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
根据《上海市静安区第二届区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对区政府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审议意见》(静会〔2024〕72号),经研究,现将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落实工作责任
(一)注重主题教育,强化理论武装。认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党的理论武装指导实践,努力解决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打击工作的难点堵点,持续提升制度适用水平。根据副市长、市协调机制组长张亚宏在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会议上提出的“要锚定电诈和非接触诈骗案件‘三下降’目标,用好市层面机制平台作用,见微知著预警新动向新问题,上下结合提升防范、打击、治理能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要求,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工作的政治责任感、紧迫感。
(二)坚持高位部署,凝聚全区合力。一是做强平台。2024年10月,原“静安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正式优化升级为“静安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区委政法委、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区教育局、等11家成员单位组成,各街镇、各相关行业监管主体单位共同参与,完善了上下贯通、横向衔接的反诈工作体系。街镇层面,对标“四个一”标准(一批兼职干部、一套工作流程、一支响应队伍、一间办公场地),推进街镇反诈中心建设,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反诈预警劝阻、易受骗群体集中宣防、境外涉诈人员劝返核查等工作,织严织密基层反诈网络。2024年以来,月均开展上门劝阻200余次,有效防止预后被骗。二是做实分工。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反诈”工作理念,围绕通讯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治理等重点,逐项细化分解至各单位,全面压实相关委办局、各街镇内部防控以及行业管理主体责任。各成员单位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反诈”工作理念,借助各自资源优势,把反诈工作融入日常。区公安分局围绕校园反诈、高案发小区宣防、涉诈“两卡”控降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突出问题,多次牵头相关委办局、商业银行、属地街镇研究落实防范举措;对万人发案率较高、被市委政法委挂牌督办的街镇,提请区委政法委上门约谈,强化过程督导,实现如期销账。区委宣传部以区融媒体中心为主阵地,积极向本区群众开展反诈案例报道和普法宣传。区教育局坚持“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将反诈宣传引入学校课堂。区财政局动态、全量、精准梳理掌握本区财会人员底数,将反诈安全教育纳入财会人员培训必修课程。区法院、检察院与公安机关建立健全定期会商联席机制,及时介入指导重大敏感案件侦办工作,探索形成类案打击证据标准,并针对掩隐、帮信等轻罪案件建立“简案快办”机制,有效提升捕诉效率。三是做优考核。在区委政法委大力支持下,将反诈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各成员单位监督管理、推进落实情况,并对被骗群体、发案态势开展通报。强化“顶层”带动、“上下”联动、“末梢”律动。
二、强化法治理念,有效提升打击效能
(一)立足专业攻坚,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一是充分发挥公安“主力军”作用,打防结合,保持威慑。2024年以来(截止至11月30日),全区电网诈案件接报数、立案数、案损数分别同比下降19%、13.5%、44.3%,均按照既定目标保持住了“三下降”的良好态势,抓获涉诈犯罪嫌疑人1292名,同比上升11.6%,案件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二是以多维侦查思维进行宣防引领。完善被害人刻画,对被害群体身份背景、生活状况、行为特征、心理状态等多维度刻画,在宣传劝阻中做到“因人施策,对症下药”。以队所反诈联动进行资金拦阻,进一步完善资金端预警联动处置,以快制快阻断受骗风险。2024年以来,通过及时冻结止付和追赃,累计帮助受骗群众追回涉案资金2800余万元。三是以集群战役进行高效打击。区公安分局在2023年成功侦破2700万案件并获评“刑警803”精品案件“金奖”基础上,2024年7月又抓获一名境外“红通”主犯。主动打击方面,通过研判抖音平台推课骗取钱款线索,先后梳理研判出13个团伙,通过2次集群战役,抓获犯罪嫌疑人90余名。深挖扩线方面,从一卡农入手,向上端掉2个跑分车队112名嫌疑人,并成功锁定一帮助境外诈骗集团转移涉诈资金的黑灰产团伙“亚信盘口”,梳理明确24省90地市共170余名犯罪嫌疑人,串并全国案件228起,后通过公安部成功发起全国集群战役,战果丰硕。境外打击方面,根据信息流线索,成功锁定嫌疑人作案电子设备,通过对境外软件内容梳理,明确藏匿于菲律宾诈骗窝点人员42人,抓获回流人员6名,其中2名系组长,并交代出金主及一名主管身份。
