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3年,我局在静安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推进依法治区的总体要求,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定位,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以新理念新举措服务辖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一体推进服务市场主体、提升监管效能、安全隐患治理、主题教育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
深入学习贯彻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法治建设纳入我局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推进依法行政与全局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结构化、常态化、具体化。贯彻落实《静安区推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党组充分发挥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一)持续增强服务能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1、持续优化审批服务
依托“上海企业登记在线”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登记各环节“全程网办”;配合行政服务中心对窗口进行调整,建立企业登记在线帮办服务专区,增配现场“一网通办”帮办人员,组织“网办”操作流程培训指导,积极宣传引导企业使用全程电子化方式办理全周期登记业务;“易码办”升级版——完成静安标准化住所数据库项目主体框架和基础功能开发,为静安企业登记提供更为便利的准入服务;探索在部分网络平台展示入驻企业“企业码”,助力形成更为透明、公平的营商环境。
2、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主线,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度,深化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推进“一业一证”改革;为辖区个体工商户开展政策咨询、帮办服务、宣传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投资信心和发展活力。全区新设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稳步增长。
3、“云上”政务增效扩面
试行食品经营许可“云核查”,视频查看经营场所布局、设施、设备,提出整改意见,实现食品经营许可“零跑动”“零接触”办证。结合“政府开放月”活动,邀请市场主体代表和群众共同参与、体验“云核查”,通过观摩体验和政策解读,进一步弘扬市场监管服务理念,增进市场主体和群众对市场监管工作的认可度。
4、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取消单独酒类许可,并入食品经营许可“两证合一”,大幅缩短许可证办理时间;迅速落实市局“许可便利名录”,受理连锁食品企业门店便利化审批,最快当日完成审批发证;制定局《关于深化局优化营商环境和投资服务工作的意见》和《营商服务考核实施细则》,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要求上来。
5、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窗口,结合智能帮办系统提升知识产权业务办事效率。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亚运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进博会百日执法等专项行动。起草制定《静安区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工作办法》,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着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
6、不断增强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企业服务指导,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依托“马逸飞”服务队组建“政策宣讲团”,深入街镇、园区、企业开展企业注册登记工作专题培训;持续推进静安特色产业中小微质量提升,有针对性地对区内小微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大力推行并积极动员引导企业参与“上海品牌”认证;指导企业参加2023年上海市数字广告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征集赛。
(二)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加快构建现代化市场治理格局
1、提升投诉处置效能,源头化解信访矛盾
精业务强,历精为治,扎实开展攻坚行动和诉求源头控量工作,不断优化矛盾调处改革。全年共处理投诉举报68719件,同时,不断提升办件质量和效率。
2、注重标本兼治,创建满意放心市场环境
积极营造品质消费环境,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健全电商平台消费维权机制,倡导零售企业开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打造兴业太古汇、苏河湾万象天地、大宁国际˙久光中心放心商圈,扩大社会影响;创建由区商联会、商圈创建单位代表组成的“放心消费商圈协同共建队伍”,积极发挥社会各方力量的联动优势。开展“进口食品折扣店”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专项整治、“亮剑浦江-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牟利性职业索赔职业举报人信息排摸等工作,有效净化市场环境,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3、稳步夯实信用体系,切实保障信用秩序
积极推进企业年报公示工作,2022年年度报告公示率达95.1%;有序开展失联企业清理,优化企业质量;优化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支持企业开展信用修复。
4、积极统筹联合抽查,全面提升监管工作成效
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积极扩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到23家。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系统与区信用平台的数据共享共用,加强诚信宣传教育,不断完善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截至目前,共通过“互联网+监管”平台实施单部门随机抽查75批次、跨部门联合抽查56批次,涉及监管对象7775户次。
(三)深入开展隐患治理,切实防范重大事故发生
1、扎实推进产品质量监管
抽查结合监管,提升质量不合格发现水平。积极推进区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抽检燃气器具产品12批次、儿童玩具和学生用品30批次、婴幼儿服装15批次。
2、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监管
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24517户次,其中食品生产环节16户次,食品流通环节11947户次,餐饮服务环节12554户次。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专项工作、学校食堂承包企业专项检查、集中供餐企业专项整治、网络餐饮专项检查等22项专项检查。全面推进“两个责任”落实落地,开展“食品安全百千万”建设工程、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等。
3、不断加强药械安全监管
