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彭浦镇政府,各有关企业:
区卫生健康委《静安区落实健康上海行动三年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第17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静安区落实健康上海行动三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健康上海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9〕16号)精神,切实保障《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各项重大行动和举措的有效实施,立足“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区域定位,对接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关注优先发展的健康领域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静安区制定了落实健康上海行动的三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依据健康中国、健康上海2030规划,以促进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预期到2022年,静安区建立与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相匹配、以市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健康资源配置更加优质均衡、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基本形成,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上海前列,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奠定基础,居民健康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二、实施周期:2020年-2022年
三、主要任务
全面实施《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的重大行动。对照部门分工,切实推进各项重大行动的具体工作举措,实现2022年预期目标。
(一)普及健康生活
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和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建立全社会参与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强化医疗机构健康促进功能,将健康科普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发挥医务人员等的专业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居民健康素养和中医药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倡导健康文化。加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设,不断扩大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的覆盖范围和受益人群。贯彻实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实施减盐、减油、减糖、限酒等营养干预措施,开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厅”等建设,在学校、助老服务机构、白领午餐等场所推广营养餐。推进全民健身,建立完善“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推广智慧体育的应用。加大《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宣传力度,推进无烟医院、学校、机关建设,加强烟草危害科普宣传,青少年和成人吸烟率有所下降。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常见心理问题,对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妇女等重点人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急救技能。
(二)优化健康服务
开展人群健康促进行动、慢性病防治行动、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行动、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行动、社区健康服务促进行动和中医药促进健康行动,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加强妇幼健康,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会诊抢救机制。加强中小学健康促进,构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重点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等综合防治,推动中小学不在校内售卖含糖饮料。加强职业人群健康保障,推进功能社区健康服务延伸。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强化残疾预防与康复,建立适应多元健康需求的服务体系。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形成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开展风险评估、健康教育、疾病筛查、随访管理、分级诊疗、综合干预等相关服务。推进癌症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完善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体系。巩固完善传染病防控体系,保持国际一流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救治能力。实施公共卫生体系提升行动,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健康促进等专业机构能力建设。推进饮用水、医疗废物安全等智慧化监管。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完善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的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形成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构建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实现标准化智慧健康小屋街镇全覆盖。全面开展机构与居家相结合的安宁疗护服务。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化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以及重点人群中的推广应用。加快海派中医药传承发展。
(三)完善健康保障
开展健康保障完善行动,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积极落实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持续优化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保障和监管目录,不断调整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加强对药品、耗材价格监管。推动养老机构纳入长护险范畴,减轻失能老人经济负担。加强执法联动,推动多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开展联合执法,确保医保资金的规范使用。
(四)建设健康环境
开展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病媒生物监测和防制体系,巩固国家卫生区、镇创建成果。开展健康街镇、健康居委示范创建。推进社区、单位、学校、家庭等健康细胞工程。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水平,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构建安全的食品环境,完善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智慧监管平台,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监管。加强市民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建设覆盖社区、单位的综合性科普宣传阵地。实施交通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推进慢行线、无障碍环境建设。树立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倡导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座椅、佩戴头盔等行为,强化交通安全宣讲,倡导全民参与,共建文明交通。
(五)发展健康产业
开展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推进符合区域特点的健康服务业聚集发展。培育社会办医品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发展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特色化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进入老年医疗、护理、康复等领域,支持薄弱专科发展。鼓励有实力的医疗机构瞄准医学前沿,大力推动符合伦理、成熟可靠前沿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转化机制建设。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鼓励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聚发展,在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推广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发中医药文创产品和健康养生旅游产品。
(六)提升健康能级
开展健康信息化行动、长三角健康一体化行动和健康国际化行动,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推进健康服务信息互联互通互认,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初步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护理”等互联网健康服务体系,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服务,提升居民体验。开展“智慧卫监”信息化项目建设,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方式。支持机器智能辅助个性化诊断、精准治疗辅助决策支持、辅助康复和照看等技术研究,促进智慧医疗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等领域的交流协作。加强与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等交流合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四、 重点建设项目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努力提供高品质健康服务,实施周期内重点推进以下建设项目。
(一)打造健康文化新风尚
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在健康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和尊医重医良好社会风尚的宣传力度。建立全媒体健康科普信息发布机制,积极参与推广各类新媒体科普节目《健康公开课》、“医师讲堂”、“精品讲座”等,打造青年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品牌。培养健康科普优秀人才、示范案例。探索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个性化健康指导。推进健康知识普及与文明创建、党建活动、文体活动的深度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健康科普基地、开展市民体验等,培育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牵头部门:区卫生健康委、区委宣传部、区机关党工委、区教育局、区体育局、区文化旅游局、区红十字会,配合部门:各街镇、静安区医学会)
(二)构建区域“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切实推进互联网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广应用重点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数据平台,逐步实现预防-治疗-护理-康复闭环管理模式。不断推广、优化“上海健康云”、“健康静安”信息系统,探索“医、防、养、康、护、药、保”一体化服务平台,提高居民智慧服务感受度,支撑市民自主开展健康管理。深入开展健康大数据的应用研究,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开展综合性“健康评估”,实现签约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依托信息技术,化解监管难点,推进“智慧监督”模式助力健康服务业规范发展。(牵头部门:区卫生健康委、区科委)
