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饾版彩笺,品千年文韵!这场艺术展邀您共赴纸上风雅

即日起至11月16日,“笔韵芳华•中国饾版彩笺艺术展”在千彩书坊展出。欢迎前来观展,在一笔一笺间,触摸历史温度,品味千年文韵。

书信是全球人际交流的通用形式,具有普遍性和生命力。信札在古代中国又称为尺牍、书简、尺素,与质材、文字、书法一道,承载了历史、艺术和人们的深厚情感。
最早的信以竹木简帛为载体。随着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西晋时的陆机已将《平复帖》(信札)写于纸上。据记载唐中期的诗人、才女薛涛开创了“薛涛笺”,确定了半尺见方的规制,并以植物汁液染色,增强了笺的情韵和雅趣。文人墨客诗抄其上,成为一大时尚。明代在唐人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引入饾版技术(现称木版水印),辅以拱花,开始了成批量套版彩印。
彩笺形式载体的丰富,提升了明清及近代文人情感交流、书写艺术以及收藏的兴趣,使思想、文学、文献以及书法艺术得到了历史性留存。近些年信札以及笺纸相关的研究、展览、出版日趋增多。手札和彩笺以小见大,意美双辉,是我国旧时文人的最爱和笔底芳华。

此次展览包括9家机构提供的94套438幅笺品,首次汇集供人欣赏。由荣宝斋、朵云轩等7家机构提供的非遗彩笺54套333幅;还有荣宝斋原版《十竹斋笺谱》、朵云轩《萝轩变古笺谱》这两部划时代的笺谱。

这次还展出了宋庆龄定制的宣纸彩笺五张,风格现代,中西融合,格外别致。这些展品以及非遗机构的存在,反映了我国保存饾版及制笺的成绩。还有深圳寄梅堂所藏部分尺牍仿真件30套30通47幅,包括蔡元培、马君武、马一浮、启功、巴金、潘伯鹰、张謇、汪东、沈曾植、邓云乡、郭沫若、赵元礼、丁立钧、俞樾、袁桐、李天马、李煜瀛、屠倬、台静农、罗继祖等三十位名家花笺类信札。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长青文化专项基金提供沪上名家诗抄10套24通58幅。由刘小晴、周志高、丁申阳、徐建融、徐云叔、乐震文、刘一闻、吴继远书写。这些名人手札与彩笺融合产生了典雅的意境,展现了书法美和彩笺美。

展览信息
展览主题:笔韵芳华•中国饾版彩笺艺术展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11月16日(10:00-17:00)
展览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底楼千彩书坊
主办单位:
千彩书坊
上海嘉诚收藏艺术研究中心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长青文化专项基金

协办单位:
上海市静安区图书馆
文人的彩笺世界
作者:慧楠

一纸方寸间,千年风雅史
纸上有春秋,笺里藏山河。当墨痕浸润彩笺,方寸之间便承载起中国文人数世纪的情感密码与美学追求。这场展览将带您穿越时空,走进从唐代薛涛到民国张爱玲的彩笺世界,感受那些在纸上传奇与人间悲欢。
笺纸源流:从薛涛巧思到明代巅峰
笺纸之艺,始于文人雅士对书写美学的执着追求。早在唐代,蜀中才女薛涛便以敏锐的艺术直觉,在成都浣花溪畔开创了制笺新风。她嫌市面纸张尺幅过大,不宜题诗,便指导工匠“特制深红小彩笺”——尺寸精巧,染以十色,尤以“深红”一色最为惊艳,史称“薛涛笺”。
薛涛取浣花溪清流,融芙蓉花作染料,以涂刷技法革新传统浸染工艺。十色花笺如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浅云等,在文人圈中风行一时,成为“诗笺”典范。
笺纸艺术至明代达到鼎盛。晚明金陵孕育出两部彩笺之作——《萝轩变古笺谱》与《十竹斋笺谱》。十竹斋主人胡正言创造性地运用“饾版”与“拱花”技艺,将笺纸艺术推向三维境界。
“饾版”以分版套色呈现绘画的层次渐变,“拱花”则通过凹凸压印产生浮雕效果。这些技艺使笺纸上的山水花鸟跃然纸上,方寸之间竟显大千世界气象。
纸上传奇:文人精神与时代印记
笺纸不仅是书写载体,更是文人精神世界的微缩景观。梅兰竹菊笺寄托君子品格,山水笺承载林泉之志。一方笺纸上,画意与诗情相映成趣。
清代金石学家吴大澂将珍藏的“龙节”古器拓印制笺;民国时期,齐白石等大家亲绘笺稿,使笺纸成为文人画的延伸。宋庆龄先生委托朵云轩特制彩笺,图案融合中西传统花卉,相映成趣,文人自制私笺蔚然成风。
笺纸亦如社会变迁的晴雨表。鲁迅在《北平笺谱序》中慨叹清末笺纸“渐失旧型,复无新意”,映射出国运衰微下的文化困境。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越来越多的现代图像呈现在花笺韵脚间。
彩笺余韵:从文人案头到文学意象
在笺纸的现代传承中,张爱玲赋予其独特文学意象。她在《金锁记》中写道:“三十年前的月亮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朵云轩信笺由此成为时光与伤感的永恒隐喻。
张爱玲最早的小说便诞生在一张笺纸上;而《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对“仿古信笺”的描写——“白纸上印出微凹的粉紫古装人像”, 正是彩笺艺术在文学中的永生。
展览使命:复活传统,对话当下
今日我们重拾彩笺艺术,并非怀旧之情的简单宣泄。本展览通过多维度展现笺纸的永恒魅力。并辅以名人信札、诗抄,旨呈现在版本、印刷、递藏与审美上的多重价值。
展览意在阐释笺纸如何从书写载体升华为艺术珍品,“名人信札”、“定制专属笺”等展现“笺素相发”的完美境界。
花笺不仅是风雅玩物,更是穿越时空的历史切片,忠实记录着古代的社会生活与人文万象。当代艺术家在古笺上的再创作,激活传统的现代生命力。可见传承从来不是独行,而是让更多人的汇聚。
笔底芳华,纸上春秋。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对传统笺纸艺术的巡礼,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人对话——当我们在数字洪流中重新触摸这些带着温度的花笺,触摸的是中国人从未断绝的审美基因与精神故乡。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