开展药品零售企业检查421家次,药品使用单位283家次。开展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日常监管,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239户次,使用单位306户次。开展辖区内化妆品经营企业、注册人、备案人和境内责任人监督检查和网上排查1174家次。根据市药监局相关工作安排,结合区域实际开展麻精药品、芬太尼类药品、稳价保质涉疫医疗器械、“清网”行动、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医疗美容类器械、角膜接触镜、避孕套、定制式口腔义齿等专项整治。
4、全面强化特种设备监管
出动监察员4905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680家次,检查特种设备4765台件。
5、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执法
开展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825人次,检查农贸市场344个次、商超561个次、餐饮单位2338个次。持续开展野生动物监管工作,深入推进“铁拳”行动,保持高压态势,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严厉打击侵权假冒、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开展集贸市场、超市卖场、加油站、医疗机构等重点民生领域计量监督检查,共出动2208人次,检查1334户企业,强检计量器具1634台(件)、非强检计量器具112台(件)、预包装商品760份、法定计量单位492处,抽查25批次食品类商品包装。
6、有序推进广告和网络监管
有力开展广告和价格监督管理,强化网络交易监管,开展“315”网络专项监测,整治网络直播市场突出问题。
(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1、创新方式强化激励,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
制定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方案,继续用好《表扬、提醒办法》,及时发放表扬单激励先进、弘扬正气,发放提醒单推动压实责任、促进工作。
2、构筑思想意识堡垒,夯实全面从严治党根基
坚持以意识形态工作规章制度约束自身。组织各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学习培训,组织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按照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包括一季一案学习讨论、召开党纪党规大会、党组书记上党课、观看廉政教育片、网上廉洁文化展馆参观体验等在内的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
3、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学习成效走深走实
谋准谋实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以带头领学、共建联学、授课讲学、集体研学、参观见学“五学”联动方式,列出局党组读书班计划,推进主题教育学习走深走实;制定局党组“双进”系列活动方案,走访百家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开展“走进市场监管”营商伙伴日主题活动,为群众办好实事。落实班子成员联系基层、谈心谈话等制度。
(五)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完善法治政府机制建设
1、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
按照市政府17号令规定,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备案审查,今年以来我局未作出重大决策,未制定规范性文件。
2、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一是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我局所有行政执法权力清单均录入上海市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平台;“双随机、一公开”所有抽查计划和抽查结果均及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全部全文公开。二是贯彻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在各项执法监督检查中,所有法律文书均按照要求统一制发;规范执法记录仪使用,运用技术手段固定检查结果;对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录入“上海市药械化行政检查管理系统”,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录入“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三是贯彻落实重大执法决定审核制度。严格按照我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规定开展法制审核,对外公开我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清单。
2023年,共发生行政复议案件163件,复议结果:115件维持,8件撤回,21件驳回,19件未审结。共有行政诉讼案件19件,诉讼结果:4件撤诉,8件驳回,其余7件正在审理中。我局严格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丰富普法宣传活动形式
一是开展关键时间节点普法。在“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月”以及“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20世界计量日”“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6.9世界认可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安全用药月”等重点时间节点,为消费者和广大市民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二是法律宣讲“进校园”。组建普法宣讲队伍,深入校园开展“爱心暑托班”“爱心寒托班”等系列法律法律常识科普宣讲活动。三是连续三年举办全局性的“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注重实战与理论相结合,首次以选课方式开展业务培训,通过业务培训、实景模拟、以赛促练等方式,促进干部更好地掌握与日常监管办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专业人才工作室和导师带徒工作机制。围绕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培育精神目标,设立“法治建设工作室”“消保维权工作室”和“食品监管工作室”和若干业务条线导师,选聘业务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分别担任工作室带头人和导师,针对执法过程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并加以有效解决,形成专业工作法,培育新时代市场监管领域专业人才。
2、创新完善普法宣传阵地载体
一是发挥传统阵地作用。依托食品药品科普站(科普角)开展市民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参观体验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参与食品安全知识趣味问答,体验农残、食用油过氧化值等快速检测项目,指导市民清理家庭小药箱等。二是完善新媒体普法功能布局。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完善“上海静安食事药闻”微信公众号宣传板块,建立“静安食安”抖音号,形成覆盖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全媒型普法宣传阵地载体。进一步增加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政策法规方面的动态宣传,多篇文章被“上海静安”“上海市场监管”以及市级、区级食品安全网等权威平台收录转发。三是打造“静监心语”系列节目。会同区融媒体中心打造“静监心语”宣传品牌,制作发布《静宝联手沪小狮,和您一起守护“春天的味道”!》《机动车检测站真的经常“暴力检测”吗?》《白领食堂干净卫生吗?走,一起去检查!》等科普短视频,不断增强普法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3、深化普法宣传品牌成效
