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建设
加快构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体系
打造数据驱动“智能静安”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上海要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以及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等相关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根据市委在新时代坐标上对静安提出的努力“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的要求,通过强化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城运中心”)“驾驶舱”“总控室”“仪表盘”功能建设,调整区、街道(镇)、居(村)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优化全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机制,深化社会治理大数据整合和指挥平台智能化升级,再造全区城市运行诉求响应、市民参与、数据共享、日常监测、应急指挥的精细高效流程,加快构建涵盖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体系,打造数据驱动“智能静安”,进一步提升静安城区核心竞争力。
二、组织架构
(一)加强区城运中心“平台”“枢纽”功能建设
区城运中心是全区城市日常运行状况分析监测平台、应急状态(专项工作)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和各类民生诉求受理汇聚、分流转办、督办考核枢纽,以及社会治理大数据汇聚整合、融合共享、应用分析枢纽。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依据区委、区政府授权,依托信息化手段,负责对全区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及市民参与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监测。
2.负责为区委、区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在防汛防台、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等应急状态和专项工作提供综合指挥调度平台。
3.负责受理汇聚“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19”城建服务热线、网格巡查发现、居村发现上报、社会舆情监督、“E居静安”微信公众号等各类民生诉求和基于物联感知发现的部件、事件问题,按照部门职责和属地原则进行分流转办、督查督办和考核评价。
4.负责社会治理大数据的汇聚整合、融合共享和数据驱动应用分析。
5.负责牵头进行日常综合监测、应急状态指挥、民生诉求回应、物联感知处置和社会治理领域大数据汇聚共享应用等信息化建设开发。
6.负责做好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它任务。
(二)理顺街道(镇)、居(村)城市运行工作架构
1.在街道(镇)层面
将原街道(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更名,组建“静安区XXX街道(镇)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街镇城运中心”),加挂“XXX街道(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牌子,接受区城运中心工作指导和业务考核。在保持原有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职能基础上,将社区平安、社区管理等领域的巡查力量和处置力量进行一专多能整合,将发现、上报、流转、督办、考核等枢纽职能进行归并,实现一个平台统一指挥。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负责组织街镇内设或对应设置的相关管理、执法力量依各自职责开展网格巡查,发现问题并处置或上报,根据需要组织联合巡查和处置。
(2)负责响应区城运中心分流转办的各项工单,依部门职责或属地分流转办到街镇内设部门、对应设置部门、片区网格站、居民区、物业服务公司等,并开展督办评估工作。
(3)负责在防汛防台、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等应急状态和专项工作中,响应区城运中心指挥平台,为街镇应急处置和专项工作提供综合指挥调度平台。
(4)依托信息化手段,负责对街镇辖区内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及市民参与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监测。
(5)负责做好街镇及区城运中心交办的其它任务。
2.在居(村)层面
整合居村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站及其它相关巡查、走访、发现、上报、处置等职能,由居村党总支统筹发动居村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具体开展如下工作:
