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公共文化服务赋能文旅商体展融合高质量发展 | 做精触达,做强品牌,做实融合
肖鸣亮 摄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静安区文化旅游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促进文旅商体展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品质化水平,提升市民群众参与度、感受度、满意度,努力打造“静安样本”,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作出探索和贡献。
回顾去年,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工作紧密围绕“国际静安 卓越人文”的发展愿景,充分发挥静安独特资源禀赋与核心功能优势,以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以文化软实力提升促进城区能级提升。
01
做精触达:
被“秒光”的小课程透视有效大美育
"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紧贴儿童需求
截至2024年底,静安区共计20个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实现区域全覆盖。其中静安区文化馆推出的“巴西柔术体验”课程,线上发布仅5秒,名额被秒光,这也是自2016年市民艺术夜校创办以来,首门由外籍老师授课的课程。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四梁八柱”的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全年开展市区各级各类配送活动2万余场,文艺指导员授课近1.3万课时,全年服务触达1500余万人次。
比如,打造少年儿童“美育第一站”的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与服务。静安区完成石门二路街道未央学馆等9个街道(镇)10个点位建设,累计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超600场,服务逾10万人次。成立相关共同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牵手南京西路商圈的GAP门店,将二楼部分区域改造为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也成为一次大胆尝试。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也设立了“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以“戏剧可阅读”为主题,呈现新特色。
此外,专业艺术师资也触达静安群文团体建设。静安区有各类群众文化团队近800支,成为开展群众文化的主要力量。今年开展“小荧星牵手大‘民’星艺术公益课程配送项目”,充分发挥小荧星集团艺术教育、艺术创编优势,面向全区14个街镇合唱、舞蹈、戏剧表演等文艺团队骨干带头人,通过大师分享、课程实践、作品学习等多元方式展开培训,提升文艺骨干带头人的教学能力、创编能力,以及团队运营能力。结业式“大比武”环节通过线上直播,观众超万人。
文化赋能,共享文旅领域创新发展成果。2024年,静安区在建设高质量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涌现出“超级IP首发地打造次元盛典——静安大悦城成为年轻人的大本营”等年度“十佳文旅品牌”;上海歌剧院院长、一级指挥许忠等年度“十佳文旅之星”,活动形成了典型引领、社会共建、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旅游示范效应。
“文化润城”美育双向奔赴共融共建共享。“文化润城 艺术共享”系列活动也让专业美育资源进一步浸润园区商圈、企业楼宇、社区空间,满足各类人群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上海歌剧院成为静安文旅首家“文化润企”战略合作单位,歌剧院的艺术家们为企业代表送上情景音乐会版歌剧《贾尼·斯基基》,带领参观上海歌剧院,感受建筑和艺术的无穷魅力。“领进门”再“送上门”,上海歌剧院与上海爱乐乐团等优质文艺院团机构走进市北高新园区、金融街、演绎新空间等,为企业职工和文旅爱好者献上文化盛宴;在大悦城“银河演绎星空间”驻场演出的萌奇文化传媒主创团队,走入14个街镇,以沪语方言、非遗滑稽戏曲的形式传播独具魅力的上海本土文化。
02
做强品牌:
“艺术苏河”牵引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
“艺术苏河”社会大美育品牌成为静安美育新高地
“艺术苏河”成为静安区的美育新高地。静安苏河湾地区是中心城区独有的“一河两岸、中西合璧”滨水活力中枢,静安深耕“艺术苏河”社会大美育品牌,致力于将艺术美育融入城区美好生活,通过政府邀约、共建共享、创新形式,打造了一系列面向基层群众提供优质文化资源、产品和服务的项目,实现了面向全域、触达全民的美育新模式。
“艺术苏河”整体形象宣传推广,拓展新媒体平台资源,上线苏河湾水岸VR导览地图,实现“5G+VR导览+苏河湾故事”等数字文旅云服务模式;拍摄纪录片《艺术苏河》第一季和第二季,口述者有文化艺术家和普通市民,有年长者也有90后,有本地人也有异乡人,通过讲述故事让人多维度地了解苏州河。
“艺术苏河”发布全域地图,拓展朋友圈,推出“艺术苏河”展演季活动。去年,苏州河畔多家艺术机构与画廊聚焦精品力作,展示现当代艺术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趋势,50余场艺术展览闪耀于此。
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也首次在苏河湾商圈落地“戏剧任意门”艺术装置,打造艺术互动新场景;静安音乐节响彻苏河湾;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活动首次落地苏河湾,茶香飘满苏河两岸;石库门弄堂风情游、静安国际雕塑展等,全年吸引近千万人流聚集,曝光数突破3千万。
新空间新载体,也让“以节惠民、以节促市”成为可能。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静安音乐节、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金秋都市游、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和静安国际光影节等活动均是静安的特色品牌。静安聚焦“大消费”“大民生”“大展示”办节理念,以“乐游上海 乐享静安”为主题,充分发挥文商旅体展对城区经济发展的赋能和牵引带动作用,将节庆品牌影响力导入商圈、商区,与市场消费精准对接。节庆活动参与人群超700万,创造了“1亿+”的曝光量,商圈销售同比上升26%,参与企业实现投入产出和品牌价值双增长。
静安戏剧谷首次推出“剧目补贴+绩效奖励”机制,《爱情神话》《887》等24部剧目104场展演引“爆”市场,首次在地铁二号线推出“戏剧专列”,形成演艺市场的“静安现象”。首届静安音乐节,超过200位国内外艺人分别在静安公园、百乐门两大主会场,兴业太古汇等4大商圈分会场,演出50场次,吸引近400万中外市民游客现场参与。
