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彭浦镇政府:
区投资办《静安区投资服务“十三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审核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静安区投资服务“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是新静安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是静安开启发展新篇章,阔步迈入新阶段的重要时期。投资服务工作是全面提升本区各重点产业能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一、“十二五”期间投资服务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投资服务工作按照 “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以大力发展重点产业为导向,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努力营造常态优良的区域投资服务环境,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
(一)招大引强,切实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紧扣年度招商工作目标,坚持产业导向、项目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逐步形成了明显的行业集聚优势,已引进企业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
1.以项目落地为基础,全面提高重点企业的数量和质量
涉外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原静安区涉外经济占区级税收比重49.10%,楼宇经济占区级税收比重56.79%,总部经济占区级税收比重7.66%;原闸北区涉外经济占区级税收比重31.05%,楼宇经济占区级税收比重38.84%,总部经济占区级税收比重11.28%。
2.以行业集聚为特色,培育楼宇经济新的增长极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行业知名度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企业落户本区,并辐射带动行业企业、配套企业入驻,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形成了药业、化妆品业、奢侈品业等领域的行业集聚,有效推动了楼宇经济由先发优势向集聚优势转变。积极对接四新经济,引进了卫星导航领域的国信北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互联网众筹领域的光大易创,云服务领域的浪潮云计算等,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3.以方式创新为关键,有力提升招商引资能效
一是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等特色产业,区投资办、区科委和市北高新园区联合在北京举办了“‘数’为大势,‘云’集未来创新论坛”,充分推介市北高新园区的六大服务优势,在业界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赴香港成功举办了上海静安南京路宣传系列推介会,对宣传静安南京路的功能定位,扩大静安商务楼宇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拓宽与楼宇载体方、中介方的沟通渠道。通过举办专业机构午茶会,召开越洋广场、恒隆广场、嘉里中心等重点楼宇业主代表座谈会。通过交流座谈,全面了解楼宇租赁市场状况和企业迁出迁入情况,掌握各重点楼宇空置率,为准确把握市场走向,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引资提供了第一手市场信息。三是探索“以商引商”新途径。丰富载体,整合协会、商会等资源,与上海浙商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办浙商看闸北、闽商看闸北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合作方的协调作用。
(二)服务为先,不断增强企业根植力
“十二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区四套班子领导的示范带动和各部门、各街镇协同配合、共同努力下,合力服务企业的格局初步形成,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为营造良好的经济生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扎实走访、强化沟通,增进与企业的感情
原闸北区以“百人团队服务百强企业”为抓手,以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与问题为目标,强化领导联系走访企业制度。原静安区四套班子领导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带队集中走访百强企业和总部企业,共走访企业352家次,解决回应经营发展类、政策扶持类、生活事务类等问题需求326个。各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镇)对责任企业同步开展走访活动,走访企业11474家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041个,社会反响良好。
组织开展迎春团拜会、分行业的企业家沙龙、企业财务总监联谊等活动,增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为企业在本区长期发展提供了服务保障。
2.建章立制、规范流程,确保服务常态长效
制定《服务企业工作的有关规定》,对企业服务工作实行全流程管理。协调各部门和街镇常态化、规范化地高效开展企业服务。同时,按照“谁牵头、谁负责”的原则,通过优化企业联系走访制度、建立企业分阶段服务机制、完善企业联系责任制、健全问题收集、转办、承办、反馈机制等,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妥善及时地回应企业需求。
3.加强培训、分类指导,提高企业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
分别举办街镇、部门服务企业专题培训和以产业发展、招商技巧及企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使相关人员全面、深入了解招商新格局、企业新设流程、信息发现上报等内容,提高招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4.各司其职、创新突破,妥善处理好企业的问题需求
解决好、回应好企业的问题需求是服务好企业的关键。各相关单位、街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创新服务上求突破。一是落实对口责任。组织职能部门、街镇签订《企业服务责任书》,明确服务内容、方式和重点,落实服务责任;建立“重点企业专员联络”制度,制定标准服务流程,安排服务专员为重点企业提供全方位跟踪服务。二是着力解决问题。各责任单位认真对待企业提出的问题需求,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妥善处理。对集中走访收集的问题,认真做好转办并持续跟踪,定期督促承办部门,及时沟通办理进度,形成问题解决的封闭回路。三是提高服务效率。为及时妥善地解决好企业遇到的瓶颈问题,各相关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探索建立的楼宇信息库,帮助重点企业寻找合适房源。
