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对区政协一届七次会议第162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采纳
钟彪云委员:
您提出的《大智E云赋能优势产业格局,以科技金融推动价值链创新》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按照上海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结合静安自身发展基础和定位,围绕数据智能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围绕高端服务发展承载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活数据新要素,夯实数据新基建,创新数据新机制,打造充满活力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全面推动静安数字经济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成为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的核心片区。
(一)静安区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发展情况
1、数字产业化:大数据产业引领,区域重要增长极
静安区数字产业化以数据智能产业发展为核心,在大数据产业的核心引领下,区块链、云计算等相关衍生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良好土壤,成为上海数字产业化重要增长极。
静安数字产业化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基本形成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
作为上海唯一以大数据为主导产业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受益于全市最早推出的专项产业政策和整体环境氛围的营造,大数据及相关产业企业在静安不断加速集聚,云计算、区块链等衍生技术快速发展。根据市经信委最新统计,静安区拥有上海市大数据核心企业232家,占全市总量近三分之一,位列全市各区第一,技术层企业数量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培育了一批优质领军企业,上海数据港有限公司已在上交所主板IPO成功上市;上海灿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好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正冲击科创板及创业板上市;上海晶赞融宣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浪潮云计算服务有限公司连续入选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
2)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不断健全
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静安区人工智能企业在良好的发展生态中快速成长。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统计中,2019年度静安区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为128家,位列全市第三,仅次于浦东、徐汇。相较于以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为目标的浦东、徐汇,静安区更着重以大数据及相关产业的原生优势为基础,推动产业横向渗透融合发展。例如以大数据算法为主业的华院数据,其打造认知智能研究中心,推进认知智能领域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
3)数字产业化平台集聚效应突出
静安在大数据及数字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和发展得到了市级层面的认可,在统筹安排各类资源时,优先考虑相关平台落地静安。包括: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政府性平台;以及华为上海区块链生态创新中心、上海-亚马逊 AWS 联合创新中心、东中心上海数字经济创新实践基地、中航联创上海创新中心、上海科学院区块链技术研究所、SODA SPACE 等产业生态平台。近期,在市科委指导下谋划推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上海金融科技创新中心项目落地静安,如顺利落地,将使静安区数字产业化平台的国际化特征进一步加强。
4)数字产业发展生态氛围浓厚
静安区着力打造静安大数据品牌活动,上海静安国际大数据论坛已成为标志性项目,2020年已经举办第五届,主题为“集聚数据新要素,赋能数字新基建”,以数据新要素为核心,持续关注新基建、隐私计算、区块链与医疗大数据等诸多具有产业落地价值的议题和话题。静安区连续两年举办“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数据智能区块链专场赛”,拓展各领域合作伙伴,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对接,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落地静安,以国际先进理论和最佳实践,助力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人才发展与知识提升。各类大数据行业交流活动相继在静安举办,营造了大数据创新发展氛围,提升了静安大数据产业基地品牌影响力。
5)市北高新“数智经济城”功能定位突出
静安区把市北园区作为重点,打造数字经济高度集聚的核心载体。作为首个上海市大数据产业基地,市北园区大数据产业的集中度、显示度和贡献度逐年上升。截至目前,园区落地大数据企业超过370家,包含了中译语通、梦创双杨、哨子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静安区重点大数据企业30家,包括了华院数据、众旦信息等重点企业。在大数据平台生态建设方面,园区依托聚能湾国家级孵化器、静安大数据加速器、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中航联创上海创新中心,已经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孵化体系,提供“政策+空间+系统+投资+生态”的全方位服务。目前,聚能湾国家级孵化器已累计新增创业组织五百余家,入孵企业310余户,在孵企业113户,加速器企业达63户。
2、产业数字化:产业平台化发展,业务数字化转型
静安区的产业数字化在商贸、金融、专业、文化创意和生命健康五大产业中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产业平台化发展和业务数字化转型两大特征。其中:产业平台化发展指产业内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内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机互动,推动产业加速发展的产业数字化趋势。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平台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供应商和消费者沟通的市场空间,更搭载多种服务,进一步在功能层面和服务对象层面差异化、专业化发展,形成新业态。例如,洋码头等电商平台、凯盛融英专家平台。业务数字化转型指产业内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业务的效率和功能升级的产业数字化趋势。业务数字化转型包含升级和替代两类。部分传统业务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功能价值的改进提升,如欧莱雅数据智能管理平台、大润发新零售门店管理系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线上招聘平台等;部分业务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而来,具有开创性,对原有业务形成替代,如风语筑沉浸式会展业务、全景医疗AI影像分析等。开创性的业务转型往往与产业发展领域的平台发展趋势紧密融合。
(二)静安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策
一、优化数字产业生态
