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司法局
对区政协二届四次会议第79号提案的答复
¯¯¯¯¯¯¯¯¯¯¯¯¯¯¯¯¯¯¯¯¯¯¯¯¯¯¯¯¯¯¯¯¯¯¯¯¯¯¯¯¯¯¯¯¯¯¯¯¯¯¯¯¯¯¯¯¯¯¯¯¯¯¯¯¯¯¯¯¯¯¯¯¯¯¯¯¯¯¯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孙鸣民、陈央、娄晓祯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完善静安区“三所联动”律师参与多元调处机制》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优化人员管理,夯实专业力量支撑
(一)拓宽渠道,筑牢人才根基
推行“律所推荐+外部引荐”双轨并行模式,充分借助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等多方力量,挖掘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广泛吸纳专业扎实、社会责任感的法律人才。构建“三所联动”解纷专家库,广泛吸纳调解技巧高超、实战经验丰富,且在相关行业、专业领域以及法学、心理学等方面具备深厚知识储备的优秀人才。同时,将居村(社区)法律顾问纳入“三所联动”律师范围,发挥其贴近社区、熟悉民情的优势,推动矛盾纠纷调处更接地气、更具实效,切实推动“三所联动”工作迈向新台阶。
(二)精准匹配,提高服务效率
为促进律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各司法所、派出所与街道协同合作,深入开展辖区矛盾纠纷调研工作,建立“需求导向型”选任机制。全面梳理劳动纠纷、邻里纠纷等各类案件数量及分布特征,依据律师专业特长,按需分配律师资源。建立公示与应急机制,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示律师咨询时间安排,便于群众按需选择。针对突发性、群体性纠纷,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临时增派相应律师介入,确保调处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如在某小区因物业问题引发的群体性纠纷中,“三所联动”律师迅速介入,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和调解员,经过多轮协商,成功化解矛盾,维护了社区稳定。
二、规范流程机制,提升纠纷调处效能
(一)明确权责,完善制度保障
区司法局与区公安分局联合制定了《静安区律师参与“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工作规范》(沪静司〔2024〕4号),构建了科学严谨的律师工作评价管理体系。在准入退出机制上,明确律师参与工作的资质条件、选拔流程及退出标准,确保参与律师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在工作职责方面,要求律师按时接待咨询、参与纠纷化解、落实首问负责制并做好宣传工作。在服务纪律上,要求律师严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保持公正廉洁,专业敬业。对违反纪律的律师,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二)协同合作,创新解纷模式
构建“三所联动+”解纷平台,以街镇法治服务中心为枢纽,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律所资源,联动民政、教育、妇联、市监、城管等职能部门,搭建“一站式”纠纷调处平台。如在消费纠纷中,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参与,发挥其监管执法职能,提高纠纷解决效率;校园纠纷中,联合教育部门,从教育管理和学生心理角度,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形成跨领域协作合力。建立“三所联动+社区网格”机制,充分发挥楼组长、平安志愿者“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将矛盾排查触角延伸到社区每个角落,主动发现矛盾,提前介入化解。吸纳基层“两员”代表、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担任特邀调解员,参与疑难案件会商,为纠纷解决提供多元视角,充实基层治理力量。如在某社区加装电梯纠纷中,特邀调解员与律师、楼组长、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协商,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制定出各方满意的加装方案,成功化解矛盾。
三、强化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有效运行
(一)严格考核,加强监督管理
各街镇派出所与司法所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实行月度日常考核、季度综合考核、年度全面考核,考核内容涵盖律师值班出勤率、案件调处成功率、群众满意度、案件全程跟进率以及法律意见书质量等,确保对“三所联动”律师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对履职不力的律师,及时处理,确保律师队伍始终保持较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法律服务工作质量,切实满足群众对优质法律服务的需求。
(二)激励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激励宣传机制,对于在“三所联动”工作中表现卓越、贡献突出的律师,报请授予“三所联动成绩突出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在律所、行业协会及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各街镇积极挖掘选树优秀律师典型,针对特定领域表现出色的律师,设立专项荣誉,激励其深耕专业。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及其典型成功案例。借助真实且具有代表性的调解成功案例,加深群众对该机制的理解与认识,增强群众对“三所联动”机制的信任与认可,进而引导更多群众主动选择通过“三所联动”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矛盾纠纷。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上海市静安区司法局
2025年5月6日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