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鹤祥、赵欣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利用数字经济助力静安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些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20年11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消费升级,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海市委、市政府在2020年底公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中提出“推动生活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根据静安区委区政府的《关于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课题研究工作方案》文件精神,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静安区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再次强调了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文旅服务融合发展。针对提案中的几点建议,我局分别给予以下答复:
一、关于通过“数字化”增强文旅产业线上线下联动
数字化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化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VR、AR、5G等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被广泛使用,各类传统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借助数字技术得以“活起来”。特别是这几年因为疫情影响,促使我区的旅游景点、场馆纷纷推出线上“云旅游”项目,线下不断推进景区数字化建设。我局从产业政策、资源对接、企业服务等各个方面助力各类文旅景区、场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设数字孪生景区和沉浸式全景在线产品。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作为我区5A级景区,从方便游客游览、提升出游体验的角度出发,开展数字景区建设工作。在实现在线预约、智慧管理、数字化服务、景区信息化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与区文旅局联动,开通了线上VR全景浏览,可以足不出户,浏览网上博物馆。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则是运用数字技术拓展了展陈的内容和形式,合理、适当地选用了场景复原、声光电模拟场景、沙盘模型、互动体验等多媒体辅助技术,给观众以全新体验与感受。此外,在微信公众号中嵌有“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网上360度全景虚拟馆”,参观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360度”全景浏览纪念馆各展区和部分推荐展项,极大的扩展了纪念馆的辐射人群,丰富了纪念馆的服务模式。数字博物馆在疫情期间以及大客流期间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行动不便的重度残障人士的参观需求也有较好的满足。此外,我区的“建筑可阅读”工作项目也在不断的推进过程中,从2017年的“扫码阅读”的1.0版,到“建筑开放”的2.0版,再到现在的“数字转型”的3.0版。目前已完成222处建筑的二维码标识制作,136个点位全面实现线上线下“二维码全景阅读”。游客可扫描建筑二维码,通过VR全景浸入式阅读和游览建筑。静安文旅VR全景地图,以“VR全景+全媒体阅读+静安建筑”等智能阅读方式,实现建筑的“可看(VR全景看)、可听(有声导览听)、可读(全媒体阅读)、可约(在线预约、可购(移动商城)、可享(实时分享)”。
二、依托“数字化”加强本地空间与异地空间的融合
在如何依托数字经济助力文旅产业延展市场半径、开启消费新通道方面,我局充分发挥静安文旅智慧服务平台的功能,一是充分发挥“静安文旅”平台的数字化服务作用,优化静安文旅微信公众号的各项服务功能,完善“智能阅读+文化+旅游+商业+互联网”的融合模式,进一步推动公共文旅服务智能化。利用线上直播、投票互动、网络征集等方式,采用图文、视频、h5等形式,向市民迅速及时更推区内各文旅场馆等资讯内容。二是在“文博非遗”板块整合区域内文博非遗相关资讯,内容涵盖陕西北路风貌、红色场馆、红色微故事、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及非遗名录等,运用小程序、图片文字、视频音像等多种方式让用户更为直观生动地了解静安街区的人文风貌、建筑之美、走近非遗技艺。通过文博非遗数字化展陈实现空间的无限延展。三是通过“智游静安”板块实现静安各大文旅景点突破地域和形式的限制,在线推出“初心不忘,走向未来”、“百年沉淀,深厚人文”、“阅建筑,留住城市记忆”、“漫步苏河湾”等十点精品漫步路线,实现整合文旅景点、消费场所的在线“云旅游”。四是开放“建筑可阅读”栏目搭载VR全景旅游地图,市民游客不用到达建筑也可在线阅读游览,实现了市民游客到哪,文旅公共服务就到哪,打破了传统旅游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智慧化旅游、数字化服务。五是搭建在线展示与销售的平台,广泛宣传具有我区国际精品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的优质文旅消费产品。同时,鼓励区内文旅企业依托线上平台、新媒体资源开设直播、视频账号进行线上推广,形成静安区文旅消费线上矩阵。鼓励文旅场馆在开展线下活动的同时,积极运用“文化云”、“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开展同步直播,市民们跟随主播在历史中品味文化,了解建筑故事。2021年上海旅游节“建筑可阅读”十二时辰全媒体大直播,静安区参与看看新闻端和小红书全民游三档直播内容。在疫情期间以及大客流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行动不便人士的参观需求也有较好的满足。
三、依托“数字化”催生文旅新模式、新业态
近年来,静安区着力引入一批高水平创新资源,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8K超高清视频、VR/AR技术等新兴技术协同创新、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集中度和显示度,打造并形成具有静安特色和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焦数据智能并赋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一是推动在线文娱产业发展,围绕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强影视制作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围绕关键技术的应用,加快影视创意、拍摄、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的资源向静安集聚。推进在线技术与文娱影视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引进网络直播、短视频、社交新媒体、科技娱乐等数字创意企业,打造“平台+技术+内容+垂直运作”的产业新生态。二是推动电竞游戏能级提升。发挥5G+8K技术创新优势,加快云游戏开发落地,挖掘云游戏产业价值。鼓励电竞赛事直转播等电竞产业链下游企业运用超高清视频传输、AR/VR等技术提升电竞观赛体验,做大电竞产业规模,激发电竞产业新增长点。三是推动数字文创融合创新。以数字赋能文创,支持在展览展示、广告营销、创意设计等领域,充分运用5G、AR/VR等技术,创新展览展示方式。发挥多媒体谷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作用,鼓励文旅产业上下游企业,推动音视频大数据处理等平台建设,拓宽数字文创产业的发展空间。四是推动文旅消费升级。立足静安,结合静安丰富的文旅资源,培育数字内容业态,推动沉浸化体验技术等的创新应用等。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和吸引一批新媒体技术应用、沉浸式体验空间、多业态消费集聚的新型消费场景,培育新型消费形态、创新文旅消费场景,不断增强文旅消费拉动经济的积极作用的。
四、依托“数字化”提升文旅服务和管理水平
依托静安区城运中心作这个“平台”和“枢纽”,持续推进重点场景数字化应用、打造数字化治理试验点,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做好相关工作。一是按照我区“基座+场景”的路径,持续推进重点场景数字化应用。在公共管理方面,重点开发或接入智慧城管、智慧灯光、明厨亮灶、酒吧管理、渣土管理、单车管理、社会停车管理、公园景观管理、违章搭建治理、智能灯柱管理等应用场景。在公共安全方面,重点开发或接入智慧公安、智慧视警、智慧消防、智慧安防、智慧调解、群租治理、地下空间管理、电动车充电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公益诉讼线索预警等应用场景。在公共服务方面,重点开发或接入智慧商圈、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文体、智慧管家、智慧助老、长护险管理等应用场景。二是打造苏河湾数字化治理试验点。针对苏河湾地区,以苏河贯通静安段两岸休闲生活区为重点,在保留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内涵,挖掘故事,创新形式,结合不断增加的商业商务元素,打造宜居宜业的数字化河滨区域,展示国际静安文旅特色的聚焦平台。三是进一步推进南京西路沿线智慧商圈升级。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鼓励商业载体引入沉浸式艺术展览、沉浸式交互装置、沉浸式餐饮等新业态,重塑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构筑商业发展新生态。推动新零售繁荣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品牌网店,实现传统零售产业转型升级。
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23日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