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成员单位:
现将《2013年静安区市政市容管理工作总结》和《2014年静安区市政市容管理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2013年静安区市政市容管理工作总结》
2、《2014年静安区市政市容管理工作安排》
静安区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一四年四月二日
附件1
2013年静安区市政市容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的正确指导下,及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区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紧紧围绕“建设国际静安,构建和谐家园”战略目标,以迎全国文明城区复评、“特定区域”市容环境治理工作为抓手,按照年初制定的市政市容管理工作要求和目标,圆满完成以建设美丽静安提升城市品质、巩固管理成效优化城市面貌、聚焦民生问题突破重点难点、着眼常态长效深化管理机制这四大方面共14项重点工作,为建设美好静安夯实工作基础。现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2013年静安区“特定区域”市容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情况
今年,静安区按照本市“特定区域”环境治理工作要求,在全面梳理“特定区域”无序设摊、跨门营业、车辆乱停放、暴露垃圾以及“五乱”等难点问题后,制定了“特定区域”市容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整治项目,力争通过三年的综合治理行动,使“特定区域”的市容环境卫生达到整洁、有序,让市民群众更多地感受城区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带来的成果。
2013年我区实施“特定区域”共三处,分别是:新镇宁集市周边、地铁2号线静安寺出入口、安乐坊居民区。根据三处区域的不同特点,我们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进一步明确了各条、块的职责和任务。
第一,新镇宁集市及周边
我们全面梳理菜市场商品无序摆放,过道堆物,地面积水,车辆乱停放等难点问题后,一是拟定专项整治的方案,明确整治任务落实整治措施;二是,贯彻责任到人的原则;三是,发挥市场管理人员及志愿者的参与作用,促进市场管理常态化、制度化;四是,针对市场停车难、乱停车现象,加强停车区域的巡视与管理,确保人行通道畅通;最后,不断加强引导和宣传教育,自觉维护市场及市场周边环境整洁。
静安寺街道在整治工作中依靠“1+2+3+X”工作平台和新建的“巡察联勤,执法联动”工作机制,针对长期、反复出现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逐项整治,实现长效管理。同时在区商委的协调下,新镇宁菜场将于年底之前搬迁至新建成的嘉园小区二期的配套设施,成为更加整洁、有序的室内菜场。
第二、安乐坊居民区及周边
安乐坊居民区是建成于抗战前的典型上海新式里弄住宅,时代久远。该小区也被列为今年区政府实事项目旧住宅小区全项目大修的实施范围,对小区建筑物本体内厨房、卫生设备、电线等公共部位进行改造的同时,对房屋外立面、小区道路、排污管道等设施同步实施整治。街道房管办加强对安乐坊小区的日常巡查及小区周边环境的治理,确保周边道路平整、无无序设摊和跨门营业;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引入第三方专业测评,按照服务规范、设施管理等5大项22个子项细化测评要求,并结合12345服务热线、962121物业服务热线等渠道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落实整改,实现小区整体环境有较明显改观。
第三、地铁2号线静安寺出入口及周边
地铁2号线静安寺出入口及周边由区文明办、区市容市政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以静安寺街道为主,联合申通地铁公司、区绿化市容局、公安静安分局、市政配套局搭建静安寺地铁站同创共建工作平台。通过签约结对形式,条块结合,整合资源,形成长效互动管理机制,努力做好“三共”、“三通”、“四无”,即:责任共担、资源共享、文明共创;联系畅通、信息畅通、站口畅通。确保地铁出入口无脏乱、无设摊、无乱停车、无乱张贴,实现车站出入口区域环境整洁、通行顺畅、秩序井然、氛围文明。
二、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巩固市政市容管理成效
1、加强重大节点环境保障,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围绕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以及重要活动期间环境保障要求,结合今年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复评工作,持续强化市政市容综合管理力度,营造整洁、美观的城区环境。在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状况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中,我区连续第11次获得全市首位,并成为该次评议开展以来,全市首次也是唯一一个跨入优秀行列的城区,区内五个街道全部进入优秀、良好街道行列。
2、优化提升景观灯光品味,塑造城市景观形象品质
完成静安寺庙一期灯光改建工程,基本建成铜仁路333号、陕西路专业街、市少年宫围墙等景观灯光,积极推动社会单位自建灯光建设,嘉里二期等项目建成亮灯。国庆期间,采用低碳环保的节日彩灯来布置静安区南京路沿线彩灯建设,采用了历年的“笑脸”、“玫瑰花瓣”和“五角星”等经典彩灯集中展示,在全市节日彩灯循环利用布置上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做到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区户外广告长效管理机制,截止目前共整治有安全隐患和影响市容景观的招牌数274块,拆除不规范设置招牌数332块,整治、拆除违章广告31块。
