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对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第167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采纳
张俊、王波委员:
您们提出的《建议推动新科技在中小企业的应用落地,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积极促进共同富裕》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上海市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会指出,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全新课题、系统工程,涵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各个领域。要推进整体性转变,推动整个城市整体迈向数字时代。要推进全方位赋能,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进一步提升城市巨系统的运行效率、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率。要推进革命性重塑,以大数据深度运用为驱动,倒逼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深刻变革,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全面创新。要瞄准未来数字城市的特征和趋势,把数字城市的框架搭好,把数据应用的瓶颈打通,把应用场景的开发激活,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静安区作为创新创业的活力城区、均衡均质的和谐城区、精品精致的美丽城区、开明开放的国际城区、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区,正在不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在经济实力、城区功能、城区环境、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跃上新台阶,积累形成了独特发展优势。《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中心城区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和辐射功能,提高经济密度,推进城市更新,推动区域深度开发,加快重点区域核心产业和要素集聚,着力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面对新形势新需求,静安区需要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新生态,持续扎实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加速将静安打造成为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
一、静安区经济数字化发展基本情况
经济数字化,即数字经济,可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数字产业化指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为其他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数字化指的是各类传统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重点在各类数字化的场景应用。
1、形成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
作为上海唯一以大数据为主导产业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受益于全市最早推出的专项产业政策和整体环境氛围的营造,大数据及相关产业企业在静安不断加速集聚,云计算、区块链等衍生技术快速发展。
2、数字产业化平台集聚效应突出
静安在大数据及数字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和发展得到了市级层面的认可,在统筹安排各类资源时,优先考虑相关平台落地静安。包括: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政府性平台;以及华为上海区块链生态创新中心、上海-亚马逊 AWS 联合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数字经济创新实践基地、中航联创上海创新中心、上海科学院区块链技术研究所、SODA SPACE 等产业生态平台。
3、市北“数智经济城”功能定位突出
静安区把市北园区作为重点,打造数字经济高度集聚的核心载体。作为首个上海市大数据产业基地,市北园区大数据产业的集中度、显示度和贡献度逐年上升。园区落地大数据相关企业超过370家,包含了中译语通、梦创双杨、哨子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静安区重点大数据企业超30家,包括了华院数据、合和信息等重点企业。在大数据平台生态建设方面,园区依托聚能湾国家级孵化器、静安大数据加速器、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中航联创上海创新中心,已经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孵化体系,提供“政策+空间+系统+投资+生态”的全方位服务。
(二)静安区产业数字化发展情况
静安区的产业数字化在商贸、金融、专业、文化创意和生命健康五大产业中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产业平台化发展和业务数字化转型两大特征。其中:产业平台化发展指产业内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内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机互动,推动产业加速发展的产业数字化趋势。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平台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供应商和消费者沟通的市场空间,更搭载多种服务,进一步在功能层面和服务对象层面差异化、专业化发展,形成新业态。例如,宝尊、洋码头等电商平台、凯盛融英专家平台。业务数字化转型指产业内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业务的效率和功能升级的产业数字化趋势。业务数字化转型包含升级和替代两类。部分传统业务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功能价值的改进提升,如欧莱雅数据智能管理平台、大润发新零售门店管理系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线上招聘平台等;部分业务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而来,具有开创性,对原有业务形成替代,如风语筑沉浸式会展业务、医疗AI影像分析等。开创性的业务转型往往与产业发展领域的平台发展趋势紧密融合。
具体来看,各重点产业数字化分别呈现不同特点:
1、商贸服务业
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静安区电子商务企业近年来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服务消费类电子商务企业不断渗透日常生活服务消费领域,在各细分领域占据龙头地位。以宝尊电商、网商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提供以品牌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全链路一站式商业解决方案,近年来实现了业务的高速增长。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电商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消费新的增长点。洋码头瞄准消费者泛社交化的购买需求,发力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社交电商,推动平台流量承接和转化,构建泛社交生态。发挥薇仕和洋码头跨境电商两大平台优势,鼓励企业在境外建设采购中心和发货仓库,实现平台企业全球供应链的高效运行,提升平台企业的辐射能级。
商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显著。区内以欧莱雅、大润发为代表的传统商贸企业利用数字化转型构筑一批全新的商业场景,并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如大润发以垂直、细分、智能的商业模式打造生活服务新零售,提升了大型卖场的线上服务能力;欧莱雅打造综合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消费者大数据建模、消费者大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形成美妆客户全场景智能管理软件等,引领美妆产业发展。与此同时,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智慧商圈已成为静安实体商业发展新模式。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在选购、试用、售后等各环节不断提升消费体验度和服务满意度。如,静安大悦城内,首家天猫智慧门店Kerr&Kroes实现会员数据系统线上线下全部打通,实现店内在线试衣、虚拟试妆、体感云货架等体验式消费。
2、金融服务业
科技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传统金融机构对外拓展合作空间,通过场景融合创新产品、重塑业务模式、服务模式等,为以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科技企业提供了合作机会。市北高新技术园区依托大数据产业基地,集聚了一批以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的科技型企业,但目前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尚未形成发展规模。
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已现成效。区内以国泰君安、光大证券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将“金融科技”作为战略性业务或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由支撑业务向引领业务方向发展。如国泰君安近三年信息技术投入指标在行业排名中保持第一,每年投入保持在10亿以上。2015年起打造的线上智能移动平台“君弘APP”,涵盖公司零售客户全业务功能,目前用户数近3700万,用户活跃率排名为券商第二。光大证券通过移动互联开户平台的新增开户占比已经达到公司开户规模的98%以上。通过互联网完成的交易业务笔数占公司总交易笔数95%以上,其中通过移动互联APP完成的交易笔数占比超过60%,交易金额占比超过50%。
