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彭浦镇政府:
《关于“初中再加强”工程的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审核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初中再加强”工程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落实市教委、区委和区政府关于本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进一步提高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初中教育,决定实施本区“初中再加强”工程。
一、总体思路
坚持“办好每一所初中、成就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的理念,按照“精准施策、注重内涵、提升质量”的思路,与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相结合、与落实推进本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相结合、与进一步提升初中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相结合,全区初中学段学校全员、全程参与,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项目化实施,激发初中办学的内生动力,提高办学质量,营造更加健康的初中教育生态。
二、工作目标
经过3-5年的努力,实现本区初中在原有基础上,教育教学状态明显改善,学校办学特色明显增强,整体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建成“家门口的好初中”。区域初中发展优质均衡程度进一步提高,各项指标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三、工作策略
校长是“初中再加强”工程的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学校的发展改革规划,整体思考,不断完善,分步实施。在保证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权的同时,区教育局将组织专家组,深入调研,加强面向初中各校的分类指导工作。根据各校的实际办学水平,聚焦各校不同的发展重点与提升领域,采取“一校一策”的策略,补齐短板、彰显特色,指导帮助学校快速成长。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市百所初中“强校工程”静安方案
静安区彭浦四中、和田中学、彭浦三中、五四中学、华灵学校等5所学校,这次被市教委确立为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结合5所学校目前办学的实际水平,分别采用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优质民办学校托管、构建初高中办学联合体等多种形式,努力增强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将得到明显提高。
(二)推动初中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以风华初级中学集团化办学体制研究为突破口,不断深化配套制度建设,激发办学活力,保障教育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采用优质品牌强力带动的模式,开展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出和优秀办学经验的快速复制和丰富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不断加强合作办学力度
进一步加强与区域内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办学合作,不断增强办学特色,提升初中学校的办学品质;同时积极加快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联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不断加大引进全市乃至全国的优质教育品牌力度,增强初中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区域初中办学水平。
(四)提升优势学科建设水平
通过学校现代管理制度建设、国家课程校本化及校本课程体系化建设等途径,提升本区优质初中的办学水平。通过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进一步提升英语等本区优势学科的教学水平。组织开展初中学生高阶思维训练的课程探索,打造一批初中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
(五)探索初中教育评价改革
通过教学改进和作业优化,提高作业内容的适切性,不断夯实学校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优化的基础。总结市教委“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中形成的经验与成果,发挥推广、引领与示范作用。研究和应对上海市中考改革方案,探索做好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六)凝练办学特色品牌
加大区教研科研机构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鼓励社会专业机构参与各初中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特色教师培育,帮助学校建设符合校情的特色课程。帮助学校在课程建设基础上,聚焦德育、科技、艺术、体育、人文等领域,打造办学特色,努力形成品牌。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
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建领导机构,定期商议推进此项工作。对于初中学校成熟的发展改革规划,区教育局将提供政策、资源、平台等方面保障。
(二)加大初中硬件建设财政经费投入
进一步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建立“初中再加强”工程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初中学校校舍改造、专用教室建设、新型学习空间建设、设施设备更新、学校品质及特色课程建设等项目。