3、提升生态绿化景观布局,筹备2014年雕塑展
多渠道推进绿化建设,不断打造城区景观新亮点。截止目前,已建成各类绿化面积27254平方米,为全年计划的143%。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标准,积极推进屋顶绿化建设,全年建成屋顶绿化4633平方米;优化绿墙设计,新建绿墙575平方米,布置花卉5万余盆。新增常德路(南京西路—延安路)道路中心隔离带花架,进一步优化和美化常德路景观效果,完成巨鹿路(常熟路-陕西路)林荫化道路创建。同时,在借鉴前两届雕塑展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有序推进2014年雕塑展前期筹备工作。
4、全面加强污染防控,提高城区环境质量
继续推进我区PM2.5等的监测与信息发布,截止目前,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等级天数累计311天,优良率94.03%。区域降尘累计平均值5.1吨/平方公里·月,比2012年同期下降3.8%。道路降尘累计平均值7.0吨/平方公里·月,比2012年同期下降4.1%。同时,不断加强对扬尘污染控制和噪声管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6dB(A),道路噪声平均值68.8dB(A),保持了较好的水平。对工地存在的扬尘污染现象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4次,参与检查32人次,检查建设工地22个;稳步推进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试点工作,目前,全区共有3处工地安装使用了在线监控系统,其中2处为今年新增,完成年初既定目标。
三、加强城市设施维护管养,确保城区环境整洁有序
1、全力保障不留死角,落实推进道路洁净工程
对市民集中反映的区内所有道路的死角、污染点和“红线”内的道路进行了清扫和冲洗,平均每天安排17人进行对辖区道路上的树根、树穴、窨井、沿街绿化带明显垃圾进行精细化保洁,共清理死角114个,冲洗污染点110处;抽调三轮冲洗车6辆依次对全区的油污污染点进行冲洗,每天平均冲洗18处污染源;专人对辖区内的废物箱进行清收、擦洗,做到“一手清”,每天平均擦洗废物箱110只。通过有重点、高质量的保洁作业和有目标、高频率的业务督查,使辖区内的中小道路面貌再上新水平。
2、坚持精细化日常养护,保持市政设施运行良好
进一步明确巡查和养护的标准,努力推进精细化养护要求;继续加强日常养护管理,督促养护承包单位落实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提高市政设施养护质量,保障设施常态完好。截止目前共完成维修保养车行道18942平方米,人行道23083平方米,护栏保洁451023米·次,路名牌维修保养6656块·次。同时,今年还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开展了集中整治,共处置道路残障156处;人行道大理石原结构修复175处;增设B型路名牌196块。
3、规范停车秩序,加强对重点区域交通管理和疏导
由于静安区停车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机动车乱停放现象较为多发,通过排摸,针对17个整治重点区域,尤其是静安寺久光百货、华山医院等热点进行固守,并辅以电子警察抓拍,有效提升了重点区域违停的管理成效。截止目前,共查处违法停放行为81797起,同比增长64.81%。在非机动车停放管理上,全区道路停车已经基本实现了手持式POS机收费管理,有效改观了阶段性非机动车乱停放而导致的无序状况。
四、着力化解城区管理难题顽症,逐步深化完善管理机制
1、积极探索联勤联动长效管理模式
按照区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围绕深化“三包五定”勤务模式,不断加强市容环境管理力度,重点解决无序占路设摊顽症,逐步改善管理结合区域环境。以重大活动、传统节日、夜间时段为等关键节点,开展绿色护考、“夏令热线”等城区环境执法保障工作,对夜排档、乱设摊、占道经营、盒饭摊点、暴露垃圾、弄口废品摊整治等开展实施执法联动行动。今年截止目前,共出动各类人员32922人次,执法车辆7908车次,教育47183人次,制发《责令改正通知书》610份,暂扣788起(其中盗版音像制品4715件,盗版图书315册,其他假冒侵权商品136件),处置夜排档403起,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75人次;通过强化发现、处置、反馈、联动机制,及时与条块部门互通有无,逐步形成常态、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
2、继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垃圾减量化工作是今年市区政府实事工程,我区也是市政府明确的整区域推进区。按照年初制定计划,今年完成了5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38所学校、6个菜场、2座公园、249个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平均每天收集的厨余果皮约16.2吨,菜场垃圾约3.8吨,生活垃圾日均产量控制在市局下达的日产量为297吨减量目标内。同时,不断通过垃圾分类进课堂、志愿者义务宣传讲解、新闻媒体报道、宣传展板展示等多种方式深入社区、学校、机关等加强宣传引导,从而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五、继续探索机制创新,提高常态长效管理水平
1、静安区市政市容管理指挥中心建设
静安区市政市容管理指挥中心建设现选址在西康路648号二楼(建筑面积为949.27平方米)。按照区委、区府的部署要求,今年年初做好项目建设各项前期筹备工作,制定项目建设计划,确定各阶段目标,严格按照计划有序开展工作。目前装修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验收工作。区市政市容管理指挥中心是以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为依托,整合应急、防台防汛、民防以及相关城区管理资源,实现对城区市容市貌的实时监控、考核评估,达到“全区覆盖,指挥便捷,处置快速,效率优先”的成效。
