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彭浦镇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对静安区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帮扶,现印发《静安区“静邻暖心”就业帮扶行动工作指引》,请结合实际,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静安区民政局
上海市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5月6日
静安区“静邻暖心”就业帮扶行动工作指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国办发〔2023〕11号)、《上海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沪就办〔2023〕3号)、《关于印发<静安区关于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静人社规〔2023〕1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静安区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帮扶,组织开展“静邻暖心”就业帮扶行动,为静安区低收入群体提供陪伴式、全程式、长效式的就业支持服务,有效提升就业意愿,提高低收入群体就业率。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加强部门数据互通,聚焦重点人群精准施策
1.线上线下需求排摸。区民政部门指导各街镇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排摸”,全面掌握辖区内低收入群体就业状况;各街镇要主动排摸辖区内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低收入家庭,筛选处于就业年龄阶段的人员名单,梳理就业需求信息。
2.定期互通数据信息。区人社部门针对救助信息开展进一步的登记失业人员数据核查,通过定期互通救助对象就业需求信息,动态更新本年度静安区低收入就业帮扶对象名单。
3.重点人群分层分类。区民政部门通过开展多维度需求评估,了解困难家庭的多重困境。充分发挥《静安区社会救助对象需求评估指引》《社区救助顾问社会救助需求评估表》等专业的需求评估工具表单的作用,开展需求分层、人群分类、困境分级工作,将低收入群体就业帮扶对象科学区分为“高度、中度、低度”三类困境程度,划分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社区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等类别,从而实现精准救助。
二、扩大就业资源共享,拓宽就业信息渠道
1.实现政策资源共享。区人社部门梳理针对失业人员的就业政策清单,如社保补贴、青年就业见习等就业政策;区民政部门梳理针对救助对象的就业救助政策清单,共同撰写形成《静安区低收入群体就业帮扶政策汇编》,为“静邻暖心”就业帮扶行动提供政策依据。
2.实现岗位资源共享。区人社部门定期共享企业岗位清单、区民政部门定期共享社会组织岗位等信息,汇总形成“静安区低收入群体就业岗位信息库”,运用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定期向就业帮扶对象推送相关岗位信息,拓宽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3.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以区-街镇-居委三级社区救助顾问队伍以及区人社部门的职业指导师、就业援助员等专业工作人员为主体,鼓励引入专业社会组织,结合“桥计划”等服务类救助项目,积极引导专业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打造“静邻暖心”就业帮扶行动的工作队伍。
三、协同整合就业服务,推动实现就业目标
1.开展就业政策宣讲。就业援助员定期通过线上微信居民群转发、张贴通知、发放就业政策宣传手册、线下居民会议等形式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宣讲,向救助对象详细介绍就业相关业务办事流程,帮助全面地了解就业政策,协助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就业观。
2.匹配就业岗位信息。一方面,区人社部门及区民政部门组织协调企业、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开展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专场招聘会;区民政部门根据服务对象重点需求,确定招聘会场地,组织参会对象,推荐匹配就业岗位信息。另一方面,各街镇发挥“静邻”就业服务站平台作用,定期开展人岗匹配对接活动,社区救助顾问及就业援助员定向推荐岗位信息,提高人岗匹配精准度,定期跟进救助对象的求职情况。
3.提供就业帮扶服务。区人社部门、区民政部门和各街镇为重点低收入群体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评价,提升求职意愿;组织开展求职知识讲座;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就业帮扶服务。
区民政部门与区人社部门要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推进低收入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广泛动员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帮扶服务,指导各街镇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和指标任务。区民政部门、区人社部门和各街镇形成信息互通机制,定期共享救助对象需求清单及就业岗位清单,实现重点困难对象就业精准帮扶;打造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形成就业政策清单,提升政策知晓度;完善服务联动机制,积极利用就业服务清单,提供多样化就业服务,提高就业率。运用线上线下各类媒介渠道,加大就业政策宣传推广力度。积极总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持续开展典型案例宣传,展现工作亮点,回应社会关切,为重点低收入群体实现就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