5.整合资源、便捷规范,加快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按照审改工作要求,原静安区行政服务中心于2014年2月7日翻牌成立,共18个部门、114项行政审批事项统一纳入中心收件,实现平台化“一口收件”。 网上行政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包括 “并联审批系统升级”、“线上企业服务平台”、“行政审批事项管理系统”、“中心业务平台改造”、“企业服务云”、“市、区条线系统对接”、“企业自助办事服务终端”等七个部分,可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实现100%上网,纳入中心办理的事项实现“一口办理(网上办事一个入口)、一码查询(办理事项统一编码)、一站反馈(结果反馈一个窗口)、公众监督(投诉直达监管部门)”,大大方便了企业办理各项审批业务。同时,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了服务企业咨询窗口、网络(即微信、政府门户网站)、企业服务热线电话三个平台,打造立体综合服务网,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渠道。
(三)联动各方,稳步提升楼宇属地率
跟踪关注区域内重点楼宇企业入驻落地情况,加强与楼宇业主方、物业方的沟通联系,逐步提高楼宇属地率。
1.探索开展“楼企联动”,增强管理的有效性
针对社会力量市场信息广、专业力量强、社会影响力大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引导楼宇载体方、中介方以及园区等社会力量参与企业服务。尝试推进“楼企联动”,引导楼宇载体方参与属地管理。
2.联动职能部门,提高管理的专业化
充分发挥区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优势,有效提高属地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一是动态掌握信息数据。对楼宇内企业数据进行动态排摸更新,建立楼宇信息系统,提高数据获取的效率和准确性。二是全力做好新项目落地。依托职能部门的专业力量,定期梳理重点楼宇新进企业信息,及时沟通、推进项目落地。三是加强对已入驻企业的属地管理。重点对新入驻外区企业开展属地工作,通过上门走访、沟通协调,引导企业注册地和经营地一致。
二、“十三五”期间投资服务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从宏观形势看,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曲折复苏中。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从本区具体情况看,投资服务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三大机遇。一是本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带来的战略性机遇。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尊重企业、尊重人才,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为区域招商引资、服务企业提出了清晰的产业导向和改革、创新方向。二是“撤二建一”带来的统筹性机遇。随着区域融合发展走向深入,产业规划、城区布局和公共资源调配等各方面都将得到优化升级,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资源要素更加丰富,必定为投资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投资服务工作全面融合带来的聚合性机遇。整合相关机构与职能,为“十三五”投资服务工作的创新、机制优化、力量整合,全面形成“1+1>2”的聚合效应奠定了前提基础。
三、投资服务工作“十三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区第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一轴三带”发展战略,按照区“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科学合理规划。有机对接区委211课题调研工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切实尊重企业经济发展主体地位,发挥好政府经济发展服务主体的作用,促进区域产业发展能级的全面提升,形成更为优化完善的体制机制,打造更加合理高效的区域经济发展“生命线”, 为建设“国际静安、圆梦福地”,推动形成“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夯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以商贸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文化创意和信息服务等产业为发展方向,以企业为核心,以楼宇为载体,以服务为抓手,主动站位静安发展大局,坚持招大引强开发增量、信息互通关注变量、稳商留商确保存量,加大统筹力度,切实提高投资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努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服务对象、以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业为重要支撑、以社会服务业为配套、以政府专业化为依托的投资服务工作新常态。立足“国际静安,品牌招商”,具体确立五个发展目标:
招商引资重质保量。坚持招大引强,理顺关系、优化体制,逐步统一政策、联动招商,引进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服务企业丰富多样。坚持多措并举,明确企业服务主体与对象,条块结合、点面兼顾,全方位营造适宜企业长期发展的投资服务环境。
政策扶持规范优化。坚持统筹全局,在对规模企业开展政策扶持的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动态,兼顾对具有成长潜力型企业的扶持。
金融产业发展有序。坚持差异化发展,在深化金融创新改革、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强化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切实维护区域金融市场稳定。
行政审批高效便捷。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方式、搭建平台,实现行政服务中心高效运作。
(三)工作举措
1.坚持产业发展导向,不断提升招商能效
紧密结合本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一轴三带”发展战略,坚持招大引强选优。一是聚焦重点产业,注重招大引强。建立行业领军企业信息库,推动形成行业集聚优势。关注外资企业发展,跟踪关注央企、国企、上市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将符合本区产业结构导向,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企业纳入重点招商项目。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引进培育,在重视招商企业税收规模和品质的同时,特别关注企业的产业行业性质,坚持好中选优。致力优化产业环境,扶持区内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促进产业联动,同步做好配套培育发展的体系化工作。二是聚焦城区功能布局,促进企业集聚发展。立足南京西路地区,依托高品质商务楼宇、便捷交通环境和高能级专业服务业,重点发展高端商贸服务业;立足苏河湾地区,依托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及沿河开发重要区域的优势,发展人力资源产业和金融业;立足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依托环上大影视产业园区和市北高新技术园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三是聚焦路径创新,拓展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招商渠道。依托功能区,开展市场化招商,积极探索“走出去”招商的模式。依托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化组织,开展“请进来”招商活动,拓展合作空间。加强与国际专业机构、国际中介机构的交流互动,开展专业化招商,吸引企业关注静安,在静安投资发展。四是聚焦存量企业,探索“产业链”招商模式。围绕存量规模企业,深入分析研判产业链发展趋势及上下游产业的关系,积极引进产业链上龙头企业与核心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落户,促进产业链上企业进一步集聚发展。