(1)负责根据社区平安、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相关业务部门工作指导,组织开展相关走访、巡查、发现、上报、处置工作。
(2)负责组织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3)负责运用群众工作法做好与社区居民的沟通,提升社区居民和政府的相互理解度。
(4)根据辖区特点,负责按“块”开展微网格治理活动。
(5)针对居村范围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约请相关职能部门研商处置。
各街镇可根据各自辖区范围大小,以及辖区内人口、部事件情况,管理服务力量与管理服务对象配比情况,在街镇与居村中间层级设立街区城运(网格)工作站。
区或各街镇可根据需要在特定区域成立跨街镇的联合或区域性城运工作站。
三、指挥体系
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分层分类建立如下指挥体系:
(一)建立日常指挥体系
区城运中心日常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长,由分管区领导担任日常指挥长,由区城运中心主任担任日常副指挥长,负责城运中心日常监测、工单受理指挥和应急状态下的平台提供。区各部、委、办、局、街镇、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作为具体承办单位,服从区城运中心指挥,受理区城运中心的指令性派单,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相关问题的牵头处置工作,接受区城运中心督办和考核。
在区层面,建立以下4项日常运行支持机制:
1.联席指挥机制
由区城运中心牵头,由工单数量较大或群众满意度较低的单位派员入驻区城运中心受理指挥大厅,负责协助处理本单位职责内工单或参与研商处置疑难复杂工单。遇有专项工作需在区城运中心指挥调度,该专项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相关人员进驻区城运中心联席指挥。
2.法制研判机制
由区司法局牵头,会同法院行政审判部门、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以及区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借助我区较为丰富的法律资源,对各条、块单位的执法、管理事项、权限及依据进行梳理,对条块、条条存在管辖或职责争议的事项进行研判,提出处理建议。
3.执法联动机制
由区建设管理委、绿化市容局、市场监管局、应急局分别作为城市建设、市容环境、市场秩序、安全生产四个领域的执法联动协调部门,对一些综合性较强、靠单一部门难以解决的工单进行牵头协调处置。
4.绩效评定机制
由区城运中心牵头,会同区委组织部、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对各部、委、办、局、街镇、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回应民生诉求、参与城市运行管理的绩效进行综合评定,提出绩效考评奖惩建议,纳入区委、区政府对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
各街镇城运中心日常由街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长,由街镇分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副主任(副镇长)担任日常指挥长,由街镇城运中心负责人担任日常副指挥长,负责城运中心日常监测、工单受理指挥和应急状态下的平台提供。各街镇城运中心可参照区城运中心建立相应的日常运行支持机制。
(二)建立应急指挥体系
防汛防台或遇突发事件等城市应急状态,区城运中心由防汛防台或该事件的分管区领导担任应急指挥长,由防汛防台或该事件的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负责防汛防台或突发事件处置的具体指挥工作。根据事件等级,由应急指挥长提请或总指挥长决定,总指挥长根据需要到场指挥。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总指挥长、应急指挥长或副指挥长的指令,到区城运中心平台参与联席指挥。
由区应急局牵头建立应急指挥体系相关运行支持机制。
各街镇城运中心可参照区城运中心建立应急指挥体系和运行支持机制。
四、运作模式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思路,综合运用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手段,推动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向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发展。
(一)全覆盖。对全区人、地、物、事、情、组织等服务管理要素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建立基础数据库,逐项明确与其相关联的管理服务部门及管理服务内容,逐步将所有要素纳入管理服务范围。对所有管理服务要素进行梳理,按照各项工作属性及管理力量、管理要素的配比关系,确定责任部门、责任人等,制定城市运行综合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实施分层分类管理服务。