(三)提升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整合服务能力
加强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疗联合体建设,树立5-10个优势专科品牌,推动区属医疗机构整体能力提升,并探索产学研用转化。支持重大创新项目,探索推动以骨骼肌和腱膜组织为攻关方向的再生实验室应用转化研究。完善区域医疗中心公共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内部医防融合以及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协调联动,提升区域传染病、慢性病、妇女儿童保健等工作效能。坚持大专科小综合传统型中医院的发展方向,建设一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按照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标准,大力推进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促进中西医临床协同,深化中医药健康服务文化基地服务内涵。(牵头部门:区卫生健康委)
(四)建立基本完善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
以街镇为主体,以建设健康街镇为抓手,形成社区大健康工作格局,加强部门融合、资源整合与服务联动。精准对接居民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市民健身中心、社区学校等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大力推进社区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覆盖生命全周期的社区健康服务。试点建设“六个一”:一张社区健康服务清单,一个人人拥有的居民健康账户,一套多层次社区健康宣教体系,一套多元参与的供给机制,一个统一的社区健康智慧平台,一套社区健康评估监测机制。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时、延伸服务,有效响应市民实际需求。提升医养结合深度和广度,促进养老机构住养老人都能获得符合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广静安特色“两基全程”中医药服务,提升中医药技术在社区健康服务中的应用。建设科普站点、急救分站等,加强食品安全、应急救护等知识和技能普及。深化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设,促进多元化、规范化发展。大力引导和培育社会健康服务机构或组织参与社区健康服务。对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人员开展针对性岗位培训,提升综合技能,增进队伍融合,建设“能力复合型”的社区健康服务队伍。(牵头部门: 区卫生健康委、区地区办、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红十字会,配合部门:区科委、区妇联、区残联、各街镇)
(五)聚焦功能社区重点人群健康促进
以健康学校建设为载体,加强医教结合、体教结合,开展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和措施。落实近视、口腔、心理、体质健康、烟草危害等监测和干预,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推进中小学“食育”行动,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以健康园区、企业建设为载体,落实健康体检制度,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管理。针对工作压力、肌肉骨骼疾病、超重肥胖等新型职业病危害,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延长服务时间等手段,提供包括健康科普、体育健身、中医保健、心理疏导、营养指导等综合性健康服务,鼓励职业人群开展健康自我管理。(牵头部门:区教育局、区总工会、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区体育局、市北高新管委会,配合部门:区商务委、各街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由区健康促进委员会统筹推进健康上海行动在本区的组织实施。组建各专项行动推进工作组,负责具体行动和举措的有效实施。聘请相关领域专家为本区项目的推进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区健康促进委员会要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全体会议、专题会议等。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本区健康上海行动实施方案通力合作、各负其责,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有序推进。
(二)加强监测评估,推进有效实施
区健康促进委员会负责统筹领导考核评估工作,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要对照考核指标和监测指标,建立定期监测评估和考核评价机制,以现有统计数据为基础,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对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和专项行动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年度监测,并根据区情实际适时对各项指标进行调整完善。各部门、单位要深入研究健康上海行动截至2022年的各项指标任务,确保有序推进,完成目标任务。健康上海行动的执行情况将纳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考核内容。
(三)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支撑体系
切实推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探索建立重大项目、重要措施的健康影响评估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和支持引导,确保各项行动落实到位。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健康筹资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和企业投资健康领域,对关键技术、重大专项给予支持。持续实施医学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加强高端医学人才和优秀青年医学、公共卫生、健康促进、卫生管理等人才培养力度。
(四)加强宣传倡导,动员各方参与
加强各项健康行动的宣传推广、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培育全社会的健康文化,形成“人人行动、人人受益”的社会共识。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推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弘扬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增进社会各界对医学事业、医务工作者的理解、尊重与支持。
附件:静安区落实健康上海行动考核指标
附件
静安区落实健康上海行动考核指标
序号 |
指标 |
2022年本区目标值 |
1 |
人均预期寿命(岁) |
保持发达国家水平 |
2 |
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岁) |
≥70 |
3 |
婴儿死亡率(‰) |
保持发达国家水平 |
4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保持发达国家水平 |
5 |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
保持发达国家水平 |
6 |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
≥99.6 |
7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33 |
8 |
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人数(万) |
2.5 |
9 |
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 |
实现 |
10 |
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 |
实现 |
11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m2) |
0.69 |
12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
45 |
13 |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20 |
14 |
产前筛查率(%) |
≥90 |
15 |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
98 |
16 |
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 |
-- |
17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 |
≥50 |
18 |
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 |
100 |
19 |
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小时) |
≥1 |
20 |
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 |
100 |
21 |
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
≥80 |
22 |
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比例(%) |
≤4 |
23 |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 |
100 |
24 |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0 |
25 |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
82 |
26 |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
82 |
27 |
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 |
≥32 |
28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卫生站点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 |
100 100 |
29 |
以街道(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99 |
30 |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7 |
31 |
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
9 |
32 |
千人口全科医师数(人) |
0.6 |
33 |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
-- |
34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80 |
35 |
受污染地块及耕地安全利用率(%) |
100 |
36 |
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100 |
37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24.5 |
38 |
主要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 |
≥98 |
39 |
药品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 |
≥98 |
40 |
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
-- |
41 * |
全区为老助餐服务点数量 |
100 |
42 * |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比例(%) |
≥95 |
43 * |
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 |
100 |
44 * |
无烟学校(中小学)覆盖率(%) |
100 |
45 * |
无烟医院覆盖率(%) |
100 |
46 * |
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 |
99 |
47 * |
全区养老机构纳入长护险比例(%) |
75 |
注:1-40为市级考核指标,其中“--”表示无区级数据;41-47为本区新增考核指标。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