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对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第016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赵戈、张斌峰、陈琼代表:
贵代表组提出的《关于多渠道开展数智产业领域的中、高端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提案我委已收悉,首先感谢您们对我区献计献策,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我们认为,贵代表组的建议不仅贴合静安区科技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我们下一步规划培养科技人才,提升科技软实力,也具有针对性和参考性,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考虑和吸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在充分利用区内高校、中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精准开展供需对接和定向培养方面:近年来,静安区充分利用区域内院校资源持续通过政策供给、机制完善、资金支持等举措,赋予区内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领航功能,并支持鼓励高校开展育训结合、“课证融通”试点,将职业标准、岗位技能要求等提前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中,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在职业教育方面,积极推进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侧改革,大力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持续增设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在内的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大力开展传统专业数字化改造,探索建设学科交叉融合型专业,整合跨学科资源,全方位提升专业建设服务数字化经济发展能级。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订单班”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对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的覆盖,并在课程设置、基本职业素养、实操技能上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开发项目课程,以因材施教的订单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深入推动产业、教育双向赋能。
二是在联合各科研院所、科创企业及第三方培训机构,共同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探索和推进科教融合、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2024年,院校与企业两端共同发力,一方面,国企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与多家高校签署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议,相关专业已经主管部门评估论证;另一方面,区人社局与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协会合作,聚焦数字技能人才和国产化人才,支撑静安区域特色产业数字人才需求,助推产教融合之路走深走实。同时,静安区创新探索科创企业与行业协会合作机制,通过供需对接,加强区域重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今年也将继续主动联系市北园区,聚焦大数据、信息科技等专精特新企业,挖掘园区企业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培训在数智产业领域中的有机融合。
三是在发挥创新创业平台作用方面: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上海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区科委已推荐5家园区单位成功申报“上海市海聚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将进一步吸引和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大力汇聚人才、资金、项目、技术、服务、数据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高质量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圈。
四是在建立“项目+人才+平台”的培养模式方面:区科委围绕静安区人才队伍培养的总体规划布局,为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谋划顶层设计,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掘人才,近年来组织并指导服务科技企业申报各项省部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各类人才项目逾200人次,获得“启明计划”、上海领军人才、启明星项目、学术技术带头人项目、白玉兰计划浦江项目、张江杰出创新创业人才等百余人,已初步形成了高端人才、专业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的梯度结构,涌现了一批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重大科学计划的高端人才,同时也集聚了一批在优势领域的专业人才。
正如贵代表组在提案中所言,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静安引领科技创新的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需要一大批中高端技术人才的加盟和努力,贵代表组的各项建议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借鉴意义。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利用区内院校的师资力量,继续联合区相关单位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同时实行“科学、开放、灵活、贴心”的人才政策,通过推进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依托“项目+人才+平台”模式,加快科技人才培育、引进和储备,为多渠道培养数智产业领域的科技人才搭建平台,为全面提升静安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撑。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承办单位领导签名: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静安区共和新路912号808室
邮政编码:200070
联系人姓名:张隽琳
联系电话:56205001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