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是上海迈向“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构筑新时代发展战略优势,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全面发展期,是静安发挥“国际静安”优势,率先对接“五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大局的关键提升期。
根据《中共静安区委关于制定静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静安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规划放眼新时代坐标,科学审视和检验“撤二建一”以来,本区产业发展成绩经验,对“十四五”时期各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作出分析判断,对“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大举措、制度保障作出系统谋划。
二、 主要工作方法
1、资料数据收集。聚焦重点产业和新兴行业,收集国内外最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政策方面收集国家层面对相关产业最新的要求和规划;收集长三角一体化有关产业方面的规划和战略;收集上海市和本区近年来相关产业发展现状,有关的规划、研究和领导重要讲话。
2、政府相关部门座谈。先后数次举办座谈和研讨会,和区委研究室、区府研究室、区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深入座谈研讨。
3、重点园区走访。对市北高新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环上大影视园区、800秀等产业园区进行走访调研。
4、重点企业走访。对本区代表性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包括欧莱雅、路易威登、百雀羚等商贸流通龙头企业,飞利浦、亮锐等高能级总部企业,国泰君安、平安资管等金融机构,以及毕马威咨询、霍金路伟律师事务所、拳头游戏等咨询、法律、游戏、文创等不同产业的代表性企业。
5、专家论证。邀请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文创办、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等专家,对专项规划研究从多个维度和视角,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 各阶段推进情况
1、前期研究:2020年3月至4月。推进制订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团队、收集有关资料等工作。广泛开展部门访谈、企业调研、领导访谈、专家座谈等,形成专项规划提纲,并多次进行交流研讨。
2、规划起草:2020年5月至6月。深化完善专项规划提纲,进行补充调研,组织开展第二批重大问题研究,充分参考市区“十四五”发展研究的动态成果,起草形成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3、征求意见:2020年6月至7月。就《静安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泛征求各委办局等部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区内重点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
4、规划衔接:2020年7月至8月。形成《静安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报送稿,报分管区领导审阅后,送区发展改革委进行规划衔接,形成专项规划送审稿。
5、专题汇报:2020年8月。根据“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我委邀请区领导、区相关部门以及相关方面专家就静安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研讨。会上,我委就“十四五”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与会领导专家围绕静安未来产业发展纷纷建言献策,要把对接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大局作为推动静安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四个放在”,立足“两个大局”,准确把握发展导向和重点领域,着力构建两个循环,促进产业融合,构筑全新战略优势。
四、 规划主要内容
专项规划包含“十三五”时期静安区各产业发展的成效和瓶颈问题、“十四五”时期静安区各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总体思路、重点举措和制度保障等内容。
专项规划对静安区“十三五”时期各产业发展的基础和趋势进行梳理总结。“十三五”时期,静安区五大产业能级全面提升,产业支撑效应日益凸显;聚焦“一轴三带”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引领产业集聚,助推能级提升;“双试联动”持续深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三个经济”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与此同时,静安区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发展能级不高,龙头企业引领尚待加强;产业增长动力不足,新动能培育急需加快;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功能布局有待优化;产业载体资源开发不充分,低效用地亟待盘活等瓶颈问题。
展望“十四五”时期,静安区产业发展面临着自贸试验区加快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四大功能”“四大品牌”深入推进、“五型经济”全新启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新机遇,也面临着中美双边关系和全球经贸格局重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重大挑战。
“十四五”时期静安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始终聚焦上海建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以强化“四大功能”、打响“四大品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导向,紧紧围绕“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使命要求,深入实施“一轴三带”发展战略,聚焦六大产业,多元化建构战略新兴产业,着力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提升产业规模能级,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加大产业开放力度,推进业态模式创新,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为“国际静安、卓越城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十四五”时期静安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静安产业发展能级实现全面提升,吸引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实现建设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和卓越全球城市核心区的目标。实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质量日益提高、发展能级持续跃升以及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十四五”时期静安产业发展的重点举措有:
构筑商贸服务业发展新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增强奢侈品、化妆品、医药等重点商业领域的集聚效应。深化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建设,发挥高端办公机构和消费群体集聚优势,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提升金融服务业能级:持续打造具有静安特色的金融产业和金融服务品牌;构筑国际财富管理、数字金融产业高地,构建市北高新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升级苏河湾数字金融产业实践区。打响专业服务业品牌:抓住服务业开放机遇,探索专业服务业开放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全力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做实上海市专业服务业联盟,加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培育壮大数据智能产业:建设新兴技术策源高地,促进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建设创新要素集聚高地,打造上海市北区块链生态谷、市北国际科创社区,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先导区和应用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快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数字文创先行区,建设数字创意产业集群,提供VR旅游、AR营销、数字文博、智慧广电、智能体育等多元化消费体验,建设创意设计中心区、影视电竞核心区以及文创生态体验区。培育生命健康产业生态:以生命健康企业总部、医药器械商贸流通为支撑,以数字健康、健康专业服务、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为引领,打造高端化、数字化、国际化的生命健康产业链。
“十四五”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从组织领导保障、金融创新支持、产业用地保障、高端人才支撑、政策创新突破和重大项目招商六个方面予以强化落实。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