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静安区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静安区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商务委关于全面推进数字商务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商业数字化转型等文件要求,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现将《静安区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静安区商务委员会
2021年11月3日
(此件主动公开发布)
静安区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
实施方案(2021-2023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市商务委《全面推进上海数字商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上海市推进商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年)》和区委、区政府《静安区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推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引擎作用,加快推进商业数字化转型,更好满足新型消费需求,更快促进商业流通创新,更加有效地激发消费活力,结合区情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紧抓数字化变革和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发挥静安大数据产业和商贸服务业优势,加快培育数字消费市场主体,积极打造数字消费应用场景,推动新流通、新零售、新服务发展,提升商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使静安成为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创新的示范和标杆。
到2023年,在静安聚集一批商业数字化创新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应用水平高、转型效果好的示范场景、建设一批数字化示范商圈商街,将静安建设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消费全面拓展、要素流量活力迸发、生态环境整体跃升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数字商贸新亮点。
1.加快聚集数字商贸主体。充分发挥静安商贸大区的优势,大力引进、培育壮大积极拓展数字化创新的商贸企业,实现数字商贸主体不断增多,数字化能力不断增强,数字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全面助力静安建设成为高成长、高聚集、高质量的数字商贸强区。
2.推动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创新。鼓励高端消费、美妆、快时尚、老字号、国潮新品等各领域品牌企业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向全方位、全渠道、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实现品牌数字化、客户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场景数字化和组织构架数字化。支持传统商超布局“仓店一体”,与电商平台、第三方技术供应方积极合作,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满足终端用户需求。
3.发展“总部+平台”的数字消费模式。依托静安总部经济聚集优势,鼓励更多的外资企业和中国品牌企业在静安设立数字经济功能型总部、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引导总部企业借助“总部+平台”模式汇聚流量、协作共享,将销售推往全国,实现创新突破、做大做强。
(二)激发数字商圈新动能。
4.推动商场商圈数字化赋能。升级基础设施,对接市级“1+16+X”5G基站布局规划体系,提升基础设施在商场、商街、商圈等各类消费场景中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引导商场商圈、静安后街运营主体积极拥抱“数字技术”,提升基于大数据的经营决策、消费分析、全渠道营销等智慧经营能力,实现精准营销、虚拟导购、智能购物、AR互动、无感支付、智慧停车等功能,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商户经营效率和商场服务能级。
5.拓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鼓励开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等智能营销新业态,推动品牌门店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实现新发展。促进传统零售、特色街区、特色小店与渠道电商、网红经济有效结合,打造“新零售试验场”,开拓数字经济新蓝海。支持商场商圈开发“数字商城”等线上平台,形成打通线上线下的全域数字化运营体系,通过整合人货场资源创新发展个性化、柔性化服务,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6.打造标杆应用场景。鼓励商圈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提高商家经营坪效,增强商圈服务能级,打造一批“数字商圈无忧购”示范场景。推动多元场景融合,将商圈建设与休闲、娱乐、展演等功能,与艺术、时尚、科技等元素,与博物馆、剧院、会展等街区有机结合,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推进电子支付和数字人民币推广,提高应用覆盖率,丰富应用场景。聚焦“南京西路新业态新模式示范应用走廊”以及“试点南京西路商圈数字人民币先行区”等重大项目,推动南京西路智慧商圈升级,打造成为应用水平高、转型效果好的“最佳实践”。
(三)加快数字服务新运用。
7.形成具有静安特色的“数字生活圈”。围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开展数字新技术赋能社区“便民直通车”服务,促进“数字+”早餐、菜篮子、家政、家电维修、废品回收等生活服务新业态。支持在社区、园区、商务区等探索设置早餐自助柜等智能终端,鼓励有条件的菜场转型成为运营高效、管理智能、交易便捷、体验升级的智慧菜场,拓展连锁便利店广泛实现“一店多能”,构建覆盖智能末端配送系统,让科技进步在生活场景中可亲可感。
8.加快服务消费领域数字化拓展。结合静安文创产业资源和优势,积极发展网络视听、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影视、数字阅读、数字创意等数字内容领域。依托区内丰富旅游资源和深厚历史积淀,推动VR旅游、AR导览、数字文博等多元化旅游消费体验发展。
(四)发展数字消费新载体。
9.打造电商交易平台。凭借在线经济的强劲发展动力,依托平台的网络效应、规模效应、范围效应,培育一批具有标杆引领性的电商交易平台,提升规模链接能力和流量运营能力。发挥静安作为世界级口岸城市窗口的先天优势,建设一批消费品跨境交易平台,提升静安“买全球”“卖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深入推进“新品首发地示范区”建设,支持重点电商平台打造全球新品网络首发中心,提升静安首发经济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应。
10.培育电商服务平台。立足数据智能产业和大数据产业核心区的建设,完善“专精特新”企业遴选体系,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敢于颠覆、善于跨越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支持有条件、有基础的园区建设“特色直播电商基地”,聚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直播电商服务机构,打造一批能充分体现静安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品质消费等优势特色的潮流直播消费场景。
11.创新节庆活动平台。依托五五购物节、上海国际美妆节、上海金秋旅游购物季、静安国际嘉年华等重要节庆活动平台,借助“云逛街”、“宅消费”、消费体验分享等新消费模式,创造多元联动、跨界融合的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内容、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的数字化升级。借助上海展览中心、800秀等会展载体以及上海时装周等知名品牌活动落地静安的契机,推动在线新经济与会展活动、首发经济的深度融合。
(五)营造数字经济新生态。
12.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模式。做好顶层设计,高起点规划数字经济新赛道,高水平布局新供给、服务新需求,持续提升数字化创新的生态支撑力。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新业态领域开展政策试点。优化数字消费领域监管方式,完善信用监管、标准监管、风险监管等新机制。研究反映商业数字化转型成效的监测指标,构建实时、动态、精准的消费监测体系。
13.优化诚信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继续推进线上线下零售企业“七日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营造诚实守信、服务制胜、放心便捷的消费环境。推出静安区“商圈+信用大数据”系列应用,向商圈经营者、入驻商户、消费者等全方位、多维度、更直观的呈现商圈信用状况,营造国际一流的数字生态以及购物消费环境。
14.强化研究和人才引育。发挥静安作为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的优势,加强数字消费、商业数字化创新等相关研究,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规范和新应用。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政策,重点培育引进跨界数字化行业领军人物,带动具有执行力的团队快速实现商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落地。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及“静安区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的职能,建立多部门会商机制,强化跨部门的协同配合。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政策支持,鼓励技术创新。
通过贴息贷款、产业基金等支持方式,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从技术改造、场景建设、项目推进等多个方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支持数字化建设项目。
(三)加强宣传引导,培育创新土壤。
全面、及时收集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及数字消费应用场景案例,拓宽宣传渠道,强化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加强数字化转型发展相关政策宣传解读和经验推广,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