(二)聚焦源头治理,加固“两卡”风险壁垒。一是组织开展“断卡”行动。制定《“两卡”线索核查处置方案》,联动相关部门,确保断卡线索一周内完成下发、核查、反馈闭环,实现“两卡”线索见底清零。二是深化落实“警银联动”机制。区机制办10月16日联系辖区相关银行开展“警银联动”反诈培训会,针对犯罪链条“取现转赃”这一关键环节,建立落实柜面防阻制度。与辖区285家银行网点建立可疑开卡取现人员发现通报机制,围绕常见诈骗类型,点对点送教上门,帮助银行工作人员填补认知盲区,熟练掌握识别要点和防阻技巧。同时,在区委政法委协调支撑下,落实专项资金,对助力防范打击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银行网点和工作人员,落实“一事一奖”“一人一奖”措施,有效调动银行内部防范制度完善。2024年以来,先后有3家银行网点协助公安机关防阻电诈现行案件4起,为群众挽回损失500余万元。三是深挖严打“黑灰产”。结合“砺剑”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以多功能单体排查管控为重要抓手,定期组织集中“扫楼”,先后捣毁隐匿本区的“投资荐股”“软件运营”等“黑灰产”窝点3个。同时,联合区商务、投促、市场监管等部门,严控金融、咨询、网络、科技等企业入驻资质审核,健全完善法人登记管理制度,加强业态、规模等分析评估,动态掌握运行状态,切实把牢“入口关”。
三、优化宣传渠道,着力凝聚社会合力
(一)构建多维宣传矩阵,提高电诈精准防控效能。一是强化面上覆盖。结合“四百大走访”“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组织派出所民警、街镇网格力量,按照每人每月不少于50户的标准,推动反诈宣传进社区、进楼宇、进企业、进学校,持续营造“铺天盖地”宣传氛围。2024年来累计入户走访宣传8万余户,集中宣传200余次,覆盖群众近100万余人次。针对苹果手机Facetime作案新手法,全量归集梳理涉及本区的10.7万名苹果手机用户,以居村委为最小单元,发动居委干部、社工以及群防群治力量,帮助5.6万居民关闭Facetime功能。二是抓住流量密码。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力量,建立完善“预警信息及时发、类案手法重点推、特殊节点密集宣”的线上宣传推送机制,并精准分析受众角度需求,拓展反诈宣传辐射效应。2024年共计发布反诈宣传报道100余篇次,其中被央级媒体报道19篇次,市级媒体报道80余篇次。在第四季度,围绕“AI换脸”“境外绑架”“冒充老板”等诈骗新手法,制作推出反诈主题微电影《亲爱的,醒醒吧》,被“上海发布”“公安部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等多家官方主流媒体转载,全网浏览量超130万。三是创新宣传载体。2024年年初,谋划推进反诈电影《孤注一掷》“百场万人”宣传活动,各街镇积极提供公益剧场、文化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载体,组织辖区居民观看,目前已举办活动222场,覆盖群众1.4万人次。同时,又与上海滑稽剧团联手推出《阿扎里》《红包的诱惑》等反诈情景话剧。2024年年末,区公安分局举办了2024静安公安反诈宣传原创作品评展活动,推出以情景话剧、歌唱、脱口秀等形式为载体的各种宣传作品,各街镇部门精心组织“反诈宣传作品巡演”系列活动,并积极组织居民参与观看,取得较好社会反响。
(二)健全群防群治机制,筑牢全民反诈人民防线。一是筹建区反诈联盟。“人民战争”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和法宝。依托区协调机制,拓展外延至行业、企业、高校、社会民间组织等区反诈联盟,加强金融行业、通信行业、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共同参与治理,强化协同共治,推动形成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良好局面。二是推动开展人口管理工作和反诈相结合。上门宣传、见面劝阻、回访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人群,如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大学生等。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确保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同步被访人员及同住人实口信息,一体完成人口、治安关于入户走访、防范宣传的相关要求,真正发挥“1+1>2”的叠加作用。
区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意见,既是对我区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大力支持,也是对今后该项工作的有力推动。区政府将深入贯彻上级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支持监督下,进一步增强做好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为静安加快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24日

留言咨询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