3、专业服务业
平台化专业服务已有亮点企业。近年来,在咨询、人力资源、法律等领域,借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专业服务数字化平台逐渐快速发展。我区的凯盛融英、法和信息科技(KindleLaw)等企业将专业服务平台化,并在平台搭载一系列全新专业服务的数字化产品。如凯盛融英为金融机构、咨询公司、全球各类企业和高净值人群提供快速、精准、高效的专家知识共享服务,近年来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法和科技致力于打造法律行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围绕律师、律师团队和律所提供用户获取、效率提升、流量增长等方面闭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数字化解决方案成为业务新增长点。近年来,传统大型企业为拓展业务规模,提高自身管理效能纷纷开展数字化转型,并围绕客户需求开发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提供数字化业务解决方案,形成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如毕马威咨询为临港集团、申能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为新零售企业,通过大数据开发画像服务,提供客户服务指导,设计人工智能工厂,以AI替代电销人员,使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多种技术提供服务。人力资源企业社宝信息为企业提供线上招聘、线上人员管理等一揽子的数字化管理方案。
4、文化创意产业
影视电竞产业集聚发展。影视制作、电竞产业也属于典型的数字化产业范畴。我区依托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和灵石中国电竞中心,影视、电竞产业集聚发展成果显著。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已累计引进博纳影业、爱奇艺影业、宸铭影业等影视企业,园区企业作为第一出品方在上海立项的电影累计超200部。全区已集聚腾竞、香蕉计划等电竞企业40多家,灵石路涵盖了电竞战队、平台、内容制作、社区和主播经纪整条产业链,形成了电竞生态。成功举办腾讯TGA分站赛、电竞上海大师赛等电竞赛事,打造品牌电竞赛事。
数字文创业态丰富。区内集聚了幻维数码、风语筑、华凯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新兴技术成果服务在内容生产的应用较为广泛。幻维数码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娱乐内容提供商和服务商,融合数字技术与创意设计提供影视制作服务,并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供高端VR&AR解决方案。以风语筑为代表的在线展览展示平台快速发展,促进云会议、云展览、云走秀、云体验等展览展示模式创新落地,并率先采用沉浸式技术应用于会展、商业、文旅等多种场景。
线下文旅数字化转型趋势明显。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深入渗透,数字化不断创造文旅产业新资源,催生文旅融合新业态,全区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结合5G互动直播,加快VR/AR技术应用,打造沉浸式全景在线产品。区内企业创图科技作为成功打造2010年网上世博会的服务提供商之一,近年来致力于线下数字化文旅场馆建设,打造文化云平台,通过技术赋能城市文化场馆服务。
5、生命健康产业
传统医疗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了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依托市北大数据产业发展,我区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医疗创新企业,这些企业的创新产品已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并在本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部位于浦东的卫宁健康集团将旗下卫宁互联网、钥世圈两家创新企业落地静安,企业在20多年深耕医院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前瞻性布局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推进“云医”“云药”“云险”“云康”和“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协同发展战略,2017年国际数据公司IDC Health Insights Health Tech TOP 50全球医疗科技公司排名中,卫宁健康位列33名,是中国及亚洲地区唯一一家上榜的医疗科技企业。翼依科技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处理海量临床病历,其开发的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已在河南、海南和云南等省市推广,很好地整合了当地的医疗资源。全景医疗以精准影像诊断为主要技术支撑,涵盖从影像扫描流程到专家诊断,质量监控的一整套方案,助力临床诊疗服务。
二、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一)发展目标
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将经济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五大产业”结构升级和“一轴三带”功能布局的重要发力点,作为强化科创策源功能和“全球服务商”引领功能的重要结合点,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数据智能交互技术集成创新、业态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着力拉动数字消费新需求,着力改善整体营商环境,着力营造数智产业发展新生态,培育静安经济发展新动能。争取到2025年,实现数字经济规模增加50%,将静安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数字新基建标杆城区、数字新经济发展实践区和数字新生态卓越城区。
数字产业化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到2025年,培育100家数字化特征显著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推进数字技术转移转化,推动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100个,成为上海市中心城区数字产业能力高度集聚的新典范。
重点企业显示度明显增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跨国企业、“隐形冠军”和“独角兽”类型企业。到2025年,引进和培育3-5家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全区重点数智企业(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累计数突破260家。
新兴产业能级度持续提升。以市北高新园区为核心,重点打造国际化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到2025年,基本形成差异有序、协同推进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领域集聚融合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基本形成产业体系,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
产业数字化生态不断完善。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品牌优势,加快聚集一批创新载体平台,重点打造一批具有高技术水平、高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的优质产品和精品项目。到2025年,推进200项左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成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实施应用,推进传统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全国性的产业数字化示范应用案例库。
(二)总体思路
——以数据智能产业为核心,促进数字产业化。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创新和应用为核心,以市北高新园区为龙头,构建涵盖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服务的数据智能产业图谱,推动企业核心技术突破和融合应用拓展,促进数字技术创新成果在智慧城市各领域广泛应用。
——以五大重点产业为承载,促进产业数字化。发挥静安高端商务发达、商业氛围浓厚、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以商贸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文化创意、生命健康五大产业为重点,深化跨界融合创新赋能,促进传统业务数字化转型,驱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区域服务经济体系。
——夯实新基建,突破新机制,优化基础环境。完善新兴基础设施布局,增强数字政府治理能力和智慧城市运营能力,拓展公共服务应用场景,稳固数字经济发展的公共底座。发挥市大数据中心、数据交易中心等流量平台效应,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和市场流通,探索数据要素资源相关体制机制突破,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和制度体系。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静安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2年7月20日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