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对区政协一届七次会议第164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采纳
唐盈委员:
您提出的《搭建“流量经济”平台助推卓越城区科学发展》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按照上海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结合静安自身发展基础和定位,围绕数据智能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围绕高端服务发展承载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活数据新要素,夯实数据新基建,创新数据新机制,打造充满活力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全面推动静安数字经济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成为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的核心片区。
一、我区流量经济发展情况:产业数字化:产业平台化发展,业务数字化转型。静安区的产业数字化在商贸、金融、专业、文化创意和生命健康五大产业中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产业平台化发展和业务数字化转型两大特征。其中:产业平台化发展指产业内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内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机互动,推动产业加速发展的产业数字化趋势。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平台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供应商和消费者沟通的市场空间,更搭载多种服务,进一步在功能层面和服务对象层面差异化、专业化发展,形成新业态。例如,洋码头等电商平台、凯盛融英专家平台。业务数字化转型指产业内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业务的效率和功能升级的产业数字化趋势。业务数字化转型包含升级和替代两类。部分传统业务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功能价值的改进提升,如欧莱雅数据智能管理平台、大润发新零售门店管理系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线上招聘平台等;部分业务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而来,具有开创性,对原有业务形成替代,如风语筑沉浸式会展业务、全景医疗AI影像分析等。开创性的业务转型往往与产业发展领域的平台发展趋势紧密融合。
具体来看,各重点产业数字化分别呈现不同特点:
1)商贸服务业
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静安区电子商务企业近年来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服务消费类电子商务企业不断渗透日常生活服务消费领域,在各细分领域占据龙头地位。以宝尊电商、网商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提供以品牌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全链路一站式商业解决方案,近年来实现了业务的高速增长。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电商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消费新的增长点。洋码头瞄准消费者泛社交化的购买需求,发力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社交电商,推动平台流量承接和转化,构建泛社交生态。发挥薇仕和洋码头跨境电商两大平台优势,鼓励企业在境外建设采购中心和发货仓库,实现平台企业全球供应链的高效运行,提升平台企业的辐射能级。截至今年11月底,纳入区商务委统计的55家电子商务企业实现税收收入3.42亿元。
商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显著。区内以欧莱雅、大润发为代表的传统商贸企业利用数字化转型构筑一批全新的商业场景,并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如大润发以垂直、细分、智能的商业模式打造生活服务新零售,提升了大型卖场的线上服务能力;欧莱雅打造综合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消费者大数据建模、消费者大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形成美妆客户全场景智能管理软件等,引领美妆产业发展。与此同时,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智慧商圈已成为静安实体商业发展新模式。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在选购、试用、售后等各环节不断提升消费体验度和服务满意度。如,静安大悦城内,首家天猫智慧门店Kerr&Kroes实现会员数据系统线上线下全部打通,实现店内在线试衣、虚拟试妆、体感云货架等体验式消费。
2)金融服务业
科技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传统金融机构对外拓展合作空间,通过场景融合创新产品、重塑业务模式、服务模式等,为以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科技企业提供了合作机会。市北高新技术园区依托大数据产业基地,集聚了一批以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的科技型企业,但目前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尚未形成发展规模。根据区金融办与市北高新园区的排摸,目前在市北高新园区内的以金融机构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科技金融企业有10家,截至今年11月实现税收收入2591.2万元。
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已现成效。区内以国泰君安、光大证券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将“金融科技”作为战略性业务或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由支撑业务向引领业务方向发展。如国泰君安近三年信息技术投入指标在行业排名中保持第一,每年投入保持在10亿以上。2015年起打造的线上智能移动平台“君弘APP”,涵盖公司零售客户全业务功能,目前用户数近3700万,用户活跃率排名为券商第二。光大证券通过移动互联开户平台的新增开户占比已经达到公司开户规模的98%以上。通过互联网完成的交易业务笔数占公司总交易笔数95%以上,其中通过移动互联APP完成的交易笔数占比超过60%,交易金额占比超过50%。
3)专业服务业
平台化专业服务已有亮点企业。近年来,在咨询、人力资源、法律等领域,借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专业服务数字化平台逐渐快速发展。我区的凯盛融英、法和信息科技(KindleLaw)等企业将专业服务平台化,并在平台搭载一系列全新专业服务的数字化产品。如凯盛融英为金融机构、咨询公司、全球各类企业和高净值人群提供快速、精准、高效的专家知识共享服务,近年来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税收贡献从2017年的2987万元增长到今年11月的9577万元。法和科技致力于打造法律行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围绕律师、律师团队和律所提供用户获取、效率提升、流量增长等方面闭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数字化解决方案成为业务新增长点。近年来,传统大型企业为拓展业务规模,提高自身管理效能纷纷开展数字化转型,并围绕客户需求开发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提供数字化业务解决方案,形成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如毕马威咨询为临港集团、申能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为新零售企业,通过大数据开发画像服务,提供客户服务指导,设计人工智能工厂,以AI替代电销人员,使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多种技术提供服务。人力资源企业社宝信息为企业提供线上招聘、线上人员管理等一揽子的数字化管理方案。
