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孙忠、陆秀芹、张敏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创建儿童友好社区,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21年国家明确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2022年上海市出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4年底,国家和上海市先后出台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文件。静安区积极研究、部署落实国家和市级层面相关要求,从区域实际出发,于2024年、2025年连续2年将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列为区政府重点工作,努力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政策、空间、环境和服务,同时我们以建设儿童友好城区为重要抓手,助力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确保生育支持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目前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不断提高家庭婴幼儿照护能力。目前全区14个街镇已建成15个科学育儿指导站。完善“区早教中心—街镇指导站—科学育儿指导点”三级服务网络,2024年为23万余人次提供育儿指导。构建“教养医”三位一体的育儿照护服务体系,成立静安区0-3岁婴幼儿“教养医”研究联盟,多方协同,用更加科学、专业的指导共同促进区域内0-3岁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充分发挥“静安区好孕好育1000天妇幼健康科普基地”平台优势,强化育养健康宣传教育。
二是持续增加托育服务资源。推进社区“宝宝屋”建设,目前已升级至3.0版本,打通科学育儿进入家庭的“最后一公里”,将专业育儿知识和科学方法传递给家长,截至2024年底,全区共建成“一站式”“示范型”“共享型”和“家庭式”四种样态23家“宝宝屋”,可提供1203个托位。2025年一季度,新增虬江路幼儿园“宝宝屋”、格林新蕾市北幼儿园“周末宝宝屋”。加快托幼一体幼儿园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区幼儿园共可提供托位近2400个。2025年一季度,在延长路幼儿园新增设托班,增加托位20个。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强化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多样化服务
一是强化科学育儿指导。静安区0-3岁婴幼儿“教养医”研究联盟将在2025年度科学育儿指导活动中,分批推出“五大服务菜单”,涵盖“生命早期1000天守护行动”成长轨迹护航计划”“依恋关系培育工程”“中西医协同健康管理”“科学营养促进计划”,结合中医理念和现代医学,优化科学育儿指导,推动婴幼儿早期干预和潜能开发,为宝宝的健康孕育与成长提供全过程的保驾护航。
二是深化妇幼健康服务内涵。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完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促进婚孕检一体化模式。推进实施新生儿各类先天性疾病筛查,提升出生缺陷防治能力。优化“妇幼整链式全生命周期”系列科普活动,探索妇幼全生命周期科普新路径。
三是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扩增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预计2025年新增公办托幼一体幼儿园不少于6家,新增托位不少于120个;全年新增幼儿园“宝宝屋”不少于3家。根据居民多样化需求,探索幼儿园托班多样态服务,尝试将托幼一体服务对象下移至1-2岁,探索计时制、半日制等形式多样的托班服务。加强托育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托育服务专业化水平。
(二)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完善保障措施
一是将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融入“十五五”规划编制。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年,结合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将生育友好理念切实融入妇女儿童、青少年、教育、卫生健康、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专项规划,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是将生育支持体系建设纳入年度人口重点工作。结合全区年度人口综合服务与管理工作,将“完善生育支持体系”工作纳入年度人口重点工作,围绕生育补贴发放、优化婚姻服务水平、完善妇幼保健、提升托育服务、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等内容,推动强化生育服务支持。
三是将托育资源布局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相结合。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为抓手,将儿童友好理念嵌入空间规划体系,通过社区规划师机制,引导街镇持续将儿童友好理念贯彻落实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年度项目中,根据居民需求,逐步增加“宝宝屋”等托育资源的设置,统筹教育、文化、绿地等公共空间进行适儿化改造,打造高品质的儿童友好设施,形成“普惠可达、功能复合”的社区服务网络,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