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卫生健康单位:
根据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和区委、区政府对发展区域中医药工作的要求,结合区域中医药工作实际,现将《2025年静安区中医药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附件:《2025年静安区中医药工作要点》
上海市静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市静安区中医药发展办公室
2025年4月9日
附件
2025年静安区中医药工作要点
2025年静安区中医药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构建系统完善的传承创新发展机制。聚焦服务能力提升核心目标,奋力打造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示范标杆。
一、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及本市中医药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和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上海中的重要作用。落实《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各项重点任务,推进区域中医药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完成《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静安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启动《静安区中医药发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
3.共和新路、临汾路、芷江西路、静安寺、石门二路、彭浦新村、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上海市中医药特色巡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实现提供中医药特色巡诊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区街镇全覆盖。
4.大力推进国家“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通过多学科联合、中西医结合、医联体联动等方式,协助推进全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西医结合减重门诊全覆盖。
二、深化中医医联体建设内涵,落实中医药医保相关政策
5.牵头推进国家五部委“儿童青少年肥胖中医药干预试点区”,健全教育、卫生健康、体育、疾控等部门联动衔接机制,构建医教体协同的儿童青少年肥胖整合型防控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
6.继续依托上海市中医医院-静安区中医医联体,推进市中医医院第三届中医传承人才项目和双聘人才多点执业。以“区域+专科”为着力点,提升中医专科专病诊疗能力。推进市中医医院市级名中医基层工作站带人才、出成效。
7.区中医医院、区中心医院做好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和医保结算,充分发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支持促进作用。
三、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振中医药服务能级
8.推进区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积极创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加强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提升中医急诊服务能力,依托区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全区培训。加强中医既有优势专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大力扶持肺病科、老年病科、儿科等专科发展。推进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区级中医专家传承创新工作室建设育人才、出成果。
9.区中心医院重点加强中医科及中西医协同发展。以“深耕品牌、厚植服务、确保安全”为指导,提升陆氏伤科、董氏儿科品牌影响力,改建中医科门诊,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多样化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10.区闸北中心医院继续推进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联合诊治中心建设。筹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做好区级中医专家传承创新工作室建设,提升中医脑病重点专科建设内涵,发挥石氏伤科“非遗”名片影响力,大力推广中医传统文化。
11.市北医院持续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和梯队建设,依托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专科能力提升项目,进一步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做好区级中医专家传承创新工作室建设。持续扩大“中西医结合睡眠诊疗中心”品牌影响力。
12.推进中医康复能力建设,聚焦青少年近视、干眼症中医防治,探索打造本区中医眼科诊疗中心、眼相关中医康复中心。
13.打造社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依托上海市中医药特色巡诊站点、社区中医专病专科能力建设、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区级中医专家传承创新工作室等项目,提升服务内涵,打造服务名片。落实社区中医病种清单要求,推广中医医疗技术,提升中医适宜技术护理水平。2025年社区中医诊疗人次数占比不低于50%,中药饮片处方占比不低于5%,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数占比不低于15%。
14.扩大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2025年社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9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0-3岁儿童、妇女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85%以上。
四、提升中医药科研能力,助推中医药专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15.完成第一批上海市社区中医专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验收,开展成果总结,对第二批建设进行中期督导管理,组织新一轮项目申报工作。
16.促进中医特色专科及中西医协同领域发展。完成“十四五”中医特色专科、中医急诊能力提升和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引导项目(第二期)结题及成果转化。推进上海市区级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专科能力提升项目建设。
17.深化静安区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内涵建设。按照标杆、重点和扶持三个类别推动静安区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2024-2027年)项目建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督导和管理。
18.强化中医药科研课题管理。加强上海市中医药科研课题过程管理,开展静安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课题申报,促进区域中医药科研能力提升和创新发展。
五、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培育新时代中医优秀人才
19.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依托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等学科建设项目,鼓励区级医疗机构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引领区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推进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完成第三届静安区现代中医师承培养项目验收,推动青年人才传承创新。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推进第二期“西学中”在职培训班结业。
20.加强上海市市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建设。2025年底,第一批8个基层工作站完成结题,第二批1个基层工作站完成中期评估,并新增1-2个基层工作站。做好静安区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创新工作室建设项目(2024-2026年)中期管理与督导,促进中医专家优势经验转化,培养继承人,完善人才梯队。
六、健全中医药服务监管评价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21.以提升中医药服务为核心,深化二级中医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加强考核结果整改追踪,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提升中医医院管理水平。区中医院年度考核成绩不低于上一年度。
22.进一步优化中医质控标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深化专业质控内涵,不断提升中医质控水平,完成中医质控常规和专项检查。完成上海市西片区社区中医质控工作。
23.继续实施“中药饮片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中药饮片代煎配送服务的管理,持续开展区域中药电子审方、处方点评。做好辖区内医疗机构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服务备案。
24.继续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医疗机构,推进中医药服务和区域大健康产业的有机融合。
七、多措并举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升中医药健康素养
25.继续举办静安区中医文化节及各类中医义诊活动。依托静安区中医药健康服务文化基地,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承载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居民的获得感。
26.持续加强中医药非遗文化传播,借助“健康静安”等各级媒体,深度宣传推广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区域中医药特色与品牌,提升中医药服务知晓率和满意度。
27.以肥胖、脊柱侧弯、近视等多发病为抓手,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和适宜技术进校园,实现中医接触“零距离”,引导青少年切身感受中医药魅力,提升中医药科学文化素养。
28.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加强中医药健康科普能力建设,普及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推动中医药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