(三)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加强初中学校的名校长、名学科、名教师建设,结合市、区师资队伍的培养方式,在遴选对象上给予初中学校一定的名额倾斜,进一步提升针对本区初中校长领军人物的培养力度,逐步形成初中教育教学中具有示范性的名师群体。在“初中再加强”工程中,给予帮扶结对双方学校教师招聘编制上一定的倾斜,建立教师“蓄水池”。在中学高级职称评审上,探索初高中分开评审,并适当向初中倾斜。
(四)强化绩效考核激励作用
建立和完善“初中再加强”工程绩效考核制度,工资区域统筹部分可根据实施情况,有一定比例向“初中再加强”工程中取得成果的初中学校倾斜,调动学校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网站、报纸、电视等各类新闻媒体,聚焦市民关心的热点,加大初中各校建设成果的宣传力度,着重报道初中各校优质、均衡发展的举措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情况,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打造静安教育发展新亮点。
附件1
静安区五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
静安区彭浦四中、和田中学、彭浦三中、五四中学、华灵学校等5所学校,被市教委纳入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区教育局经多次调研,在充分听取学校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目前的办学实际,确定将分别采用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优质民办学校托管、构建初高中办学联合体等多种形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彭浦三中与本区民办田家炳中学开展优质民办初中托管试点。田家炳中学将采取“一带一”方式,集中优势资源,全方位支持彭浦三中开展“强校工程”建设。试点工作包括名师团队注入,骨干教师培养、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教研科研共建联动等。在彭浦三中原有课程基础上,梳理总结学校的强势课程和项目,聚焦科技、艺术、体育、人文、德育等领域,深化办学特色建设,努力形成学校品牌。
二、彭浦四中与优质公办初中——彭浦初级中学实施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由彭浦初级中学牵头,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特色凝练等方面实行全面对接,加强顶层设计,注入优质资源,补齐发展短板。派出优秀学科教师团队,以“示范、融合、发展”的方式,带动薄弱学科的整体建设,最终实现从“带动发展”到“自我发展”的转变。
三、和田中学纳入市北初级中学紧密型集团化办学项目。由市北初级中学提供优质师资和课程等资源,以紧密型集团化运作模式,实施一体化联动办学,带动学校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学校硬件建设水平,筹建区域“STEM课程中心”和学校二期创新实验室“都市校园植物园”。
四、五四中学作为静教院附校“后茶馆式教学研究所”的合作单位,将升级成为静教院附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进一步做好学校与静教院附校的办学共同体建设。学校将依托静教院附校,以课程教学改革为重点,通过尝试两校教学合作新模式为突破口,努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微技术、作业布置及命题素养以及针对中考制度改革的跨学科课程研究等教学能力,积极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五、华灵学校与新中高级中学、新中初级中学共同组建办学联合体。该联合体将依托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公办优质初中的办学优势,通过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教研科研共建、初高中联动发展等形式,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完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区教育局将对5所“实验校”的建设,给予一定的保障,具体措施如下:
一、第四期“双名工程”培养对象遴选与“强校工程”相融合,确保每所“实验校”有不少于5%的教师纳入“种子计划”,“实验校”将作为“双名工程”中“高峰计划”的实践校、“攻关计划”基地的结对校。
二、绩效工资区域统筹部分可根据实施情况,有一定比例向“实验校”倾斜,调动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在中学高级职称评审上,探索初高中分开评审,并适当向初中倾斜。
四、建立“强校工程”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实验校”校舍改造、专用教室建设、设施设备更新、特色课程建设等项目。
五、对参与“实验校”建设并取得实效的学区或集团牵头校、委托管理支援校,给予一定奖励。
六、探索学区、集团内招生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公平的入学机会。
七、加大宣传力度,在有关媒体上开辟专栏,对“实验校”工作进展和亮点进行集中报道。
附件2
静安区“初中再加强”工程实事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责任单位 |
1 |
彭浦三中等5所学校实施市教委 “强校工程”静安方案 |
区教育局及 相关学校 |
2 |
提升初中校园硬件建设与应用水平 |
区教育局 |
3 |
区域部分初中新型学习空间建设项目 |
区教育局 |
4 |
初中行为规范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
区教育局 |
5 |
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项目 |
区教育局 |
6 |
静安区中小学生英语能力标准制定项目(初中共同体) |
区教育局及 相关学校 |
7 |
区域STEM课程研发学习中心 |
区教育局及 和田中学 |
8 |
深化集团化办学项目 |
风华初级中学 |
9 |
集团化办学项目 |
市北初级中学 |
10 |
加强和上海戏剧学院深入开展联合办学 |
上戏附校 |
11 |
静安区中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多维度测评项目 |
育才初级中学 |
12 |
数学资优生连续培养实验项目 |
市西初级中学 |
13 |
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衔接研究 |
静安实验中学 |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