(二)全过程。对现有各类管理服务网格进行多网融合,拓宽主动发现、被动发现渠道,增加自动发现渠道,强化发现机制。在继续优化现有工单逐级分流转办流程的基础上,对工单字段进行标准化、字典化梳理,逐步探索职能管辖、属地管辖和就近管辖的自动智能派发,减少派发层级,缩短处置期限。对工单事项从发现受理到结案回访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和标准进行流程再造,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智能辅助,实现全过程节点的过程管理、智能提醒、处置留痕、痕迹可查、责任可追。
(三)全天候。区城运中心和街镇城运中心逐步实行全年无休24小时值守制度。总指挥长、指挥长、副指挥长根据需要到场指挥,值班长采用轮值制度。区级综合督查队伍和街镇巡查处置队伍实行轮班制度。逐步将各居住小区、商务楼宇、经济园区的物业服务公司纳入响应终端,接受街镇城运中心指挥调度,其夜间在岗人员可在夜间响应街镇城运中心调度派遣。区城运中心与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支队“119”呼叫中心逐步建立警情类/非警情类、紧急类/非紧急类工单双向分流协作机制。
五、智能建设
通过扩大物联、智联应用覆盖面、加快城市运行主题数据库建设和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智能化系统开发应用,实现“一库知全部、一网管全程、一屏观全域”。
(一)加快和扩大物联、智联技术的普遍应用
加速“151”项目物联感知系统的传感器铺设和后台管理系统的建设,将其派发转办枢纽接入区城运中心,实现预警问题的快速处置和督查督办。加快推进“智慧公安”和“雪亮工程”建设,将其视频探头和人脸识别、智能关联等应用场景接入区城运中心,推进城市运行向智联应用发展。
(二)接入、集成全区相关信息系统和应用场景
以城市建设、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为重点,逐步拓展党建引领、公共服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领域,尽快接入各部门、街镇既有的相关信息系统、应用场景和相关基础数据、业务数据。
(三)加快城市运行主题数据库的建设和运用
建立区城运中心与区政务数据中心数据的高效联通和高度共享机制,加大对社会、商业公共数据的采集、共享力度,加速打通政务数据部门壁垒,建立城市运行主题数据库。通过采用“矩阵关联”模式,以全要素为基础,以各部门政务数据为特征识别字段进行标注,对城市运行主题数据库进行“穿透性”重构,深化城市运行各类数据的应用分析,提升大数据对“智能静安”的驱动效能。
(四)推进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智能化信息系统开发
根据市里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要求,积极落实市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区级、街镇级平台试点任务,加快区级、街镇级基础版的应用推广。结合我区城市运行实际情况,围绕我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模式探索目标,充分运用GIS、视频融合、物联智联传感、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适时量身定制开发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智能化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以下功能:在用户结构上实现区、街镇两级城运中心两级枢纽上覆盖各自所有响应终端;在数据基础上汇聚全区范围内的人、地、物、事、情、组织等所有管理服务要素,并借助GIS在电子地图上实现三维立体标注;在保持现有系统已实现的各类发现受理渠道的同时,更加广泛的借助物联、智联传感,进一步拓宽发现受理渠道;对各类发现受理渠道生成的工单,在不断完善字段字典的前提下,逐步实现职能管辖、属地管辖和就近管辖的自动智能派发;应急状态和专项工作下,可为指挥平台提供资源查询、力量调度等决策辅助功能;对各类一线管理服务人员进行定位和巡更、轨迹管理,对所有管理服务部门、人员、要素、内容及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实现痕迹查询和绩效考核;在集成联通相关信息系统,汇聚重构相关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分析、研判、预警等。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区委、区政府统筹部署,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分工负责,区城运中心具体协调推进,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镇具体负责,结合各自职责落实相关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镇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高度负责,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强化运行力量
