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推进儿童文化发展,从小树立文化自信自强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提案与静安区建设“儿童友好城区”的目标高度契合。静安区文旅局立足区域红色文化、海派非遗、品牌文化资源实际,为我区儿童文化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一、聚焦静安文化基因,打造儿童文化特色品牌
1、红色文化浸润童心
为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助力青少年成长,静安区文物史料馆细分儿童观众群体,在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和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率先开启“绿苗语音导览”服务,为低学段儿童提供专门的语音讲解服务,精心挑选契合儿童身高视角的展品,将展品背后故事以生动易理解、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英文语音导览也同时上线。
2、海派非遗培养童趣
静安区非遗保护中心(静安区文化馆)打造“静享非遗”品牌系列活动,其中非遗展厅是全市首批入选“上海非遗展馆学子行”场馆,“技·艺”静安区非遗代表性项目精品展涵盖了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五大门类,4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常年免费开放;暑假针对中小学生开展打花棍、亲子香课、亲子绿杨村中式点心制作、亲子茶文化普及等非遗技艺课程和雷允上亲子香囊制作体验项目;在此基础上,利用春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节,组织各类适合孩子们的非遗主题活动。
3、品牌文化陪伴童年
“中外家庭戏剧大赛”是上海市民文化节赛事之一,是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的重要内容。大赛自2020年起举办,以戏剧为纽带,记录家人相伴,演绎美好生活,营造家庭和睦的良好氛围,为广大市民尤其青少年儿童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戏剧艺术平台。2024年出版新书《戏剧点亮生活——中外家庭戏剧大赛集锦》,书中记录了五届大赛参赛家庭通过戏剧表演传递家庭亲情、儿童成长、社会发展、时代精神。主阵地静安区文化馆作为全国首批入选、上海唯一一家“中国儿童青少年戏剧艺术普及推广中心”将厚植戏剧沃土,为儿童青少年戏剧普及教育推广做出探索。
二、建设“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打造儿童“美育第一站”
为持续推进静安区儿童文化发展,2024年,区文旅局以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工作为重点,制定了《静安区打造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工作方案》,截止目前,静安区已经完成9个街镇的10个点位建设,均已通过市局认定,分别是:临汾路街道图书馆、曹家渡街道图书馆、南京西路街道少儿图书馆、石门二路街道未央学馆、共和新路街道图书馆、江宁路街道图书馆、大宁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宁领科驿、大宁路街道图书馆少儿阅览室、彭浦镇图书馆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和宝山路街道图书馆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同步完成了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和GAP服饰(南京西路店)的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进剧场、进商圈。旨在打造儿童“美育第一站”,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源和活动。2025年,该项工作将做到全区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区文旅局联合区内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上海木偶剧团等单位,建立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18家,共同为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提供内容支撑。2024年,各点位总服务9.3万余人次,开展活动526场,吸引社区居民、周边学校师生、亲子家庭2.7万人次参与活动。
三、加强意识形态管理监督,守住儿童文化安全底线
为持续推进静安区儿童文化发展,区文旅局积极开展校园周边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的治理。对各学校、幼儿园周边影响各级各类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网吧、电子游艺厅、密室剧本杀、棋牌室、歌舞厅、流动摊点等给学生安全带来隐患问题的进行全面治理。
并组织一线执法人员、14个街镇“扫黄打非”志愿者,在街镇暑托班向儿童科普辨识有害出版物、拒绝盗版内容等知识,倡导绿色阅读;组织“网络安全进暑托班”活动,播放区“扫黄打非”暨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自排自演的小品《打赏风波》,提升少年儿童主动抵御不良网络主播侵害的能力,树立健康科学上网、文明上网的理念。
静安区将持续推进静安区儿童文化发展,让红色血脉、海派非遗、文化品牌浸润孩子们的童年,助力孩子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