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统领工作全局,全面深化疾控领域改革,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核心能力,我委制定了《2025年静安区公共卫生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落实。
附件:2025年静安区公共卫生工作要点
上海市静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市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局
2025年4月1日
附件
2025年静安区公共卫生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公共卫生事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疾控体系核心能力提升年。静安区公共卫生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统领工作全局,坚持守正创新和底线思维,抓牢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全面深化疾控领域改革,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核心能力,为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一、深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一)加快落实疾控体系改革任务。加快推进新一轮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在实验室检测、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应急处置与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智慧化建设、学科人才发展、健康科普、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和协同联动等8个方面的能力。
(二)全面实施第六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关于静安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终期总结评估和绩效评价工作,强化建设成效宣传。启动谋划新一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
(三)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巩固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群防群控机制,强化部门间信息沟通、联合研判和协同处置,督促指导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看守所、火车站等重点场所规范落实公共卫生工作。做好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的服务和指导,试点开展“社会处方”工作。
二、做实做深医防融合、医防协同
(四)着力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落实。加强国家和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等工作的宣贯培训和督导检查。进一步推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开展公共卫生科人员全覆盖培训。加强辖区公共卫生机构对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培训指导、质量控制、督导评价。全面推动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提质增效。强化疾控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不断提升疾控专员履职能力。
(五)加快完善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为切入点,推进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深度协作。以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抓手,夯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网底作用。强化区疾控中心(卫监所)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沟通协作,逐步建立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服务融合、信息共享等机制。2025年底前辖区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和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等重点专科医院规范设置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
三、持续提升疾控核心能力
(六)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加强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深化不明原因肺炎监测预警试点,优化腹泻等症候群监测和城市污水、病媒等风险因素监测工作。进一步健全辖区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规范高效开展传染病疫情评估。推进辖区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和应用,重点做好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在辖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部署应用。
(七)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传染病疫情应急预管理,根据上位预案和本区实际,做好相关预案的制订和修订,提高预案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深化区级传染病应急队伍和社区级传染病应急队伍标准化建设,强化针对性应急培训和实操性应急演练。加快推进区应急作业中心及配套信息化建设。
(八)强化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巩固和规范“三公(工)一大”协同流行病学调查机制,加强流行病学调查骨干人才培养,持续提升辖区流行病学调查水平。
(九)强化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区疾控中心(监督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检测质控和管理,促进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质量提升。
四、全力做好传染病防控
(十)坚持抓好重点传染病多病同防。针对传染病季节流行特征,强化多元数据分析,及时研判公共卫生风险。做好霍乱、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流感、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染病,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继续做好“两会”、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工作。
(十一)巩固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贯彻落实国家结核病、艾滋病等中长期防治规划。持续推进第五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无结核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慢性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社区筛查治疗试点工作。推进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综合防治国家试点项目。
(十二)继续做好重点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强监测预警,落实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继续做好碘盐及碘营养状况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
五、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干预水平
(十三)推进免疫规划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疫苗和冷链等管理,规范辖区预防接种特需门诊的接种服务和管理。持续加强预防接种数据治理和电子预防接种证应用工作,逐步扩大覆盖人群及应用场景。做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完善公众服务功能,推进预防接种门诊智慧化建设,提升预防接种惠民利民便民水平。
(十四)强化环境健康风险综合干预。推进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适宜技术试点工作。继续开展饮用水、空气环境、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消毒等监测工作。聚焦落实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措施,加强气候敏感性疾病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
(十五)提升学校卫生精准服务管理能力。深化儿童青少年近视、超重肥胖、口腔病、脊柱侧弯等常见病“多病共防”。有序推进“健康副校(园)长”制度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十六)健全伤害综合监测和干预体系。不断提高伤害监测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建立部门间伤害防制工作机制,加大伤害防制知识健康宣教力度,提升社区、学校伤害预防和干预能力。
(十七)广泛开展公共卫生领域健康宣教。强化公共卫生风险提示及防控指导,推进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开发和推广高品质健康宣传素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积极培训公共卫生科普人才,全面推动公共卫生领域宣传科普工作发展。
六、持续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效能
(十八)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举措迭代升级。统筹做好双随机监督抽查等计划和触发式的行政检查,全面使用“检查码”,增强行政检查的规范性、有效性。聚焦提升企业感受度,优化公共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提供精准高效高质的惠企惠民服务。持续推进“无感监测”场景和“无事不扰”清单,强化分级分类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
(十九)提升公共卫生依法治理水平。以权责清单和执法事项清单为基础,依法规范监督执法事项和行为,创新公共卫生监督区域协同和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监督执法影响力。全力推进智慧化场景建设,拓展以数据监测、远程监管、信用监管为核心的非现场执法监管手段应用,构建完善基于大数据筛查、自动巡检、智能预警等“数字驱动”的风险监管机制,不断增强监督执法效能。