2.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优化制定相关政策
一是抓住科创中心建设契机,培育促进重点产业企业发展。从鼓励引导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性强的新型业态企业发展、人才创业的角度,探索建立重点产业优选培育机制。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引进培育,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发展。二是积极协调职能部门,探索优化扶持政策。加强与市、区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动,深入了解自贸区、各部门对企业的相关政策,结合实际探索制定符合本区企业发展要求,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扶持政策。
3.做优企业服务,明确对口服务各项责任
结合区域企业发展特征,对接企业发展需求,切实提高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对口服务。建立对口服务企业三级网络。第一级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开展服务;第二级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功能区牵头服务;第三级由各功能区、园区以及街镇开展服务。同时,建立运行企业网上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扩大服务的覆盖面与受众。二是签约服务。为进一步落实各相关部门对口服务的主体责任、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由区投资办牵头,从各部门职能出发,逐一拟定《部门服务企业责任书》,每年一季度组织开展企业服务责任单位签约仪式,年终对照责任书,会同区委组织部、区监察局进行部门服务效能考核测评,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三是专项服务。区投资办会同区商务委、区科委、区人社局、区文化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分局等部门,分类举办行业沙龙,及时解答企业的政策问题,积极为企业量身定制贴合自身发展的各类服务。同时,整合区域优质资源,为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四是双向服务。一方面,定期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与企业座谈,利用门户网站、静安报、微博等载体,及时向企业发布区情政务、服务信息,会同组织部门,积极推荐重点企业、优秀企业代表参加人才评选,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企业代表参观交流活动,为本区建设发展出谋划策。鼓励企业发挥特长,积极投身我区各项公益事业,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4.注重资源整合,强化楼宇属地管理
一是全面掌握楼宇信息。建立健全楼宇信息库,定期梳理区域内重点商务楼宇信息,全面掌握楼宇空置率、属地率等信息。二是及时对接供需。积极协调区内相关楼宇资源,及时为企业提供合适的办公用房,优先保障重点企业办公用房需求。三是形成属地管理常态化。完善楼宇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强化考核。建立楼宇分类跟踪服务机制,做好楼宇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及时制定落实各项属地措施提供依据。
5.强化监管,防范金融市场风险
在深化金融创新改革、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强化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切实维护区域金融市场稳定。落实辖区内小贷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工作机制,引导小贷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依法合规发展。通过组织开展现场检查、年度审计、合规审计、信用评级,对部分小贷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进行警示约谈,加强相关变更审核等各项监管措施,确保小贷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的科学发展。
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完善促进金融创新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并重协作机制和平台,努力构筑静安金融安全港。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及区内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完善例会制度,切实发挥协调作用,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联动工作,持续推进反假币、整治非法集资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妥善处置有关个案风险。同时,加强金融安全意识普及与宣传,增强居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6.聚焦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突出窗口服务的人性化
秉承公开、高效、便捷、廉洁的办事原则,努力打造智慧、便民、亲和、温馨、规范、功能齐全的企业办事服务大厅。一是优化行政审批功能。延伸增加行政审批范围,逐步整合全区与企业相关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采取“部门一口”与“中心一口”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打造全方位、零距离的立体服务。二是提升行政办事效率。规范行政审批流程,压缩行政审批时间,强化高效、透明、公开的窗口服务。优化企业服务的绿色通道,加强对重点楼宇、园区、重点企业服务。三是创新行政服务方式。逐步提高网上办理行政审批的事项办事效率,完善入驻部门窗口规范服务和工作人员的考核监督体系,强化窗口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行政服务大厅整体形象。
(四)组织保障
1.协调监督,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由区投资办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按照全区“十三五”规划总体部署,细化分解投资服务规划任务,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有计划、分层次、按步骤地实施。定期组织力量对规划完成情况开展监督评估。
2.健全机制,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总结提炼及创新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属地管理、稳商留商等各项机制,确保规划任务稳步推进、规范操作。逐步固化形成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具有静安特色的投资服务配套的制度和规范。
3.联动各方,凝聚投资服务合力
通过门户网站、网络媒体、产业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大投资服务宣传力度,整合区域内资源,切实增强全区上下共同参与投资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携手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营商环境。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