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各有关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2025年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3月11日
2025年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快培养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高人社公共服务效能,在稳就业、提技能、惠民生、优服务、促增收、守底线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人社生动实践示范标杆,为“十五五”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一、聚焦就业优先战略,夯实民生发展基本盘
(一)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发挥区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增强工作合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打造“静邻就业”党建特色项目。做好“四新”经济岗位挖潜与职业转换,催生就业新增长点。结合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健全常态化联系企业对接机制,推动援企稳岗政策举措精准直达、快速落地。
(二)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就业见习以及青年成长历练项目开发,畅通成长路径,引导理性择业。依托 “静安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大学生就业联盟”,开展岗位推荐及职业指导。组织企业进校区开展招聘服务,结合就业见习有效地帮助毕业学年的大学生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完善“及时发现、优先服务、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落细实名制帮扶举措,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加强对口支援地区劳务协作,深化劳务协作品牌建设,支持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来沪转移就业。
(三)优化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环境。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做好创新创业大赛选拔推荐、选树创业带动就业典型案例,推进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联动”,强化青年等重点群体创业支持,开展创业见习和“创业新苗”结对培育,培育创业潜在力量。扩大“创业驿站给力计划”知晓度,吸引区内更多企业参与。加强与区内各院校合作,开展融合办赛,以赛促创,搭建青年创新创业的平台。
(四)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增效。全面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以社区服务站为阵地,组织开展公共招聘、就业指导、创业服务等各类活动,探索更多嵌入式站点应用功能。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加大非全日制岗位募集以及灵活就业保障政策落实力度。
二、聚焦职业技能提升,服务产业需求社会需要
(五)完善技能培训机制。结合本区产业需求和社会需要,加强急需紧缺职业(工种)需求排摸,共同推进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无人机驾驶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技能人员培养。发挥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主渠道作用,指导院校推进“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融通“岗课赛证”,筑好技能人才蓄水池。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主体作用,优化职工培训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共同做好技能人才培养及选拔工作。深化产教融合,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专项资助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参加社会化培训以及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加强社会化培训机构日常管理,落实培训机构及评价机构专项整治。
(六)激励技能人才成长发展。选树高技能领军人才,推进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推动高技能人才在岗位上发挥技能、管理班组、带徒传技。广泛开展和参与各级职业技能竞赛,结合重大赛事和重要活动,讲好技能成才和优秀典型故事,营造技能人才成长良好氛围。
三、聚焦事业单位管理,激发人才队伍创新力
(七)推进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做好本区事业单位和社区工作者集中公开招聘工作。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岗位管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做好新招聘人员聘用备案,指导人员晋升交流工作。组织开展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工作能力。组织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调整工作。规范开展各类评选表彰项目。
(八)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上海静安基地工作,引导清华大学研究生在我区重点领域参与开发项目。支持用好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开展职称“直通车”“绿色通道”推荐,做好职称申报受理工作。做好专家跟踪服务,激励专家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干事创业、发挥作用。
四、聚焦人力资源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再升级
(九)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区投资促进工作目标,完善招商稳商工作机制,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聚及重点项目落地。继续做好对口企业服务工作,抓好存量企业动态跟踪。开展“梅园论剑”、域外招商推介和人力资源服务招商洽谈等活动,联动做好“国际人力资源创新港”建设。
(十)提升园区发展能级。承办第二届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大赛。持续开展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对园区企业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力度。开展园区人力资源服务高管班、“HR实训营”等培训,加强行业人才均衡化发展。
(十一)加快产业协同发展。举办长三角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长江经济带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企业)协同发展活动合作对接会,加强区域合作。深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出口基地建设,推进人力资源机构“走出去”步伐。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服贸会等展会论坛。开展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对话活动。
五、聚焦社会保障提质,织密民生保障防护网
(十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提升劳动能力鉴定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劳鉴专家的管理制度与模式,增强劳动能力鉴定的权威性。优化工伤认定工作程序,完善认定案件审批机制。加大工伤预防工作力度,配合开展职业伤害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试点行业工作,做好政策宣传并落实推进。加强与职能部门合作,加大工伤保险经办全流程监管力度,全力遏制欺诈骗保的行为,维护基金安全。
(十三)夯实社会保障基础。进一步提高经办服务质量,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做好面向征地养老人员、异退人员、农婚知青三类群体社会保障服务,探索实施异退人员帮困补助简化复核试点工作。做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六、聚焦劳动关系治理,构建和谐稳定新格局
(十四)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有序推进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做好劳务派遣机构年度经营情况报告,开展劳务派遣从业检查排摸专项行动,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完善与各街镇、部门在欠薪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联动机制,强化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治理。
(十五)推进行政执法水平提升。持续提升欠薪线索办理质效,定期对各街镇化解欠薪线索案件情况开展回访抽查。制定静安区人社行政执法部门涉企行政检查工作计划,聚焦重点时段重点行业,组织实施集中监察及专项检查,查处纠正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对欠薪风险较高企业,依职责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实行“一企一策”。压实属地责任,加强群体性突发事件及舆情应急处置。构建劳动维权和就业帮扶相结合的闭环工作模式,有效推动“案结事了人和”。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十六)提高调解仲裁工作实效。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运行劳动仲裁“捷静办”自助申请小程序。推进“一站式”维权工作机制,畅通维权通道。细化仲裁案件办理流程审批机制,规范速裁程序应用机制。对涉及农民工欠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争议案件设置绿色通道,缩短办案时限。与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落实“劳动维权+就业帮扶”、长三角争议协同处理等工作,持续推进调解仲裁工作提质增效。
七、聚焦服务效能提升,打造智慧人社新场景
(十七)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持续推进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对标工作。发挥“人社惠企政策服务包”作用,支持各类企业发展壮大。深入开展“局长走流程”、线上线下“帮办”以及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加强服务窗口建设。
(十八)提升人社服务工作效能。推进落实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推进重点应用场景建设。落实“一网通办”改革任务,建成“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并投入运行。健全完善人社工作规章制度,加强人社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确保人社工作规范运行。统筹推进人社法治建设,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八、聚焦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党建引领组织力
(十九)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模范机关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抓实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开展中心组专题研学,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强自觉筑牢政治忠诚。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承诺书,构建局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坚强防线。扎实开展好年度党建责任制考核。
(二十)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继续抓实“选育管用”全链条,将“干”的指向和“选”的风向有机统一,推动干部担当尽职、真抓实干在全局系统蔚然成风。完善分层分类多元培训体系,加强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着力锻造干部担当作为能力。深化干部培养和考核机制,探索干部管理模式创新。用好干部交流挂职、职务职级晋升等手段,全面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激发干部发展活力。
(二十一)推动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第一议题”制度,“清单式”推进月度、季度、年度党建工作,深化党支部特色品牌建设,开展星级评定、示范点建设。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开展创新主题党日等活动,让组织生活更加入心入脑。举办好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班、党员轮训班,强化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