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静安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切实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各项工作出实效。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大部署和新时代治疆治藏方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发〔2022〕1号),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以发展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二、重点任务
(一)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按照中央“四个不摘”和本市“四个不减”要求,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区委书记专题会、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组织召开本区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加强各项帮扶工作部署。(责任单位: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合作交流办)
2.推动调研互访。区委或区政府主要领导率队赴对口帮扶地区考察访问,并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部署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责任单位: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合作交流办)
3.制定计划措施。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相关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对口帮扶工作要求,制定出台本区2022年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要点等工作文件。(责任单位: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前方工作机构)
(二)人才支援
4.选派援外干部挂职交流。根据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继续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新一轮援外干部选派工作。(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
5.加大专业人才技术支援。按照乡村振兴需要,加大对口帮扶地区的教育、医疗帮扶力度,紧抓“组团式”援外教师、医生选拔工作,重点开展本区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与对口地区“一对一”结对帮扶,在云南文山州对口的一市三县,县均选派2名教师、2名医生开展至少3个月以上的接力帮扶;在对口支援地区继续深化“组团式”医疗、教育成果,鼓励开展医疗集团和教育集团建设。(责任部门: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前方工作机构)
6.组织开展干部人才培训。依托各方院校资源,以城市规划、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教育卫生、综合管理能力提升等为培训内容,重点向基层一线干部倾斜,通过来沪办班、来沪进修、来沪挂职以及赴当地讲学等形式,加强对口帮扶地区党政干部、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政府合作交流办)
(三)资金支持
7.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做好市区两级统筹项目资金和区财政预算项目资金安排,保持资金投入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衔接乡村振兴任务要求相匹配,适当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责任部门: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残联、各街镇、前方工作机构)
8.拓展社会帮扶资金渠道。多方动员、合力筹措,广泛发动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为对口地区,尤其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公益帮扶、志愿服务活动,拓展社会资金帮扶渠道(含实物),努力构建乡村振兴大格局。(责任部门:区各对口支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慈善基金会、前方工作机构)
(四)产业合作
9.深化产业合作促进就业。着力培育对口帮扶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鼓励各级工会和国企优先赴对口地区疗休养。在云南文山州,围绕云咖、云果及肉牛、禽蛋等特色产业,推进产业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营,促进产业提质赋能增效,深化民族文化传承及文旅产业支持; 在新疆巴楚和湖北夷陵地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深化“引客入喀”等旅游品牌,通过开行旅游专列、包机等方式鼓励引导群众到对口帮扶地区旅游。促进上海资本、管理、信息等市场优势与对口帮扶地区区位和资源禀赋等优势互补,积极引导企业落地,鼓励引导国资国企赴对口帮扶地区投资兴业,优化资源配置,畅通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静安产业园区资源优势,继续推动有条件的产业园与对口帮扶地区产业园区结对共建。(责任部门:区商务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国资委、区文化旅游局、区投资办、区总工会、区工商联、前方工作机构)
(五)消费协作
10.厚植擦亮消费帮扶优势品牌。充分发挥上海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优势,切实提升消费帮扶能级。厚植“百县百品”优势品牌,突出消费协作直营店、生活馆、专柜等骨干网络功能作用。加大对帮扶产品生产基地的培育扶持,提升产品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继续支持帮扶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商超、进平台”,办好消费帮扶专场活动、对口帮扶地区特色产品展销会和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主题活动。(责任部门: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前方工作机构)
11.坚持推动消费协作进机关。继续推进财政预算单位采购、职工福利购买对口地区农特产品,提倡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帮扶地区产品,形成长期稳定供销关系。鼓励机关部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拿出部分比例福利费用购买对口支援地区农特产品。(责任部门: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前方工作机构等)
12.加大社会消费协作力度。将消费协作纳入村企结对帮扶行动,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脱贫地区产品和服务。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协作。(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委、区投资办、团区委、区妇联、区工商联、各街镇、前方工作机构)
(六)劳务协作
13.提高劳务协作质量水平。结合对口帮扶地区实际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创新“正规就业+灵活就业”机制,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来沪就业支持力度,鼓励上海用工单位、中介机构等现场开展招工、培训和设立基地,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打造劳务协作品牌。强化“职教联盟”结对帮扶,支持对口帮扶地区技工学校建设和组织开展职业学校联合招生,推进校企合作,扩大“订单式”、“定向式”培训。(责任部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前方工作机构)
14.组织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两地人社部门应积极沟通配合,加大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组织开展提升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责任部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前方工作机构)
(七)携手兴乡村
15.巩固乡(镇)村结对成果。巩固深化携手兴乡村成果,保持结对帮扶力量稳定,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发挥国资、国企作用,提高结对帮扶覆盖面和实施效果。坚持开展 “百企结百村”行动,加大企业捐赠力度。对每个重点帮扶县开展一次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考察对接活动,有3个上海民营企业帮扶。参与结对的本区各街镇、各企业和社会组织要巩固成果,结合对口地区实际,把握民生需求,推进乡村振兴项目。(责任部门:结对企业主管部门、各街镇、区慈善基金会、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前方工作机构)
16.推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按照乡村振兴需要,确保结对覆盖一县一学校、一县一医院。推广教育卫生“大组团”链接“小组团”帮扶模式,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等多种方式,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责任部门: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前方工作机构)
17.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三交”活动,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动开展文化润疆、文化浸润工作,着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引导对口帮扶地区群众不断增进对内地优秀文化的认同。进一步完善上海孩子看三峡夏令营、新疆地区青少年手拉手等活动形式,与夷陵区一起策划并宣传对口支援3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双向交流,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的经典品牌。丰富参与主体和领域内容,组织村两委班子、妇女主任、致富带头人以及民族团结模范来沪参观学习、交往交流。(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民宗办、区文化旅游局、团区委、前方工作机构)
18.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加强对口地区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培育壮大农村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通过“先富带后富、大户带小户”,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责任部门:前方工作机构)
三、保障措施
(一)提升政治站位。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强化指导推动;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创新举措,牵头抓好工作落实。各前方工作机构要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及对口帮扶地区党委政府意图举措,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融入当地发展大局。 (责任部门: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前方工作机构)
(二)用好机制政策。充分发挥区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统筹协调,有效整合援建资源,切实提升帮扶工作实效。各小组成员单位积极用好各项本部门政策举措,发挥叠加效用,强化正向激励,不断提升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智力支援、文化浸润、交流交往交融等专项工作水平。健全项目推进机制,提升帮扶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前后联动机制,改进提升帮扶举措。(责任部门: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抓好队伍建设。坚持在对口帮扶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培养锻炼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强化队伍日常管理。做好新一轮援外干部轮换工作。(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前方工作机构)
静安区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6月29日

留言咨询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