆,于是主动担负起每天陪伴琳琳一起乘车的任务,丁老师多数是叫出租车,家长非常感谢学校,也感谢丁老师每天不厌其烦的护送。
育才初级中学两名退休教师虽然受到火灾的影响,但他们还是将政府补贴的“每户一次性临时应急生活补助”和“每人的一次性综合帮扶金”捐了出去,其中一名孙老师不仅捐出一次性补贴,还自己拿钱凑足了3000元捐助受灾群众。两名老师说:我们住在教师公寓家里财产没有遭受损失,想到隔壁一幢楼的邻居家都没了,所以把补贴捐出来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家庭。
社会关爱
温暖人心
火灾发生后,安置组的工作人员和各学校都为受灾教师和被疏散教师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抚,使这些受影响的教职员工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关心和温暖。
陈鹤琴小学蒋老师的丈夫腰椎盘突出这几天又复发了,睡在安置点里卧床不起,疼痛难忍。蒋老师对丈夫的每天护理和送医治疗力不从心,于是她找到第三安置组希望能提供帮助。在第三安置组工作人员和联络员马名骅的关心帮助下,联系安排了医师上门诊疗。同时为病人进出方便,更换了房间并安排了木板床,缓解了病情。尽心和周到的安排让蒋老师及其家属感激不已。
静教附校领导和善后工作组成员,在寒潮来临之际,组织学校疏散在安置点的6位退休教师一起用晚餐,席间慰问几位老师,相互沟通了最近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有什么困难等,老师们非常感动。
余姚幼儿园特地开放三楼小阳台,给安置点的退休教职工换洗衣服晾晒,尽量给予她们生活上帮助。
安置组和各学校体贴入微的细心工作,令安置点的教职员工们感动。有的老师说:我们都是教师,觉悟都是有的,现在尽管生活上有许多不便,但比起在火灾中遇难者的家庭已经很幸运了。有的教师说:这些天来上上下下都为了我们的生活忙碌,已经很感激了,我们一定会接受组织的安置意见,不再给组织带来麻烦。我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尽早回搬,恢复正常的生活。有的说:告居民书很好,感觉很温暖。学校很关心,第一时间上门慰问并送来慰问金和慰问品非常感谢。组织和学校都做得很到位,我们很满意,虽然住的地方小也会克服,会好好配合政府安排的。□ 记者 李允琦 静安时报提供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