深化“化妆品企业沙龙”等品牌项目法律宣贯成效。举办静安区2023年第五期化妆品沙龙活动,督促辖区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进一步贯彻落实《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政策性法规,进一步强化化妆品企业、注册人、备案人、境内责任人履行质量安全主任责任意识。
二、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
(一)当好主力主角,在提升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上更进一步
1、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开展流程再造行动。进一步梳理与企业经营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办理事项,优化整合办事流程,优化准入、准营和退出业务流程改革,不断提高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审批服务能力,充分拓展释放登记注册集成服务质效。二是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继续推进各类符合要求的登记许可“全程网办”,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完善“易码办”标准化住所数据库项目,将政策红利逐步扩展到静安规模化场地;三是开展继续优化登记许可便利化。指导更多连锁食品经营企业总部向市局申请实行经营许可便利化审批;逐步以“云”上核查形式替代传统上门核查方式,让更多企业享受到餐饮服务审批“零接触、零跑动”的改革红利。
2、推进窗口规范化建设,提升登记服务质量
根据市局和“一网通办”要求,结合各所窗口实际情况,从服务对象视角出发,研究制定窗口服务流程等方面规范制度和要求,为各市场监管所窗口建设运行管理服务提供规范指引。完善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数据质量管理,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实施动态处置机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数据质量。
3、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
继续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便利化改革,完善提升窗口软硬件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静安分中心建设。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北高新运营服务集聚区带动作用,提升高价值专利培育水平,吸引一批、挖掘一批、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利用“专利超市”等知识产权供需对接平台,搭建企业、园区与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平台,引导和鼓励企业盘活知识产权存量,助推静安区形成重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主责主业,在守牢安全底线,防范化解风险上更进一步
1、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推进静安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工作,对标对表最新的创城细则,成立“示范引领工作小组”,逐项推进完成示范引领项目的建设,积极筹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验收准备工作,完成省级预评审工作,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扩大社会影响。落细落实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加强督导和督查,落实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日周月”台账管理等各项工作,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及考核。
2、药品安全监管方面,以风险隐患为导向,扎实药品安全巩固提升各项制度篱笆,聚焦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面落实药械化监管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依托区食品药品安全协会开展药化械领域企业自查、互查。根据相应的检查结果,全面开展药化械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提升基层执法监管的针对性和靶向性。
3、特种设备监察方面,充分利用“智慧电梯”、“双重预防”系统、“移动监管”系统等监管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特种设备监管关口前移,提升特种设备智慧化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区特种设备安全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法照章建立完善工作机制。聚焦民生热点,严把质量安全,重点整治电梯领域违法行为,推进老旧电梯隐患治理,规范加装电梯后续管理。
4、产品质量监管方面,做好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对可能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电动自行车、燃气器具等领域产品持续重视,对儿童和学生用品、塑料制品、非医用口罩等重点产品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重点产品的隐患排查力度,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消除质量问题隐患,提升行业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三)围绕主题主线,在激励担当作为、锻造过硬队伍上更进一步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推动干部多岗位锻炼,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继续抓好干部思想建设。
进一步完善部门考核方案和考核量表,根据修订后的考核量表,牵头开展年度部门考核和年终考核工作,继续做好平时考核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考核工作。
深入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坚持善作善成,在夯实普法责任、强化法律宣贯上更进一步
在执法队伍法治培训方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继续以市场监管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为导向,围绕新法实施和监管热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开展案例学习培训工作,增强执法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和法治思维方式。
在社会公众普法宣传方面,坚持法治工作全局化、全局工作法治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效性强的普法宣传活动,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充分运用普法宣传的阵地载体,努力把科普宣传场所建成集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现场体验、沟通交流于一体的重要窗口。围绕静安品牌、结合红色基因推进普法宣传,持续加大法治精品创作,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各方面、贯穿法治全过程。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