2、巩固“三区创建”成效。以“老旧小区、集市菜场、轨交站点、医院、学校”等特定区域的环境治理维护为重点,加大市容综合环境示范区、规范区、达标区“三类区域”创建复查力度,推动街道环境管理责任落实;深化落实“管理为核心、自律为关键、作业为基础、执法为保障”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
附件2
2014年静安区市政市容管理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市政市容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大局,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需求,对2014年本区市政市容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安排: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建设国际静安,构建和谐家园”战略目标,以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精细化管理为工作主线,以“亚信峰会”保障工作、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和迎国庆65周年为抓手,对照标杆谋发展,务实重干抓落实,坚持世博标准深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聚焦综合管理深入健全城市治理体系,着力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常态化、精细化、综合性城区管理水平,努力确保静安市政市容管理水平始终保持全市领先。
二、基本原则
(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始终以群众满意为城区管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主要商业商务区和各居住区周边环境管理,强化群众诉求呼声的切实化解,注重提高市民对城区环境的切身感受。
(二)更加注重依法管理
继续完善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平台制度,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严格依法履职,强化保障监督执行,不断提升城区管理精细化水平,着力深化完善常态长效城区管理机制。
(三)更加注重源头治理
在加强区级层面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强化街道层面和基层单位管理,加强城区管理问题的源头治理,努力实现城区市政市容管理和执法的无缝衔接,充分发挥社会协同、市场运作、市民参与、居民自治的作用,促进行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的有机融合。
三、重点工作
2014年是市政市容管理推进年、保障年、改革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力突破城区管理薄弱环节,全力做好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市容环境保障,全力做好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努力优化中心城区环境品质,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对市容环境共享度和满意度。
一是聚焦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着力推进城区管理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生活的急难愁问题整改,狠抓城区管理顽症治理,加强成果巩固,努力形成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
二是聚焦阶段性重大活动契机。以亚信峰会和迎国庆65周年为契机,紧密结合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集中力量做好市政市容保障工作,确保区域环境始终保持世博会时期的靓丽水平。
三是聚焦特定区域环境治理。全面推进特定区域治理行动,加大整改和管控力度,确保治理有计划、有方案、有投入、有机制、有实效,完成三年任务总量50%的年度任务目标,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对城区环境质量的满意度。
四、主要任务
1、加强重点区域景观提升。围绕“整洁、有序、美观、平稳”目标,集中力量做好静安寺地区、静安南京路沿线、延安路沿线市容环境景观布局。确保道路环境整洁路面见本色,道路设施完好整洁,“五乱”现象基本消除,各类车辆停放有序,绿化布局优美,店招店牌设置有序规范。
2、改善老旧小区环境面貌。实施老旧小区功能性改造提升,完成19个居民区20万平方米全项目修缮工程,提升房屋品质功能,更好地改善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让更多的直管公房居民共享静安改革发展成果。以开展“居住物业小区劳动竞赛”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管理小区的软环境建设,切实优化居民区管理水平。
3、强化集市菜场环境管控。完善集市菜场内外设施配套,提高保洁力度,设施设置规范并完好。加强菜场内部规范管理,落实菜场单位的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商品摆放整齐、地面整洁,无乱堆物、摊外设摊等现象。加强菜场外部及周边管控,做到各类车辆停放整齐规范,无零星设摊。
4、规范轨交站点环境管理。以地铁社会同建共创活动为抓手,巩固地铁2号线静安寺站出入口管理成效,推进地铁7号线昌平路站出入口环境整治,规范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消除零星设摊及黑车运营现象。