七、深入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二十)持续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推进实施心脑血管、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四个健康上海行动慢性病防治专项行动,推进落实“体重管理年”活动,开展上海市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中期评估。继续开展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持续开展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和慢阻肺患者健康服务管理,推进辖区肿瘤、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报告工作。推进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建设,持续推广应用社区标准化测量技术。
(二十一)加强主要慢性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南、中、北医联体,加强慢性病医防融合、综合防治,持续深化“以人为核心”、涵盖疾病筛查、风险评估、危险因素干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内容的整合型慢性病一体化健康服务管理模式。开展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病、慢性眼底病变、前列腺慢病、慢性心衰、压力性尿失禁和脑功能障碍等慢性病种健康管理,健全组织构架,夯实防控筛查,加强医防协同,强化分级诊疗,深化服务流程,优化信息支撑。
(二十二)优化视觉健康和口腔健康工作。加强视觉健康服务,规范开展“一老一小”“慢性病患者”等重点对象社区视觉健康服务管理,高质高效开展屈光建档、眼轴测量和近视调查年度任务,推进落实国家监测点学校适宜干预技术应用,积极探索建立智慧、精准的近视综合干预模式,推动社区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VIMC)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视觉健康和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作用。优化口腔健康服务,持续提升区域口腔公共卫生服务同质化水平,推动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服务,探索生命早期口腔健康管理模式,推进儿童龋病分级管理、错颌畸形筛查,关爱特殊儿童口腔健康,提升职业人群口腔健康管理,开展老年口腔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区级口腔健康和视觉健康信息化建设。
八、持续提升妇幼健康工作
(二十三)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实施妇女儿童发展“两纲”,全面完成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进母婴安全、健康儿童、母乳喂养和生殖健康促进等行动计划。落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卫生工作任务,深化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持续完善妇幼保健、疾病筛查诊断干预、生命救治等妇幼健康网络。加强孕产妇、儿童和更年期妇女心理保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妇女儿童保健服务中的作用。深化落实“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全力推进妇幼健康信息平台和“云上妇幼”实施应用。持续做优出生“一件事”。
(二十四)坚守母婴安全底线。完善孕产妇全方位风险识别、有效干预、确保安全的常态化保障机制。加强产安办主任、产科主任等母婴安全保障重要岗位人员履职能力,提升各级医务人员对孕产妇常见风险的早识别、早诊断、早干预能力。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危重、濒死和死亡评审,探索开展危重新生儿评审,完善围产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持续加强母婴安全质控督导和飞行检查。继续加强红色、橙色、紫色等高风险孕产妇预警管理,强化“不宜继续妊娠”孕妇的有效干预。依托社区妇女保健医生和家庭医生团队,加大产褥期保健和产后访视规范化管理,提升高风险孕产妇的早期研判能力和水平。
(二十五)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加强婚检机构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婚孕一体化工作。夯实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听力、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治工作,提高及时诊断率、及时干预率。
(二十六)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完善辖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落实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南。加强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加大学龄前儿童主动眼保健操入园推广力度,落实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强化托幼(育)机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
(二十七)加强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倡导母乳喂养,促进自然分娩,推广无痛分娩,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加强适龄生育、健康生育等权威科普知识宣传。开展早孕关爱行动,推动早孕门诊建设。落实本市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实施方案,不断完善HPV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诊治和救助相衔接的宫颈癌三级综合防治模式。持续做好退休及生活困难妇女“两病”筛查工作。落实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实施方案,巩固消除成果。扩大品牌项目“好孕好育1000天”的辐射作用,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
(二十八)强化妇幼健康行业监管。加强对助产、节育手术和终止妊娠技术、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等新增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机构和人员的指导。做好凉山州妇幼健康能力提升和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妇幼健康对口技术支援工作。常态化开展打击代孕等非法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活动。持续强化出生医学证明规范管理,加强“人防+技防”。开展辖区妇幼保健机构风险排查,强化风险防范。
九、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及营养工作
(二十九)强化标准跟踪评价与宣贯。做好辖区内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开展“标准服务强基层、进企业”专项活动,贴近一线监管人员和食品企业开展常态化标准宣贯,提升标准的有效执行。落实国家“数字标签推广年”任务要求,积极动员食品企业参与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和食药物质声称试点。
(三十)夯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制定和实施本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落实国家、市级、区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针对本辖区风险隐患和产业特色,积极开展专项监测。加强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和研判,及时报告隐患问题。会同区教育局和市场监管局开展校园学生餐专项监测。进一步规范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HIS系统直报工作,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规范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点职能,落实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负责人制度。加强医防结合,规范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救治。加强辖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研判和报告制度。
(三十一)持续推进营养健康赋能工作。积极推进健康食堂(餐厅)、营养支持型社区、学校营养健康等建设。加强肥胖、糖尿病等国家系列食养指南的解读与推广应用。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肌少症筛查能力建设。组织参加食品安全能力培训和营养指导员培训,组织参加第三届上海市营养指导技能大赛,持续强化食品营养专业队伍综合能力。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宣传,利用营养重点场所、营养门诊、健康驿站等,开展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饮食指导,推动形成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良好氛围。
十、扎实推进职业卫生工作
(三十二)持续深化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建立完善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完成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行动目标任务,对本区10家中小微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和帮扶。
(三十三)充分发挥监测评估预警效能。优化2025年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方案,扩大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完成至少10家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继续开展重点行业工作相关疾病监测;继续加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力度。
(三十四)强化职业健康技术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完成职业病防治机构提质合规行动目标任务,推进疾控中心能力建设,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监管。组织参加上海市第二届职业健康技能竞赛,组织参加2025年职业病防治人才培训,提升职业健康专业人才业务技能水平。
(三十五)持续深化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强化职业人群健康服务,加大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覆盖面。继续推进商务楼宇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保护项目试点工作。将职业健康融入“体重管理年”“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做好职业人群慢性病防治、心理健康促进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继续开展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积极参加争做“职业健康达人”、职业健康知识“五进”、国家和市级职业健康传播作品征集等活动,依托各类媒体平台拓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职业健康的良好氛围。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