增配15名城运工作力量和必要的交通、通信工具,加强全区城运实效综合督查。各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镇等响应终端要调整、充实接收和处置力量,确保及时准确地响应处置区城运中心下达的指令和工单。各街镇要进一步优化社会面巡查、处置、联勤、固守等力量配备和居民区自治队伍建设。
(三)强化专业支撑
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区财政局、区政务数据中心等要在信息化建设、数据共享、网络资源等方面加强支持和保障。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镇、各区属企业等要在信息系统、应用场景接入和数据共享等当面给予支持和配合。
附件:1.静安区推进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建设工作
推进项目表
2.全区接入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信息系统、
场景清单(首批)
附件1
静安区推进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建设工作推进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归类 |
具体任务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时间节点 |
1 |
组织架构 |
理顺街(镇)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架构 |
区编办 |
区委政法委、区地区办、区城运中心、各街镇 |
2019年10月 |
2 |
组织架构 |
优化调整街区城运(网格)工作站 |
各街镇 |
区城运中心 |
2019年10月 |
3 |
组织架构 |
优化居(村)巡查、走访、发现、上报、处置等机制 |
各街镇 |
区委政法委、区地区办、区民政局、区城运中心 |
2019年10月 |
4 |
指挥体系 |
建立区级平台日常指挥体系 |
区城运中心 |
各有关单位 |
2019年9月 |
5 |
指挥体系 |
建立联席指挥机制 |
区城运中心 |
各有关单位 |
2019年9月 |
6 |
指挥体系 |
建立法制研判机制 |
区司法局 |
各有关单位 |
2019年9月 |
7 |
指挥体系 |
建立执法联动机制 |
区建设管理委 区绿化市容局 区市场监管局 区应急局 |
各有关单位 |
2019年9月 |
8 |
指挥体系 |
建立绩效评定机制 |
区城运中心 |
区委组织部、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
2019年9月 |
9 |
指挥体系 |
建立区级平台应急指挥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支持机制 |
区应急局 |
区建设管理委、区总值班室、区城运中心 |
2019年10月 |
10 |
指挥体系 |
各街镇参照区级平台对应建立日常指挥、应急指挥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支持机制 |
各街镇 |
区城运中心 |
2019年10月 |
11 |
运作模式 |
全要素纳管、精细化梳理 |
区城运中心 |
各承办部门 |
2019年底初步 |
12 |
运作模式 |
多网融合,强化发现机制 |
各街镇 |
区城运中心及相关部门 |
2019年底 |
13 |
运作模式 |
对工单字段进行标准化、字典化整理梳理,逐步探索自动智能派发功能 |
区城运中心 |
各承办单位 |
2019年底 |
14 |
运作模式 |
梳理工单处置标准化流程,进行全程监管 |
区城运中心 |
各承办部门 |
2019年底 |
15 |
运作模式 |
区城运中心和街镇城运机构实行24小时值守 |
区城运中心 各街镇 |
|
2019年6月 2019年底 |
16 |
运作模式 |
区级巡查督查队伍和街镇巡查处置队伍根据需要加强夜间巡查响应 |
区城运中心 各街镇 |
|
2019年6月 2019年底 |
17 |
运作模式 |
逐步将各居住小区、商务楼宇、经济园区的物业服务企业纳入响应终端 |
区房管局 各街镇 |
区城运中心 |
2019年底 |
18 |
运作模式 |
建立与110、119平台的双向分流机制 |
区公安分局 区应急救援支队 区城运中心 |
各街镇 |
2019年底 |
19 |
智能建设 |
加速“151”项目物联感知系统的传感器铺设和后台管理系统的建设,将派发平台接入区城运中心 |
区科委 区行政服务中心 |
区城运中心 |
2019年底初步 |
20 |
智能建设 |
加快“智慧公安”和“雪亮工程”建设,将视频探头和人脸识别、智能关联等应用场景接入区城运中心 |
区委政法委 区公安分局 |
区科委、区城运中心 |
2019年底初步 |
21 |
智能建设 |
围绕城市建设、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领域,逐步接入全区既有的相关信息系统、应用场景和相关数据 |
区城运中心 区行政服务中心 区科委 |
各相关系统的主管单位 |
2019年底完成首批接入 |
22 |
智能建设 |
开发集成整合和智能监测各相关系统、场景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 |
区城运中心 区科委 |
区相关职能部门 |