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静安区)、上海大数据产业基地、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静安数字特色产业,坚持智慧型、特色化发展。
1、持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围绕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等大数据关键核心龙头企业,发挥大数据应用创新研究中心、上海大数据联盟静安服务中心、亚马逊AWS-上海联合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功能性平台优势,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全球服务能力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龙头企业,壮大一批产业上下游企业,构建涵盖“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服务”四个层级的“数据智能产业链图谱”。
2、提升数字产业化企业核心能力
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引导核心企业重点突破操作系统、数字孪生,数据库、算法库、机理库等基础软件产品,丰富面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领域的大型行业应用软件和行业云平台产品,提高企业在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关键环节的数据安全保护能力。推动布局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和系统,以及面向金融、教育、商贸、医疗等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解决方案。加快研发具有成熟度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产品,以及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政务、智能合约、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等领域的软件产品。支持大企业开放云平台资源,推动中小企业采用云服务,打造协同共赢的云平台服务环境。
3、打造一批协同创新的关键平台
依托市北高新园区,打造一批数字经济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着力建设大数据试验场、区块链生态谷、AI混合云算力中心等重大平台,推进上海科学院区块链技术研究所、华为上海区块链生态创新中心、万向区块链+大数据联合创新中心、中信信息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构筑技术产业创新支撑体系,促进数智底层核心技术突破和应用层创新成果涌现。依托大数据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大数据技术体验中心、应用展示中心等,打造标准创新、前沿应用和展示体验基地。
4、提升市北高新数字产业集中度和显示度
支持市北园区引入一批高水平创新资源,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8K超高清视频等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集中度和显示度,打造并形成具有静安特色和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继续做好静安区重点大数据企业评估认定工作,落实好大数据产业专项扶持政策,持续办好并打响上海静安国际大数据论坛品牌,以开展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星级质量评价工作为抓手,聚焦市北高新打造国家级大数据产业之都。
二、创新产业数字业务
以电子商务、数字金融、文娱视听、智慧健康四大领域为重点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领军型企业,全面支持区内传统高端服务业务数字化转型,赋能区内高端服务经济创新发展。
1、释放电商经济发展新活力
顺应商贸服务平台发展趋势,鼓励更多传统商家通过数字化平台应用实现数字化升级,支持实体店“双线融合”发展新零售;助推企业开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等智能营销新业态。拓展网上“云游”商业街、品牌店、文创园区等线上线下融合的在线新零售模式。鼓励线下商业区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安义夜巷、张园等时尚街区数字化升级,打造具有静安特色的数字化智慧商圈。鼓励商贸服务企业应用先进技术进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
2、打造数字金融发展新高地
以苏河湾地区为重点,大力引进金融科技龙头机构。发展以技术为支撑的金融业态,引导区内金融机构应用新技术开展线上金融服务创新,推动数字银行、数字保险、大数据供应链金融、大数据金融监管等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与开源社区深度融合,建立理财产品互联网销售服务平台,推动保险经纪、代理销售机构、第三方销售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销售端运行成本;联合金融办、上海市大数据交易中心,探索推动建立苏河湾数字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开放的数字金融应用场景集中展示基地。发展区块链贸易金融,鼓励利用区块链技术基于商品交易中的货物、账款等创新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依托上海静安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示范基地,提前布局物联网金融业态,深入挖掘产业链融资需求,探索新型金融服务模式。
3、融合文娱视听产业新模式
聚焦动漫、新媒体等新增长极,推进在线技术与文娱影视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展览展示、广告营销、创意设计等领域服务模式创新。利用电竞上海大师赛、上海时装周、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等时尚活动资源,开展云会展、云贸易、云体验等系列活动。鼓励网络视听上下游企业推动音视频大数据处理、全媒体智能播控、超高清视频制播等平台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发“建筑可阅读”文创产品,为市民游客展示“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的“阅读上海”的全新体验。
4、培育智慧健康产业新场景
大力发展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医疗,提升医疗机构运营的智慧化水平。依托市北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引进和培育一批基因测序、疾病早筛、个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以及医疗卫生辅助决策等智慧医疗企业。积极发展各类智能健康产品研发设计、穿戴式植入式智能设备研发、智慧医疗软件开发、医院信息化系统集成等研发企业,为健康大数据开发利用夯实基础。率先探索医疗卫生数据以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市场化应用,营造良好的健康数字资源发展环境。
5、深化高端服务数字化转型
发挥区内高端服务发展与大数据产业基础优势,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融合应用,政策引导企业投入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研发,释放数据价值,延伸服务链条,建设数据驱动、多为赋能的高端服务产业集群。积极搭建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促进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的创新资源对接,推动跨国公司适应中国市场消费趋势大力开展本土创新,并推动其新业务板块落地。
静安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1年4月25日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