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静安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切实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各项工作出实效。
一、工作目标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精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助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进交流交往交融、保障改善民生、智力支援、文化教育支援、产业支援促进就业。进一步加强引导企业赴当地投资、开展园区共建;持续加强特色亮点和创新工作提炼推广,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二、重点任务
(一)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按照中央“四个不摘”和本市“四个不减”要求,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区委书记专题会、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组织召开本区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加强各项帮扶工作部署。(责任单位:区委办、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合作交流办)
2.推动调研互访。区委或区政府主要领导率队赴对口帮扶地区考察访问,并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部署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责任单位:区委办、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合作交流办)
3.制定计划措施。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相关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对口帮扶工作要求,制定出台本区2023年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要点等工作文件。(责任单位:区委办、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前方工作机构)
(二)人才支援
4.选派援外干部挂职交流。根据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继续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新一轮援外干部选派工作。(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
5.加大专业人才技术支援。按照乡村振兴需要,加大对口帮扶地区的教育、医疗帮扶力度,紧抓“组团式”援外教师、医生选拔工作,重点开展本区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与对口地区“一对一”结对帮扶,在云南文山州对口的一市三县,县均选派2名教师、2名医生开展至少3个月以上的接力帮扶;在对口支援地区继续深化“组团式”医疗、教育成果,鼓励开展医疗集团和教育集团建设。(责任部门: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前方工作机构)
6.组织开展干部人才培训。依托各方院校资源,以城市规划、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教育卫生、综合管理能力提升等为培训内容,重点向基层一线干部倾斜,通过来沪办班、来沪进修、来沪挂职以及赴当地讲学等形式,加强对口帮扶地区党政干部、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政府合作交流办)
(三)资金支持
7.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做好市区两级统筹项目资金和区财政预算项目资金安排,保持资金投入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衔接乡村振兴任务要求相匹配,适当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责任部门: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残联、各街镇、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前方工作机构)
8.拓展社会帮扶资金渠道。多方动员、合力筹措,广泛发动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为对口地区,尤其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公益帮扶、志愿服务活动,拓展社会资金帮扶渠道(含实物),努力构建乡村振兴大格局。(责任部门:区各对口支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社联会、区慈善基金会、前方工作机构)
(四)产业合作
9.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依据对口帮扶地区农业产业规划及资源禀赋,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配合推进“一县一业”规划,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引领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探索“上海总部+当地基地”联动模式,积极引导上海各类型企业赴对口地区落地,鼓励国资国企赴对口帮扶地区投资兴业,优化资源配置,畅通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静安企业优势,用好静安园区建设经验,继续推动企业和园区与对口帮扶地区产业园区结对共建。(责任部门:区商务委、区国资委、区文化旅游局、区投资办、区工商联、前方工作机构)
(五)消费协作
10.坚持消费帮扶市场化导向。推动“上海市场+当地产品全面融合”,擦亮消费帮扶品牌。充分发挥静安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优势,支持两地企业共享机遇,推进消费提质扩容。持续打响“百县百品”品牌,办好对口地区特色产品展销系列活动,努力开展“双线九进”。(责任部门: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前方工作机构)
11.坚持推动消费协作进机关。积极倡导(鼓励)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帮扶地区产品,形成长期稳定供销关系。(责任部门: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前方工作机构等)
(六)劳务协作
12.稳住劳务协作就业基本盘。重点在稳脱贫就业人口规模和拓展就业空间、就业渠道上下功夫。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保重点,打造劳务协作品牌,促进对口帮扶地区脱贫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务工收入稳定增长。顺应新时期农村劳动力务工意愿及规律,来沪就业、异地就业、就近就地就业并举。(责任部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前方工作机构)
13.组织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两地人社部门应积极沟通配合,加大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结合实际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班方案。按照协作计划及对口地区培训需求,组织开展提升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责任部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前方工作机构)
(七)携手兴乡村
14.巩固乡(镇)村结对成果。巩固深化携手兴乡村成果,稳定结对格局和规模,继续做好村镇结对,学校结对、医院结对、村企结对、社会组织结对工作。持续开展“百企结百村”行动,发挥国资、国企作用,提高结对帮扶覆盖面和实施效果。(责任部门:结对企业主管部门、各街镇、区社联会、区慈善基金会、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前方工作机构)
15.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边境小康村建设为抓手,复制推广东部经验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着力在乡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提升、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用力,安排一批安全饮水提升、污水集中处理、村组道路建设等项目,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小镇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标杆示范样本。(责任部门:各街镇、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前方工作机构)
16.做优社会事业帮扶和智力支援。发挥静安优势,持续推动教育帮扶、健康帮扶行动,以中组部“组团式”教育卫生人才帮扶为引领,统筹持续推进教育卫生结对传帮带,改善当地学校、基层卫生院条件,带动对口帮扶地区社会事业整体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支撑。(责任部门: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前方工作机构)
17.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将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放到对口支援工作首要位置。深入开展两地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等活动,用好静安红色资源、科普资源、文体资源,举办形式多样,双方参与的青少年交流交往活动。组织村干部、妇女主任、致富带头人等外出参观学习。巩固和创新“静安夷陵号”文旅专列、新疆包机等有特色的文旅品牌,引导广大市民到对口帮扶地区旅游观光,增进民间往来。扎实推进文化浸润工作,着力扩大中华文明影响力,推动上海文化品牌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固强文化宣传阵地。(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民族和宗教办、区文化旅游局、团区委、前方工作机构)
三、保障措施
(一)锚定奋斗目标。坚定信心信念,切实扛起对口帮扶政治责任。各成员单位要对标年度任务,迅速部署安排,制订实施方案,抓紧工作落实,启动调研对接、联席会议、项目实施,确保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精细落地。各前方工作机构和援外干部人才要在两地党委政府统筹指挥下,牢记第一身份、第一职责,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扑下身子狠抓落实,起好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援疆、援夷陵干部轮换工作,确保工作有序交接。(责任部门: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前方工作机构)
(二)推动效能提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运用帮扶政策举措,发挥叠加效能,不断提升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智力支援、文化浸润、交流交往交融等工作水平。突出重点,加强示范,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履职能力,展现静安帮扶工作的格局、温度和作为,为上海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提供鲜活案例和创新做法。
(三)强化激励考核。举办年度工作推进大会,加强宣传舆论传播,及时总结部署各项工作,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对标年度国家和上海市考核要求,调整优化本区工作目标,促进工作任务落实。会同对口地区、援外前方工作机构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各部门、各街镇推进帮扶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确保项目、资金、人员安全。(责任部门:区纪委监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前方工作机构)
静安区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5月23日

留言咨询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