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
2020年12月9日,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区政府《关于本区“初中再加强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对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全面实施“初中再加强工程”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区域初中整体提升的态势正在形成,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就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审议意见和建议。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逐条分析研究,结合静安教育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由区教育局具体组织推进落实,现就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总书记的讲话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区域“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教育专项的“十四五”规划,要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对标区域“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初中教育的期盼,更加深入的推进初中再加强工程,直面问题,继续探索与区域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初中教育发展举措,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教育品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到2025年,形成教育品牌集聚、教育优质均衡、教育生态优良的全市乃至全国一流优质教育新格局,建设具有时代特征、静安特色的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先行区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卓越教育强区,建设精品教育,迈向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
二、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
近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改革重要文件,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也下发了多项配套实施意见。区政府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周密部署贯彻落实。
继续做好市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2020年12月14日市教委对我区强校工程进行了中期评估,市教委专家组充分肯定了5所实验校强校工作达成情况。下一步将按照校情精准落实各项目标,不断完善发展规划,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区内所有初中要按照《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初中再加强”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继续深化初中再加强工程建设,加强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项目实施,坚持“一校一策”,加强分类指导,聚焦特色强校发展。
(一)延展多元初中集团化办学路径
2020年年底出台了《中共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关于推进集团化和学区化建设的意见》,确立公办初中8个教育集团(含市北初教育集团、彭浦初教育集团、新中初教育集团、风华初教育集团、市西初教育集团、成功教育集团、实验中学艺术教育集团、静教院附校教育集团),将分别采用特色资源抱团发展、委托管理帮扶发展、小初高衔接、名校+新校、校际联合特色传动等不同办学模式开展,进一步强化了优质品牌辐射带动作用。其中,作为同一教育集团,新中初级中学和新中高级中学在区域原有市西中学与市西初级中学联合培养的研究基础上,于2020年12月开启《新中初级中学、新中高级中学一体化多元跨文化能力提升项目》,该项目聚焦多元跨文化能力培养,从学生英语能力测试与质量分析、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手册设计与课例打造、听课评课过程性指导、学科发展专题讲座、教师教育教学培训等方面落实研究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初中学校教育质量再提升。
(二)加强指导监督学校内涵发展
积极推进区域初中教育评价改革,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021年2月26日,区教育局结合“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相关工作,推进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运用。同时,为推进“五育并举”,延展“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立足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区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落实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实施方案》,确立了第一轮“1+4+9+N”规模校的市区梯队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并于2020年12月28日召开了区项目化学习实践的专场展示活动。
(三)推进中考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变革研究
根据上海市中考改革要求,通过专业引领,有重点地进行突破,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内涵发展,促进义务教育提质增效,建立符合国情的教育教学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树立科学成才观念。2020年10月,重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制定《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办法》,建立课程育人联席会议机制,逐步优化以育人为中心的跨部门协同合作工作格局。同年年底,举办静安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成立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加强对初中学段指导,全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同时,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落实静安区红色文化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铭记·传承·致敬——静安区中小学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依托我区99处红色革命遗址,寻访红色印记,宣传红色文化,征集红色教育案例,打造“行走的课堂”,推进“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加强“中国系列”课程建设,其中初中学段共有3门课程入围市级共享课程建设名录。
三、提供初中教育坚实保障
(一)优化空间布局合理配置资源
区政府针对中部地区资源配置结构性问题,尽力盘活教育资源内部存量,将教学点的调整和新建纳入区域改造整体考虑。截至目前,已有11个基础教育学校新建、扩建项目(含久隆模范中学、苏河湾地区完全中学、实验中学、市北初级中学等)正式立项,基本集中在中部地区,另有9个储备项目将根据区内适龄人口流动情况及相关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择机建设。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已在开发和建设中的项目,尽早改善中部4所初中学校(新中初级中学、实验中学、上外苏河湾中学、市北初级中学)都在过渡校舍办学的现状。
(二)加大教师队伍发展鼓励力度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高端教师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和队伍激励保障机制。区教育局在严把入口关的前提下,加大优秀人才招聘、引进力度,探索建设向外省市引进人才、向非沪籍应届毕业生等提供住房补贴、开通人才公寓绿色通道等机制。同时,优化教师编制配备,鼓励教师柔性流动,加大对教育改革重点学校、重要学段学科、关键科研课题的支持力度。
(三)创设宣传平台激发办学活力
借助各级各类宣传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初中建设交流展示活动,分享初中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完善学校治理方式,激发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校开放办学,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格局。为缓解择校压力,加强与对口小学和普通高中的互动交流,创新小初衔接、初高联动的机制。组织“家门口的好初中”专题宣传,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实施“初中再加强工程”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我区将继续加强区域初中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初中再加强工程”落到实处,让静安的初中教育和整体教育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
2021年3月22日

留言咨询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