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更多便民公益文化配送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整合资源,搭建文化配送平台”的建议
我局基本构建完成“十五分钟公共文化圈”,推动资源精准下沉。
区级资源统筹:着力完善由1个区文化馆(含分馆)、14个街道(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67个居(村)委会活动室(其中包含42个灰引力点)构成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通过实施“十百千万”文化配送工程,汇聚专业院团、社会机构、文化名人、文化志愿服务。2024年全区开展文化配送活动2万余场,触达群众超1500万人次,2025年区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有321家758个配送项目入选,涵盖文艺演出、特色活动、艺术导赏、展览展示等。
数字化平台建设:升级“静安文化公益配送及文旅消费”微信小程序,注册用户超16万人,50岁以上中老年用户占比约33%。提供活动预约、场馆查询、文旅消费券发放等功能;“静安文旅”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21.5万,60岁以上占比11.81%,定期推送老年专场活动信息,投放“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朋友圈宣传内容,精准触达中老年群体。静安文旅智慧服务平台微网站注册用户25.7万,每年发布全区各街镇及文化场馆活动信息3000多条。
社会力量协同:引入社会机构合作开发特色项目,如与联合寻麟盛世文化传播公司举办《沉香文化·百问解答》新书分享会,吸引老年读者500余人次;与雷允上合作开设“中医养生课堂”,邀请中医专家走进社区,将非遗技艺与健康管理结合,为老年居民提供面对面的健康咨询服务。
二、关于“开展多样化公益文化活动”的建议
我局以老年群体需求为导向,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
常设服务全覆盖:区文化馆开设老年手作体验、评弹书场、公益电影放映等常态化活动,区图书馆通过流动图书车、24小时自助图书馆、“静图约书”网借平台,为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送书上门服务。我局大力扶持老年文艺团队建设,每年举办“星”舞台系列展演活动,举行星级文化团队评选,去年评出366支,不仅让老年人老有所乐,更让他们乐有所为,继续发挥余热。
特色课程精准化:全区共计21个“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和14个社会美育大课堂,区文化馆开设“乐学课堂”公益培训项目和馆办公益培训班,与“市民艺术夜校”相辅相成,涵盖声乐、书法、智能手机应用等课程,形成覆盖老、中、少三大人群的市民艺术普及培训体系。全年开设各类培训课程1436班次,服务学员1.6万人次。此外,“名医荟非遗”传统医药讲座,“品戏沙龙 越你静享”戚毕越剧流派表演艺术示范点活动深受老年人喜爱,网络直播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也能品味文化大餐。
创新活动形式:制作以“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漫步苏河湾”等为主题的宣传材料,打造“小方寸里的大世界”品牌,开展集章打卡等活动,老年游客参与占比45%;举办微游线路行走活动数场,老年游客参与占比25%。区文史馆下属7大场馆全年针对老年群体共开展情景党课13场,参与人数为300人次;全年接待老年人团队10余场,聆听讲解约500人次,并邀请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建英老人参观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
三、关于“提升服务便捷性与覆盖面”的建议
我局以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增设社区服务点,推动数字文化资源全面延伸覆盖。
无障碍环境优化:全区文化场馆完善服务设施设备以及醒目提示,配备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进入场馆提供方便。在前台设置便民服务箱、急救小药箱、老花镜、口罩等,体现更多人文关怀。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设置可移动坡道,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
社区就近配送强化:通过“公益电影进社区”“流动展览”等形式,将文化活动送至居民家门口。以《辅德里》微缩模型巡展为例,该项目作为我局“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大走访的“民心工程”实事项目之一,深入静安区14个街镇,邀请志愿者为参观群众做专业讲解,积极扩大红色文化宣传范围,切实提升家门口文化体验的获得感。
服务适老化推进:在“文旅e点通”触摸屏查询设备上滚动播放720度VR全景静安旅游地图,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成员打造线上线下共通的新型旅游体验。加强一线服务人员培训,组织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相关要求,切实提升数字指导服务质量。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您的建议与我局老龄工作方向高度契合。下一步,我们将以“精准化、便捷化、可持续”为目标,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积极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继续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让更多老人享有更优质的晚年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静安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坚持把老龄事业发展列入文化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老龄工作的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对老年文化服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尊重、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2.全面落实《静安区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开展更多针对老年人的艺术普及项目,实现“点单式”配送,鼓励社会文化力量参与老年文化配送,精准对接老年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区民政局、卫健委合作探索“文化+康养”融合服务模式,增设音乐疗愈、园艺疗法等特色项目。
3.加强数字服务建设,采购更多适合老年人阅读的电子书、报刊杂志等数字资源,提供免费阅读服务;继续升级改版“静安文化公益配送及文旅消费”微信小程序,上线更多活动功能,提高老年人使用体验;加强智慧旅游项目宣传推广,让更多老年人关注“静安文旅”微信公众号,注册使用小程序,不断适应新时代老年人实际需求。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