4)文化创意产业
影视电竞产业集聚发展。影视制作、电竞产业也属于典型的数字化产业范畴。我区依托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和灵石中国电竞中心,影视、电竞产业集聚发展成果显著。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已累计引进博纳影业、爱奇艺影业、宸铭影业等影视企业287家,园区企业作为第一出品方在上海立项的电影累计达192部。全区已集聚腾竞、香蕉计划等电竞企业40多家,灵石路涵盖了电竞战队、平台、内容制作、社区和主播经纪整条产业链,形成了电竞生态。成功举办腾讯TGA分站赛、电竞上海大师赛等电竞赛事,打造品牌电竞赛事。数字文创业态丰富。区内集聚了幻维数码、风语筑、华凯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新兴技术成果服务在内容生产的应用较为广泛。幻维数码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娱乐内容提供商和服务商,融合数字技术与创意设计提供影视制作服务,并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供高端VR&AR解决方案。以风语筑为代表的在线展览展示平台快速发展,促进云会议、云展览、云走秀、云体验等展览展示模式创新落地,并率先采用沉浸式技术应用于会展、商业、文旅等多种场景。
线下文旅数字化转型趋势明显。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深入渗透,数字化不断创造文旅产业新资源,催生文旅融合新业态,全区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结合5G互动直播,加快VR/AR技术应用,打造沉浸式全景在线产品。区内企业创图科技作为成功打造2010年网上世博会的服务提供商之一,近年来致力于线下数字化文旅场馆建设,打造文化云平台,通过技术赋能城市文化场馆服务。
5)生命健康产业
传统医疗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了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依托市北大数据产业发展,我区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医疗创新企业,这些企业的创新产品已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并在本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部位于浦东的卫宁健康集团将旗下卫宁互联网、钥世圈两家创新企业落地静安,企业在20多年深耕医院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前瞻性布局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推进“云医”“云药”“云险”“云康”和“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协同发展战略,2017年国际数据公司IDC Health Insights Health Tech TOP 50全球医疗科技公司排名中,卫宁健康位列33名,是中国及亚洲地区唯一一家上榜的医疗科技企业。翼依科技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处理海量临床病历,其开发的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已在河南、海南和云南等省市推广,很好地整合了当地的医疗资源。全景医疗以精准影像诊断为主要技术支撑,涵盖从影像扫描流程到专家诊断,质量监控的一整套方案,助力临床诊疗服务。
二、搭建“流量经济”平台,创新产业数字业务的具体做法。
以电子商务、数字金融、文娱视听、智慧健康四大领域为重点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领军型企业,全面支持区内传统高端服务业务数字化转型,赋能区内高端服务经济创新发展。
1、释放电商经济发展新活力
顺应商贸服务平台发展趋势,鼓励更多传统商家通过数字化平台应用实现数字化升级,支持实体店“双线融合”发展新零售;助推企业开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等智能营销新业态。拓展网上“云游”商业街、品牌店、文创园区等线上线下融合的在线新零售模式。鼓励线下商业区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安义夜巷、张园等时尚街区数字化升级,打造具有静安特色的数字化智慧商圈。鼓励商贸服务企业应用先进技术进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
2、打造数字金融发展新高地
以苏河湾地区为重点,大力引进金融科技龙头机构。发展以技术为支撑的金融业态,引导区内金融机构应用新技术开展线上金融服务创新,推动数字银行、数字保险、大数据供应链金融、大数据金融监管等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与开源社区深度融合,建立理财产品互联网销售服务平台,推动保险经纪、代理销售机构、第三方销售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销售端运行成本;联合金融办、上海市大数据交易中心,探索推动建立苏河湾数字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开放的数字金融应用场景集中展示基地。发展区块链贸易金融,鼓励利用区块链技术基于商品交易中的货物、账款等创新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依托上海静安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示范基地,提前布局物联网金融业态,深入挖掘产业链融资需求,探索新型金融服务模式。
3、融合文娱视听产业新模式
聚焦动漫、新媒体等新增长极,推进在线技术与文娱影视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展览展示、广告营销、创意设计等领域服务模式创新。利用电竞上海大师赛、上海时装周、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等时尚活动资源,开展云会展、云贸易、云体验等系列活动。鼓励网络视听上下游企业推动音视频大数据处理、全媒体智能播控、超高清视频制播等平台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发“建筑可阅读”文创产品,为市民游客展示“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的“阅读上海”的全新体验。
4、培育智慧健康产业新场景
大力发展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医疗,提升医疗机构运营的智慧化水平。依托市北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引进和培育一批基因测序、疾病早筛、个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以及医疗卫生辅助决策等智慧医疗企业。积极发展各类智能健康产品研发设计、穿戴式植入式智能设备研发、智慧医疗软件开发、医院信息化系统集成等研发企业,为健康大数据开发利用夯实基础。率先探索医疗卫生数据以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市场化应用,营造良好的健康数字资源发展环境。
5、深化高端服务数字化转型
发挥区内高端服务发展与大数据产业基础优势,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融合应用,政策引导企业投入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研发,释放数据价值,延伸服务链条,建设数据驱动、多为赋能的高端服务产业集群。积极搭建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促进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的创新资源对接,推动跨国公司适应中国市场消费趋势大力开展本土创新,并推动其新业务板块落地。
静安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1年4月28日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