第二十九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活动,首次打造《全城搜“茶”令》打卡地图,以政府补贴、品牌让利,发动各潮流茶饮店铺共同参与活动;汇聚区域内文旅资源,覆盖全城举办各类展示、比赛、微游、旅拍等茶文化主题活动;首次邀请中外游客赴苏河湾天后宫、慎余里、南京西路张园开展弄堂风情游,体验老上海弄堂文化魅力,了解历史建筑的背后故事。
作为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主会场,静安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展现了28场建筑3D投影秀,国内外26家知名企业带来的19件作品中有9件全球首秀。2024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于展期内举办了30余场公共活动,与观众共同谱写一首“空间协奏曲”。
静安持续做强非遗文化大IP,推动非遗进社区
“苏河湾”之外,静安持续做强非遗文化大IP,借由非遗讲述中国故事。
静安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受邀参加2024法国里昂世界技能大赛,技惊全场;龙凤、雷允上等非遗品牌还相继入驻静安商旅新地标——阿丽拉酒店,与酒店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非遗体验成为来沪商旅住客礼遇,让“指尖技艺”创造性转化为“城市好礼”,实现静安非遗创新性发展。
当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打花棍和耍石担石锁等非遗项目出现在《非遗里的中国》上海篇中,节目一经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获全网曝光人次9.3亿。这对于静安区的48项国家级、市级和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与创新有重要意义。
持续推动非遗进社区,静安区在原有“非遗梦工厂体验课程”“名医荟非遗”传统医药讲座基础上,探索“中医药+文旅”“非遗+网红”的跨界融合,让传统中医药各流派传人、主任医师走进商圈楼宇,服务青年白领。
03
做实融合:
社会共创助推文旅产业消费
静安发力推动优质文旅资源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构筑城区发展新优势。“静安出品”电影《狗阵》成为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唯一获奖的华语电影;静安影视企业出品,在静安实景拍摄的《繁花》获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5大奖项;以静安区影视企业为第一出品方或联合出品方在上海立项的电影累计近300部,票房收入近150亿元,稳占“上海出品”票房半壁江山;影视电竞产业政策累计支持影视项目近300个,拨付专项扶持资金超1.5亿元。
静安是全市乃至全国最早发展电竞产业的城区之一,为电竞行业发展提供土壤,引领电竞风潮,共谋发展篇章,锻造“全球电竞之都”核心区。2019年在全国率先发布电竞产业专项扶持政策。2024年制定了升级扩容的3.0版电竞产业政策,对企业的集聚发展、游戏研发制作、技术能力提升等给予专项支持。经多年培育和孵化,形成灵石中国电竞中心,大宁中心广场和珠江创意中心等多个以电子竞技产业为核心的市级文创产业园区,注册的电竞、游戏类企业近百家,囊括了拳头游戏、艺电等头部厂商企业,英雄电竞、腾竞体育等头部赛事制作公司,EDG、JDG等知名电竞俱乐部,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整的电竞产业生态圈和生态链。通过举办“上海电竞大师赛”“全球电竞大会”“创新游戏大赛”等,提升电竞产业整体能级,成为引领全球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去年8月在静安体育中心举办iQOO杯总决赛,同步举行游戏嘉年华,吸引了全国各地超4万名粉丝打卡,成为“电竞与实体业态同频共振”的新样本。
与此同时,立足“环上大”资源优势,静安着眼打造创作、科技、人才、资金、国际等核心要素高度集聚,编剧、视效、后制、融资、衍生等高端环节高水平发展的“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核心区。“影视资源要素富集区”的特点更加清晰,“静安出品”特色更加凸显。2017年,静安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影视产业专项扶持政策,2021年,出台了2.0升级版产业政策,简称“静九条”。2024年,形成3.0版影视产业政策,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聚集度。目前集聚了博纳影业、爱奇艺影业、上海影视等一批知名影视公司。静安区影视产业具有集产业孵化、影视教学及先进技术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点,作为区重要的影视产业载体“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经多年发展逐步建设成为“以全球化电影后期制作为核心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
推动文旅产业能级大步提升的同时,注重让更多人共享静安文化发展成果。自2014年首次推出“5元看大片”,10年来已累计服务170万人次,累计放映近千部国内外佳作,是最受市民欢迎、最接地气的公共文化品牌项目之一,市民满意度第一。
此外,静安以文化发展资金项目为抓手,助力社会力量参与高品质文旅商体展融合。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静安公共文化建设,普及社会大美育,保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2024年度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了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活动、文化遗产保护、美育品牌建设等四大领域,共资助项目34个,鼓励和支持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的文化项目,为静安区的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做强消费,点燃增长新引擎。静安区结合国际光影节、上海旅游节和国际体育潮流文化节等国际性节展赛事,发放涵盖住宿、展览演出、酒店下午茶等文旅消费券共计26.8万张,消费券覆盖区内245家酒店,既有宝格丽、马勒别墅、阿丽拉、璞丽等高端酒店品牌,也有汉庭、全季等连锁酒店;覆盖15个演出、展览场馆,近80项演出展览产品,既包括《不眠之夜》、 ERA 时空之旅等,也有脱口秀、元宇宙展览等热点内容。此外,活动还设立线上直播间,让观众沉浸式体验静安的年轻态、烟火气、时尚味,把线上观众转化为线下活动参与者,转“流量”为“留量”。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