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
2024年6月26日,区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所作的《关于静安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并就进一步做好本区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提出了意见。下面就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
2024年,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区各有关部门、各街镇通力协作、拼搏进取,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成效显著。上半年,静安区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效考评总分97.88分,高出全市各区平均分1.42分,再次位居全市第一,第三次蝉联冠军。截止8月底,我区干垃圾清运量为712.42吨/日(市级干垃圾控制指标量为740吨/日),减量率为3.7%,湿垃圾清运量为468吨/日(市级湿垃圾分类指标量为450吨/日),指标完成率104% ,可回收物回收量332.3吨/日(市级可回收物分类量指标为330吨/日),指标完成率100.7%,均超额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持续优化分类体系建设
静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扎实行动。2024年,区绿化市容局根据《上海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结合区域实际,牵头制定了《静安区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静安区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提供政策支撑;召开全区动员会、总结会及各层面的培训会、推进会,进一步细化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落实分工责任,强化协调配合。
区机管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绿化市容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落实法定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的工作原则,在全区机关集中办公点、学校、医院、公园绿地,大力推进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全覆盖工作;各街镇成立由党群办、党建办、社管办、自治办、党政办、城运中心、城管中队、市场监管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垃圾分类工作小组,党政齐抓共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中的难题。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分队,每月5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及“沪尚回收”活动;将垃圾分类纳入居民区党组织工作职责,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物业、业委“四位一体”的管理格局。
二、凝心聚力,营造氛围,深化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好做法,推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系列宣传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结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五周年重要节点,开展“精致新生活,5动新时尚——龙行龘龘”2024年上海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宣传日活动(静安站),组织专题讲座和互动体验活动,进一步增强市民分类意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在静安寺商圈建成本市首个公共场所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样板区域,在大型商场、宾馆等主要公共场所均配置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收集容器,并在商圈内建成了垃圾分类实景式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对公共区域流动人群的宣传引导。在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开学典礼之际发出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倡议,进一步推动将精细化分类纳入学校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和家庭的垃圾分类意识。
三、创新亮点,寻求突破,引领精细化分类新风尚
2024年,静安区在引领精细化分类上持续用力,在全区270个居住区、300个单位、17个大型商场和34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推行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模式,其中全区50个党政机关、165个大中小学校在全市率先实现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全覆盖。曹家渡街道、石门二路街道试点开展“咖啡杯”“一次性餐盒”“牛奶盒”等低价值可回收物单品类回收,其中石门二路街道“集盒行动”被央视新闻宣传报道。下一步,静安区还将在医院、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进一步实现精细化分类全覆盖,引领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新标杆。
积极推进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建设工作,在彭浦新村街道、共和新路街道打造两座兼具科普教育实践功能的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为全市树立了典型标杆;以“政府开放月”活动为契机,在共和新路街道可回收物中转站开展以“沪尚回收资源再生互动馆观摩体验”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打通社区资源回收“最后一百米”,在彭浦镇阳城路362号和曹家渡街道余姚路338号率先打造惠民回收服务点,凭借便利店运营模式,贴合“15分钟生活圈”理念,切实解决居民可回收物就近回收的难题。因地制宜建设精品示范居住区,打造了大宁路街道“宁享低碳绿色空间”、静安寺街道“蔡元培小区”、彭浦镇“盛世馨苑”等在内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全区现创有精品居住区45个。
四、科技赋能,强化应用,探索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紧紧围绕“不断增强数字化监管水平,实现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数字化闭环管理”的工作目标,探索推进静安区智慧收运体系建设,在日常垃圾清运过程中引入公交站牌式收运理念,选取干垃圾、湿垃圾、餐厨垃圾定向清运的三条“生活垃圾清运公交站牌式精准报时示范线路”,精准预测清运车辆到达时间,提升垃圾收运服务质量;试点推进沿街商铺餐厨垃圾上门收集作业智慧监管,促进沿街商铺形成定时定点上门分类收集的良好习惯,创新精细化管理途径,引领城市管理向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巡查反馈整改机制,全区居住区、单位、道路及沿街商铺等检查问题通过“巡查一网通”实现“问题及时上传、案件自动生成、任务自动触发、处理及时反馈”的闭环管理,进一步提升了源头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让垃圾分类数字化治理成为可能;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充分运用小区视频监控、垃圾箱房智能设备等技术手段,依法查处居民混投乱扔垃圾行为,有效改善执法活动中现场取证难等问题,1-8月,全区城管执法系统开展执法检查9432次,共检查7885家次小店小铺、餐饮企业、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交通枢纽等各类场所单位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依法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案件839起,行政处罚金额39.87万元。
下一步,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紧扣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好市委书记陈吉宁在调研静安区固体废弃物流转中心时的讲话精神,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勇于担当、创新探索,以静安的生动实践打造上海垃圾分类的城区样本,为奋力谱写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特此报告。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8日

留言咨询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