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
2018年10月17日,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区人大常委会《上海市水资源管理若干规定》执法组所作的《关于检查本区贯彻实施<上海市水资源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情况的报告》。常委会就进一步推动《若干规定》在本区的贯彻实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下面就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
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完成任务
截至2月底,市政府与本区签订的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2016-2020)项目清单所列的22个项目中,3个工程项目已完成2项,19个管理项目已完成15项。目前,推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列入2019年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中,下一步将根据工作任务清单制定《静安区2019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明确项目职责分工,全力推进剩余的1个工程项目和4个管理项目,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一)加快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坚定决心提升城市供水质量,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是保障供水安全,解决居民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自2014年启动以来,全区致力于从“供上水”进化到“供好水”。一是坚持“全过程”改造,结合各小区实际管网情况,因地制宜推进二次供水全流程改造。在1598.4万平方米符合改造条件的居住小区中,目前已完成改造1521.14万平方米,共约350个小区完成设施改造及委托管理工作,实现供水企业管水到表的目标。剩余小区由于房型限制、居民意见不统一、涉及总表分装等原因暂无法进场施工。在完成改造的小区中,已有1413万平方米移交城投水务集团接管,移交接管率93%,其余正在抓紧办理相关手续。二是推进“老问题”解决,关注历史遗留问题,2018年结合成套改造解决了彭三小区、柳营路319弄等一批合用表小区的工作。三是搭建“全方位”管理,加强工作协作,改造完成的小区基本都移交供水企业接管,负责养护、清洗、检修等工作,逐步建立专业化管理平台。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落实移交接管责任,督促小区物业、业委会等履行二次供水设施周边环境的日常巡查、突发事件的前期应急处置等相应职责。
(二)加快雨污混接改造
坚定决心攻坚“雨污水管道混接”这个“硬骨头”,推动水环境“全生命周期”治理。在完成11个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截至2月底,全区174处雨污混接点已完成改造89处,其中5处市政管道及63处沿街商户雨污混接改造已全部完成,39处企事业单位雨污混接处已完成改造11处,67处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已完成改造10处,其中3处已完成验收并录入市级平台。下一步,将加速推进改造力度,力争2019年完成全部85处雨污混接改造。尤其是针对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将实行区建设管理委、区房管局双牵头,在尽可能结合住宅修缮工程都启动雨污混接改造的同时,对暂时无住宅修缮工程计划的雨污改造混接点位,先行实施住宅小区外部截流改造,力争完成57处住宅小区、28处企事业单位雨污混接点出门管改造。
(三)加快排水盲区消除
坚定决心提升城市排涝能力,暴雨后引发的城市内涝易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公众与媒体对城市内涝的“积水潭”现象越来越敏感。在对侯家宅区域封堵污水管道口的基础上,为解决南何支线铁路南侧的排水出路问题,我区在少年村路道路大修时安排同步实施排水管道工程。在南何支线铁路穿越二根DN1000雨水和DN300污水排水管道工程,合计新建DN600-DN1000雨水管道约520米,DN300污水管道约460米,并同时解决武装部和幸福村雨污混接问题。目前工程已完工,正进行验收。
二、加强执法监督,严惩违法行为
(一)加强日常监管
坚持监管高压态势,保持检查常态化不放松。按照《上海市水资源管理若干规定》、《上海市环保条例》等规定,通过现场监察、双随机抽查、涉水信访办理等方式,对纳管排放一类污染物、有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排水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自2018年起至2019年2月底,共出动1115人次,执法检查328户次,办理废水信访投诉热线工单27件,立案3起,做出行政处罚决定3起(2家雨水口排污、1家废水超标),罚款41万元。同时,还结合河道整治与养护,开展河道水务执法,共检查89次、178人次,立案5起,结案5起,罚款6万元。此外,还开展建筑工地泥浆水排放执法检查162人次,立案2件,行政处罚合计28万元,共督查整改建筑工地排放泥浆水违规排放事件11起。处罚结果均通过上海静安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
(二)加强联合执法
坚持凝聚合力执法,强强联手打击违法行为。一是进一步巩固部门联动执法力量。制定《静安区中小河道综合整治联合执法工作方案》,区建设管理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组织开展中小河道巡查专项执法、分流制区域汽修及餐饮行业专项执法、建筑工地泥浆排放专项执法、河道排污口专项执法等各类专项整治工作,自2018年至2019年2月底,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8次。二是进一步增强涉水类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落实生态环境与水务建立的联动执法机制,两部门间认真执行工作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和案件移送制度,共发送并反馈协查函3件,涉及信访处理、案件查处等各类工作,移送案件2起。三是进一步利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利用航拍网格化管理平台、手机APP端,GPS定位等手段增强河道检查频次,及时发现河道中发生的问题并迅速处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执法力度和执法频次,综合运用执法手段,形成严格执法、协同执法的工作局面,对沿河违法排污、危害水环境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三)加强监督考核