5、优化医院周边环境秩序。重点推进区域范围内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的优化提升。加强医院周边车辆停放执法管理,努力缓解大型医院门口行车难、停车难、落客难现象。加强医院进出口通道环境治理,消除零星设摊现象。
6、深化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围绕2014年生活垃圾日均产量控制在290吨以下的减量目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全区8万户居民范围内推进绿色账户激励机制,逐步探索形成以“绿色账户”为主要载体的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实效。
7、优化区际结合部路口环境。根据不同路口房屋、道路、设施的实际情况,实行“增减移改”:即增加景观小品,减少各类电线杆设置,将路口非机动车停放线和废物箱往内侧移动,对道路上各类公共设施实施美化整治。进一步加强市容环境常态长效管理,规范沿线商家日常经营,维护良好市容面貌。
8、做好各类创建迎检工作。将文明城区创建、爱国卫生复查等创建工作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坚持“创建惠民、创建便民、创建利民”的原则,根据问题导向做好迎检工作,明晰责任落实到人,健全创建长效机制,着力破解影响城区形象和群众生活的顽症问题,切实提升市民群众满意度。
9、加强景观布局和日常管理。以迎国庆65周年为契机,重点做好静安南京路沿线景观布局,做好灯光小品建设,同步做好沿线绿化布局、灯光优化、配套箱体美化,让市民通过感受来区别是否进入静安南京路。同时以石门二路和陕西北路两个路口为试点,对周边环境进行优化。
10、优化绿化花卉景观布置。继续做好公共绿地、屋顶绿化的新建和优化工作,力争全年发展绿化总量1.9万平方米,全年计划种植乔灌木5万棵,布置各类花卉150万盆。发展围墙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2000平方米。同时,在认真总结前两届雕塑展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积极筹备举办静安雕塑公园举办2014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
11、规范道路公共设施管理。加强车行隔离栏和人行护栏等道路附属设施,以及人行道七类八类设施的日常维护和规范设置。实施威海路道路大修和积水点改造工程,实施愚园支路、北京西路道路修缮工程。完成区内老旧道路护栏的更换工作,实现旧护栏三年更新目标。完成安远路、海防路等7条道路信息架空线整治工作。
12、巩固城市清洁保洁水平。以“精细作业保质量,创新服务促发展”为中心,强化道路、广场等城市公共区域保洁力度。推行“夜间冲洗、白天保洁”和以机械化保洁为主的保洁模式,增加保洁频次,达到路面见本色无污染,增加主要道路和景观区域废物箱收集班次和频率,确保垃圾不落地。
13、严格建设工地环境管理。全面落实《文明施工规范》,不断提高文明工地管理水平,着重加强小型市政工程、装修工程周边以及房屋拆迁基地的环境维护。推广建设工地景观围墙、绿化围墙试点经验,继续推进建设工地环保在线监测试点。
14、加强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组织联合执法检查,积极推进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继续做好居住小区污水处理设施改直排工作。开展餐饮业油烟气在线监控系统试点安装工作,加强餐饮业油烟气、干洗业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因子管控。做好锅炉使用单位清洁能源使用台帐检查,巩固清洁能源改造成果。
15、规范交通区域环境秩序。通过常态化管理和专题式整治,依托交通顽症治理工作,将违法停车和整治“非法客运”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规范本区重点区域的停车秩序和交通营运秩序,提升区域的市容环境水平。做好景观区域和交通集散点周边“非法客运”整治执法工作。
16、加强基层管理体系建设。围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要求,继续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街道层面各支队伍工作积极性和作用。以完善机制为契机,围绕全区管理工作重点,在发挥街道特色上继续探索和研究,努力提升基层管理工作成效。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从全区总体工作高度,全面提升对城区市政市容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将“坚持精细管理,巩固世博水平”作为今后几年城区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落实责任,强化保障支持,全面持续推进。
(二)强化协调推进
围绕年度工作重点要求,进一步完善例会、巡查、督办、考评等基本制度,提升联席会议统筹指导、协调服务能力,推动各责任主体严格履职、依法管理,提高疑难问题和综合性情况协调推进工作水平。
(三)强化重点突破
紧扣阶段性工作重心,落实有效管理措施,切实改善老小区周边、集市菜场附近、学校医院门口、轨交站点附近环境质量。有机结合整治型推动、项目化实施和常态化管理,突出重点坚持抓,突破难点反复抓,凸显亮点集中抓,始终确保城区环境常态优良。
(四)强化社会参与
加强与爱国卫生、文明创建工作的互动。壮大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扩展深化社会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方式渠道。发挥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强化市民文明意识、守法意识,凝聚城市共管共治共享的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