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德里》微缩模型展踏春开幕!红色秘密等你来探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
最期待的莫过于
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的到来!
2021年4月,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大戏非虚构戏剧《辅德里》将在上海大宁剧院首演。除了用舞台剧追忆这段红色往事,上海静安区以拉动中共二大会址为核心的五星计划还包含高清戏剧电影、红色文创集市、微缩模型展及出版物。
其中率先亮相的是
坐落于静安寺商圈安义路上的
静安区旅游服务中心
于4月7日迎来了
《辅德里》微缩模型展开展!
《辅德里》 微缩模型展
展览时间:
4月7日-4月16日静安区旅游服务中心(安义路63号)
4月23日-4月26日上海大宁剧院
指导单位: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
出品单位: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宣传部、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
联合出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制作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联合制作:仙童国际戏剧文化(北京)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静安区旅游服务中心、上海大宁剧院、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
学术主持:管怀宾
策展人:牟森
展览设计:赵炟、梅悦子
展览平面设计:屈琬莹
海报设计:梅悦子
统筹:常远、屈琬莹
参展艺术家: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2018级本科生:赵炟、陈书阁、陈思帆、陈雨桐、董雨萱、樊纪雯、高泓烨、顾嘉晨、蒋雨虹、廖伊婷、林红柳、林扬、欧阳可心、欧杨心怡、钱依琳、裘书雨、吴泓华、徐舒展、袁丹、张宇畅、周茉
展览免费,欢迎前往观展哦!
展览以场景微缩模型为媒介手段
选取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前后的
16个历史瞬间
展现命运瞬间的
现场感、戏剧感、神圣感
△摄影:徐弋洲
★ 石库门的红色秘密 ★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的石库门见证了党的风雨征程。1921年7月30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树德里石库门召开,突遇不速之客,参会人员即刻撤离至嘉兴南湖;1921年10月4日,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在铭德里家中被捕,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所在地;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辅德里召开,在党的历史上书写了包括《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内的七个“第一”。
1921年7月30日。上海树德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作者 钱依琳 周茉
制作 钱依琳 周茉
摄影 王若兰
1921年10月4日。上海铭德里。
陈独秀第三次被捕。
作者 林红柳
制作 林红柳
摄影 屈琬莹
微缩模型利用了灯光、剪影、镜面等多种手段,体现了建党初期的危机与紧张感,以及石库门中延绵不绝的建党历程。从一大到二大,从建党到党建,上海的老弄堂石库门中走出了无数革命先驱。
1922年2月20日。上海辅德里。
平民女校创立。
作者 董雨萱
制作 董雨萱
摄影 王若兰
1922年7月16日。上海辅德里。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作者 高泓烨 欧阳可心
制作 高泓烨 欧阳可心
摄影 屈琬莹
《辅德里》微缩模型展除了展现石库门中的历史瞬间以外,更是通过微缩模型与手提箱结合的手段,重现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的传奇故事。1927年冬,张人亚将党的文件交给父亲,暂埋在张人亚宁波霞浦老家后院的草棚,之后张人亚再也没有回来;2017年6月30日,党章诞生95周年之际,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展出张人亚交给父亲保存的首部党章的最善本复印件。
1922年7月23日。上海石库门。
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诞生。
作者 樊纪雯 裘书雨
制作 樊纪雯 裘书雨
摄影 屈琬莹
1927年冬。浙江宁波。
张人亚将党的文件交给父亲。
作者 顾嘉晨 徐舒展
制作 顾嘉晨 徐舒展
摄影 王若兰
以手提箱为线索,党章守护者张人亚与党章的命运紧紧串联。党章诞生与印刷厂相结合,意味着革命火种的传播,革命之火,生生长流。
模型还以张人亚老家后院为创作场景,用黄昏的光影对比体现悲壮神圣之感。同时,模型将张人亚生前珍贵的活动影像和中共二大纪念馆党章墙并置在同一空间,使党章守护者与党章产生时空对话,向历史致敬。
1928年5月1日。湖北武汉空坪刑场。
向警予就义。
作者 林杨
制作 林杨 常远
摄影 王若兰
2017年6月30日。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珍贵党章版本首次展出。
作者 陈思帆
制作 陈思帆
摄影 王若兰
★ 建党百年项目《辅德里》 ★
《辅德里》微缩模型展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联合出品。是静安区以中共二大会址为核心内容打造的五星计划除非虚构戏剧《辅德里》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摄影:常远
《辅德里》项目的主创团队是由牟森带领的叙事设计团队MSG(Media Scenography Group )完成。MSG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和叙事工程研究所的教师及研究生组成,以产学研和产业链为手段,以跨媒介、跨学科、跨领域为方式,对应空间和时间,通过展示和演出,呈现展开与演化。
摄影:常远
此次微缩模型展览,以微缩模型为媒介,呈现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前后16个重要事件的场景瞬间,通过场景、情景和图景,呈现戏剧性和命运感,策展人牟森称之为命运的瞬间。担纲创作的是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2018级全班二十位年轻艺术家,都由九零后及零零后构成,通过这16个命运瞬间,呈现命运图景,向一百年前的建党伟人们致敬。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