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
2024年11月27日,区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所作的《关于本区城市更新推进情况的报告》,并就进一步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探索更新模式、坚持规划引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下面就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
一、完善组织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职能调整,强化统筹协调。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设立上海市城市更新领导小组的通知》(沪府办〔2024〕48号)文件精神和区委组织部议事协调机构改革工作要求,整合设立上海市静安区城市更新领导小组(上海市静安区规划和土地委员会)(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按照空间更新和产业发展协同联动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小组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厘清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城市更新工作推进的有效合力。
(二)实施分级议事,高效推进更新。研究制定《静安区城市更新领导小组议事和工作规则》,拟探索成立四级会议机制: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或扩大会议)、领导小组季度工作例会、领导小组专题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会议。进一步发挥静安区城市更新领导小组(以下简称 “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实现对全区城市更新工作的有力统筹和高效推进。同时,积极配合市城市更新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及时参加培训,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二、坚持分类施策,创新更新模式
(一)项目分类入库,破解更新难题。研究制定《静安区城市更新项目库管理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切实推动城市更新项目有序实施落地,实行城市更新项目常态化入库申报和动态管理机制,并加大对入库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项目实施。项目库由储备库及实施库组成,对于进入建设实施阶段的项目,区更新办根据实际情况,由储备库调整至实施库,同时设立项目库退出机制,实施项目库动态管理。
(二)抢抓政策机遇,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上海《关于促进城市功能融合发展 创新规划土地弹性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 加强规划资源要素保障的指导意见》等更新政策的宣传指导及应用,优化土地供应,促进功能融合。吸取走马塘片区城市更新建设经验,综合运用市场主体自主更新、市区国企联合转型等存量土地盘活路径,一地一策引导产业空间混合利用,打造领先的国际化创新型产业社区,实现更集约、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土地高质量利用。综合运用土地收储、自主更新、联合更新等更新方式,有序推进区域更新,鼓励更新范围内条件成熟的实施主体进行自主更新或联合更新。
三、坚持规划引领,整体统筹谋划
(一)编制实施计划,加强系统谋划。初步编制《静安区2025年城市更新年度实施计划表》,细化六大行动具体工作任务。区域更新方面,推动南京西路集聚带文商旅融合发展,愚园路片区更新方案研究;中环两翼地区重点推动走马塘片区更新。人居环境方面,力争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最后6幅零星地块改造,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中“全部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推进普善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愚园路627弄30、31号旧住房更新改造项目,持续做好蕃瓜弄、彭一、谈家桥等项目建设。公共空间设施方面,推进桥下空间和河道景观提升,实现“苏州河一桥一特色”;开展“美丽街区”3个改造项目;对标市级工作任务,持续推进老旧管网改造。历史风貌方面,促进城区历史风貌新旧融合,推进巨富国潮文化馆、安远路899弄改造项目等建设;同时,探索多种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持续推进彭浦机器厂、新中动力机厂工业风貌保留与活化利用。产业园区方面,鼓励功能提升,推进上海电话设备厂、南山路99号项目改造与招商工作。商业商务方面,重点推进梅龙镇广场、上海恒隆广场城市更新项目持续更新,引导商务、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居住、酒店等功能复合。
(二)推广“三师”机制,统筹片区研究。借鉴东斯文里“三师联创”经验,深入推动大宁、苏河湾商务单元整体更新。统筹愚园路片区更新,通过开展前期评估、组织现场勘探,召开部门意见征询座谈会、邀请专家听证和听取各方代表建议等方式,研究编制愚园路片区更新改造方案;同时,加强和产业部门联动,听取区商务委、区科技经济委、区文化旅游局和南西功能区等产业相关部门意见,深入推进片区改造规划方案的制定。梳理存量资源,排摸现有改造项目,合理制定实施计划。
四、拓宽参与路径,多元主体共商
(一)推进社区规划,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更新涉及政府、市场、社会、居民等不同主体诉求,面对复杂的现状条件和多元主体诉求,需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和共商共建格局。将进一步推动社区规划师工作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发挥“区—街镇—居村”工作网络的街镇主体性。通过加强各部门、各街镇协作机制,突出街道特色,重点针对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慢行网络等项目的现状数据,开展调研排摸工作。同时,将城市更新与城市体检相结合,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利用社区、街镇、全区三级体检机制,排摸城市运行和发展的短板弱项,为城市更新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实践探索的方向。
(二)构建专家智库、汇聚多元智慧。研究制定《静安区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工作规程》,选取专家委员会委员及专家,综合考虑规划、建筑、历史风貌、景观、文化、商业、法律、绿色低碳、金融财税、资金和地产开发实操方面专家,结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和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上海市建筑学会、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等,形成城市更新多维专家智库,扩大城市更新行业交流。
(三)及时响应诉求,用心服务群众。为进一步做好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愚园路等街区改造监督力度,优化城区功能品质,推进静安高质量发展的议案》办理工作,2月18日,区委副书记、区长翟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顾云豪带队调研愚园路街区更新改造工作。座谈会上,区建设管理委、区文化旅游局、区规划资源局、区绿化市容局和区商务委分别汇报了该街区改造计划,同时听取了与会专家和人大代表就优化更新改造方案、调整产业功能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挖掘街区历史文化内涵、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下一步,区政府将结合多方意见,在统筹研究愚园路片区更新方案基础上,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2024年,本区城市更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成为全国示范典型,恒隆广场三期项目结合公共空间联动城市更新,有效提升商圈后街南阳路的业态和环境。2025年,本区将紧扣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创新城市更新工作模式,以城市更新推动“千亿商圈”建设、提升城区景观品质,在旧住房改造中全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建设卓越城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区样本。
特此报告。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
2025年2月28日

留言咨询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