坚持压实河长制责任,统筹解决水资源各类问题。自2017年成立静安区河长制领导小组以来,区河长办严格按照市河长办的工作要求,全面完成“四个到位”的工作任务,即组织体系和责任制到位、河长制工作方案到位、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到位。在原有的基础上,区河长办2018年持续发力,完成消除黑臭河道“一河一策”的复核论证;完成《静安区苏州河四期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河一策”方案》的编制;摸清了劣V类河道水体底数,查找并分析了水质不达标的原因,研究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形成了我区消除劣V类的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同时,区河长办对各街镇、企业河长办强化了督查考核,各二级河长办均按要求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和相关的配套制度,配备了工作人员,设立了监督电话。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夯实河长制基础性工作,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推动本区水环境实现根本性改善。
一是推动河长办实体化运作。持续研究和深化河长制的落实,根据市河长办要求,推动河长办实体化,相关委办局、街镇派员入驻河长办,协同推进水环境治理。加强各级河长实质履责,实现机构、人员、制度、效率全面到位。二是推动河长制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各级河长办、相关部门的督查考核,督促各单位加强同市级条线部门的沟通,将各单位报送的内容质量和准时性纳入考核并定期进行通报,监督各相关部门、街镇对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三是推动河长制示范性建设。开展天目西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的示范标杆创建,同时以此为辐射,鼓励有创新、有特色的做法推广到全区。提高所有街镇二级河长办的履职能力,街镇河长参与到“一河一策”编制中。
同时,还要以2020年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为目标,积极推进河道水质提升工程建设,计划2019年完成至少2条河道的消除劣Ⅴ类的任务,力争完成3条河道消除劣Ⅴ类的任务。
一是聚焦水体水质抓好提升。引入多家企业多种技术对水体水质进行修复试验,以“高效果、低影响”为原则,综合比较水质提升效果、对周边居民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择优在全区河道推广实施。目前,中国环境科学院已对走马塘、西泗塘—俞泾浦提出了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的可行性研究方案,预计走马塘、西泗塘—俞泾浦将各投入三千余万。二是聚焦泵站放江抓好提升。针对泵站放江后水质变差的问题,对放江口周围水体进行处理净化。如同瑞环保公司将对东茭泾—彭越浦相关问题的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提出实施方案。
三、塑造美丽河岸,打造幸福城区
(一)增加河湖水域面积
聚焦水域责任,确保完成任务。据市政府与我区签署的目标责任书,我区2020年的河湖面积应达到0.6603平方公里,河湖水面率达到1.8%。在全区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开展河道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拓宽了河道水体,增加了河湖水面积。根据市水务局的有关航拍解译数据,目前我区河湖面积已达到0.6961平方公里,河湖水面率达到1.89%,已超额完成了2020年的任务。今后要严格控制填堵河道的行为,确保水面积只增不减。
(二)推进沿河景观建设
聚焦滨水空间,改善河岸环境。在完成东茭泾(场中路—区界)绿地建设工程、完成彭越浦(灵石路—汶水路)样板段的绿化建设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河道环境,2019年计划进一步实施西泗塘西岸环境改造(二期)工程,该工程位于临汾街道范围内,涉及河道长约1506米,改造面积约为14437平方米,主要内容有种植绿化7628平方米,改造硬质铺砖5653平方米,新建改建护栏2002米,新建人行桥311平方米,并增设景观亮化工程、廊架、景观小品等设施,进一步为市民提供亲水休闲空间。
(三)加快苏州河岸线建设
聚焦苏州河静安段,提升苏河两岸功能品质。一是抓好苏州河两岸贯通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已列入2019年区政府重点工作中,目前已完成苏州河两岸贯通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根据该方案,苏州河两岸贯通工程需要投资3.8亿元,整个工程计划2020年完工,工程完工后将打通天目西路至恒丰路的多个节点,形成连续通畅的公共安全和滨水空间。二是抓好苏州河四期支流综合整治工作。2019年计划实施四项水利专项工程并争取年内完工。其中,继续推进2018年结转的苏四期支流综合治理工程:目前,西泗塘—俞泾浦工程已开工建设,力争上半年完成建设任务;东茭泾—彭越浦工程正进行施工招投标,同时积极准备项目前期腾地,力争上半年开工,年内完成建设任务;走马塘工程项目行政许可已获批,正在办理施工方案行政许可,计划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另外,今年新增的夏长浦东岸应急抢险工程已完成前期手续并开始实施抢险,力争上半年完成建设任务。
特此报告。

留言咨询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相关文档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