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青联: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静安国际法律服务人才高地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静安区青年律师发展的关心。我局高度重视该提案,要求业务部门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贯彻《上海司法行政“十四五”时期律师行业发展规划》、《上海市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实施意见》,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涉外法律服务发展,以挖掘、培育涉外律师人才为重要抓手,努力打造涉外法律服务产业高地、涉外法律人才圆梦福地的“静安品牌”,为上海涉外法律服务能级的提升加推静安力量。
一、拓宽渠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一)努力打造静安律师涉外法律服务名片
上海市司法局对涉外法律服务有着较为明确的定义,即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中国律师:1、曾经办理过3件以上涉外案件或涉外法律服务项目,且具有一定的运用外语作为工作语言的能力的;2、具有境外律师执业资格的;3、曾在境外法学院学习法律,并在境外律师事务所从事一年以上法律事务工作的。
我区律师行业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涉外律师群体已具有一定规模。2021年,我区律师行业共办理涉外资本市场、并购、商事等法律业务近3500件,方达、国浩、汉坤(上海)、通商(上海)等4家律所涉外类业务创收超过亿元。国浩、方达、正策、君伦等多家律所已在境外设立8家分支机构,这些机构均为总所投资设立、经境外政府批准登记、冠以本所名称、由总所实际控制。总体来看,涉外法律服务已成为我区律师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加大静安律师行业涉外法律服务推介推广力度
2019年,我区发布“全球服务商”计划。我局把握该良机,出台《关于推动律师行业服务静安“全球服务商计划”实施意见》,培育静安律师行业“全球服务商”。《意见》明确提出,打造五家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行业龙头示范性作用的优秀律师事务所,培养二十名能够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五个中心”建设发展战略和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的优秀律师。《意见》还呼吁我区国有企业等在“走出去”等过程中,充分考虑我区涉外律师的专业优势,给我区律师更多的机会。
目前,我局从律所涉外业务体量、律所荣获法律界权威榜单、律所服务世界500强企业代表案例等角度出发,推举了国浩、方达、汉坤(上海)、德恒(上海)、盈科(上海)等律所成为我区“全球服务商”,其中国浩还成为了理事会成员,君伦所丁德应律师、里格所安翊青律师成为招商大使。
二、积极探索,建立涉外律师培养体系
(一)探索律师人才评价机制
积极参加由区委组织部、人社局、团区委等部门组织的区级人才评选活动。近年来,多名律师获评我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及青年英才称号。组织开展静安区优秀青年律师人才选拔活动,着重选拔政治坚定、专业精湛、具有社会责任心的优秀青年律师,激发其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涉外律师人才库已初步建立
目前,我区律师队伍中已有3人当选全国涉外律师领军型人才,20人入选全国涉外律师人才库,30人入选上海市涉外律师人才库。涉外律师业务范围主要涵盖:跨境投资、并购;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反垄断;出口管制、长臂管辖;海事海商;涉外仲裁等等。
三、创新模式,加快青年涉外律师培养
完善青年律师进阶培训体系,拓宽青年律师培训范围。对新执业的青年律师,开展执业道德、执业纪律培训,为其执业“帮一把”、“扶一程”。依托专项治理,开展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提升青年律师的政治素养。开展“静思来时路 党史月月谈”系列演讲活动,组织青年律师讲述党史学习感悟,引导青年律师坚守理想信念。开展律师辩论赛,培养青年律师勤学、妥思、善辩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组织参加市律协开展的上海市优秀青年律师、优秀女律师评选活动,最终分别有3名青年律师和女律师进入了最后终评。
聚焦打造特色品牌活动。自2018年以来,我局陆续开设了台湾青年法律人才实践基地、“一带一路”高端经贸法律人才实践基地、沪港两地法律人才交流研讨等项目。这些项目自2020年以来均被列为区政府重点工作,在我局认真组织下,已成为优秀青年律师涉外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专业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我局深知薪火相传、青黄相接的重要意义,青年律师的培养对整个律师行业未来发展极为重要。下一步,我局将精心布局、扎实作为,引导鼓励更多的青年律师不断坚定政治信念、锤炼专业素养,为“一带一路”、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和长三角涉外法律服务一体化建设,为服务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出去”、服务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提供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为静安法治营商环境的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