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司法局
对区政协二届四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
¯¯¯¯¯¯¯¯¯¯¯¯¯¯¯¯¯¯¯¯¯¯¯¯¯¯¯¯¯¯¯¯¯¯¯¯¯¯¯¯¯¯¯¯¯¯¯¯¯¯¯¯¯¯¯¯¯¯¯¯¯¯¯¯¯¯¯¯¯¯¯¯¯¯¯¯¯¯¯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民革区委:
您单位提出的《深化“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做强矛盾多元化解平台》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落实部门主体责任,构建多元解纷体系
(一)完善全域覆盖的法治服务网络
静安区司法局在区委政法委牵头下构建“1+14+268+X”法治服务网络,实现区、街镇、居村(社区)及特色站点全面覆盖。通过打造区级法治服务中心“指挥部”、街镇法治服务中心“主阵地”以及基层工作站“神经末梢”,将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其中区法治服务中心作为核心枢纽,采用“常驻、轮驻、随驻”的创新模式,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部门常驻办公;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轮驻;其他相关单位按需随驻,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协同办公。如在调处一起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时,司法行政部门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法院轮驻人员凭借专业的审判经验,指明调解方向;市场监管部门随驻参与,从市场管理和行业规范角度提出调解建议。多部门协同发力,最终促使纠纷各方达成和解,避免了冗长的诉讼程序,节约了司法资源,也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健全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完善诉调、检调、警调、复调、访调、援调“六调对接”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调解平台资源,优化调解流程,构建统一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在矛盾预防化解中的职责,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问题共商、工作共推。针对复杂疑难问题,组织各部门开展联合研讨会议,共同商议解决方案,推进过程中,制定任务分工表、进度跟踪表等,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与责任主体,保障纠纷调处工作有序推进,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
(三)优化“三所联动”实战效能
在全区14个街镇法治服务中心和16个派出所设立“三所联动”矛盾纠纷调处室,创新实现“三所联动双挂牌”。派出所充分发挥信息收集和快速响应的优势,司法所凭借专业的调解技能和法律知识,律师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三方紧密配合,形成“派出所快速响应、司法所专业调解、律师法律支持”的闭环模式。如在一起房屋漏水纠纷中,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并稳定双方情绪;司法所调解员随后介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从邻里关系、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劝解;律师则为双方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三方合力推动矛盾源头化解,避免纠纷升级。
二、充实专业调解力量,提升多元调解水平
(一)优化调解队伍结构
印发《关于加强静安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街镇调委会创新采取“3+2”模式,区行专业调委会采取“1+2”的人员配置模式,设调解秘书岗辅助事务处理。同时,充分发挥我区14个街镇、264个居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多元矛盾纠纷调处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各街镇辖区内优质调解资源,运用好“一居双顾问”(居村法律顾问、心理顾问)的专业优势,进一步优化人民调解队伍的专业构成,提升调解能力。
(二)健全商事调解组织建设
强化对商事调解组织及其活动的监督管理,指派专人对接,公开收费标准,定期调研、指导。会同区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开展商事调解推介活动,推进商事调解“和”计划,提高商事调解知晓率,增强“调解优先”的企业认同度,引导经营主体选择商事调解解决纠纷。另一方面,加强与法院的沟通,积极推动商事案件诉调对接,有效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确保专业性问题得到专业化调解,减轻法院诉累,推动营商环境的法治化进程。
(三)完善培训考核机制
健全分类分层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调解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法律知识、调解技巧、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积极参与上海市调解技能大赛,让调解员在比赛中相互学习、切磋,提升业务水平。同时,完善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对表现优秀的调解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对不符合要求的调解员,及时进行调整或辞退,确保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持续推进普法宣传,增强依法调解社会共识
(一)培育调解志愿者队伍
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楼组长、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作用,建立“网格+调解”联动模式。将调解工作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依托社区网格员对本网格内人、地、事、物熟悉的优势,培育调解志愿者队伍,增强社区基层调解力量。
(二)实施精准普法行动
将矛盾纠纷预防排查与普法宣传有机结合,选取婚恋纠纷、邻里矛盾、劳动争议等典型案例,制作成普法宣传资料、短视频等,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开展调解宣传周、法律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三)打造特色调解品牌
大力宣传“福民法律服务中心”“张玉霞法律服务工作室”等静安特色法律服务品牌,以及恒隆广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市北高新园区“法治体检套餐”等基层特色调解项目。通过媒体报道、经验交流等方式,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提升调解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群众主动选择调解化解纠纷。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上海市静安区司法局
2025年5月6日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