2020年6月 |
23 |
智能建设 |
加大对社会、商业公共数据的采集、共享 |
区城运中心 |
区行政服务中心、区科委 |
2020年6月 |
24 |
智能建设 |
加快城市运行主题数据库的建设 |
区城运中心 |
区行政服务中心、区科委 |
2020年6月 |
25 |
智能建设 |
推进城市运行大数据的穿透性分析运用 |
区城运中心 |
各相关系统的主管单位 |
2020年6月 |
26 |
智能建设 |
积极落实市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区级、街镇级平台试点任务 |
区城运中心 |
区科委、区政务数据中心、静安寺街道、临汾街道 |
2019年底 |
27 |
智能建设 |
升级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量身打造城市运行智能化信息系统 |
区城运中心 |
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区财政局、区机管局、区采购中心、区政务数据中心 |
2020年底 |
28 |
保障措施 |
增配15名城运工作力量和必要的交通、通信工具,加强全区城运实效综合督查 |
区编办 区机管局 |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城运中心 |
2019年10月完成配备方案 |
29 |
保障措施 |
各响应终端调整充实接收、处置工单人员 |
各职能部门 |
|
2019年10月底 |
30 |
保障措施 |
进一步优化社会面巡查、处置、联勤、固守等力量配备和居民区自治队伍建设 |
各街镇 |
|
2019年10月底 |
附件2
全区接入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平台系统、场景清单
(首批)
类别 |
序号 |
系统名称 |
责任单位 |
党建引领 |
1 |
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 |
区委组织部 |
2 |
党建服务中心管理平台 |
区委组织部 |
|
3 |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平台 |
区委组织部 |
|
4 |
立享小程序 |
区委组织部 |
|
公共管理 |
5 |
“962121”呼叫中心管理系统 |
区房管局 |
6 |
无证建筑管理信息系统 |
区城管执法局 |
|
7 |
城管执法综合指挥监管平台 |
区城管执法局 |
|
8 |
环保信息数据交换服务系统 |
区生态环境局 |
|
9 |
智慧绿化市容工作管理平台 |
区绿化市容局 |
|
10 |
责任区信息管理系统 |
区绿化市容局 |
|
11 |
餐厨废弃油脂管理平台 |
区绿化市容局 |
|
12 |
精细化管理空间信息系统 |
区规划资源局 |
|
13 |
停车诱导系统 |
区建设管理委 |
|
14 |
河长制工作平台 |
区建设管理委 |
|
15 |
智慧市政管理系统 |
区建设管理委 |
|
16 |
建设交通信息监管系统 |
区建设管理委 |
|
17 |
石二街道网格化巡检与执法管理系统 |
石门二路街道 |
|
18 |
彭浦新村全要素管理服务智能平台 |
彭浦新村街道 |
|
19 |
彭浦镇综合管理与一体化服务平台 |
彭浦镇 |
|
20 |
环卫作业信息系统 |
城发集团 |
|
公共安全 |
21 |
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 |
区公安分局 |
22 |
“智慧公安”系统 |
区公安分局 |
|
23 |
“雪亮工程”系统 |
区公安分局 |
|
公共安全 |
24 |
公安警综动态信息 |
区公安分局 |
25 |
消防指挥系统 |
区应急救援支队 |
|
26 |
曹家渡街道社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
曹家渡街道 |
|
27 |
天目西路街道隐患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
天目西路街道 |
|
公共服务 |
28 |
民政救助管理系统 |
区民政局 |
29 |
社区综合治理服务平台 |
区民政局 |
|
30 |
市民综合帮扶管理系统 |
区民政局 |
|
31 |
残疾人联合会管理信息系统 |
区残联 |
|
市民参与 |
32 |
大调研信息系统 |
区委办 |
33 |
上海市文明创建网 |
区文明办 |
|
34 |
上海市志愿者网 |
区文明办 |
|
35 |
E居静安 |
区城运中心 |
|
36 |
停车库管理系统 |
社会数据 |
|
37 |
摩拜单车管理系统 |
社会数据 |
|
38 |
临汾街道“民情日志”系统 |
临汾路街道 |
|
39 |
共和新路街道社情民意信息化系统 |
共和新路街道 |
|
综合应用 |
40 |
临汾路街道“社区大脑”应用场景 |
临汾路街道、区科委、区行政服务中心 |
41 |
南京西路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应用场景 |
南京西路街道、石门二路街道、静安寺街道、区科委、区行政服务中心 |
|
42 |
市北园区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应用场景 |
市北高新集团、区科委、区行政服务中心 |
|
43 |
上海站管委办精细化管理应用场景 |
上海站管委办、区科委、区行政服务中心 |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