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静安非遗数据库,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走进静安非遗数据库,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发展,凝聚了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静安区图书馆整合区内的非遗资源,建立了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由三部分组成:静安非遗多媒体数据库、静安文化专题片之非遗篇、静安文旅微信公众号文博非遗专栏。
一、静安非遗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综合整理了静安非遗项目的文献资料、照片实物、音频视频等数据,内容包括静安风情、非遗简介、政策法规、名录项目、传承人、民间故事、研究成果等栏目,多方面展示和介绍了静安的非遗项目。
其中,名录项目这一栏目罗列了静安区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前共有27项,其中国家级3项,包括: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中式服装制作技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和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技艺);市级12项;区级12项;涵盖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五大门类。传承人这一栏目展示了部分静安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介绍了他们的传承谱系、技艺特点等内容。
![]() |
|||
![]() |
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 亨生奉帮裁缝技艺
![]() |
鲁庵印泥制作技艺
网站访问方式:
网站地址:http://www.shjinganlib.net。在网站首页选择“数字资源”栏目,点击“更多资源”,选择“自建资源”栏目,点击《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浏览相关资源了。(注:本数据库仅限静安区图书馆闻喜路馆内访问哦~~)
二、静安文化专题片之非遗篇
专题片依托静安区图书馆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组织和人员优势,以静安区非遗项目本身所蕴含的历史人文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为主脉,以非遗项目与今天的城市文化生活、市民生活的关系为主题,结合历史遗存、专家解读、传承人示范、传承活动开展、社会影响等的多维度、多层次表现,让非遗项目的历史风貌、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特点呼之欲出。
![]() |
专题片主要介绍了静安非遗的六个项目,分别为:《石氏伤科在闸北》、《月份牌年画》、《象牙篾丝编织》、《舞担擎石论勇武》、《打花棍》、《调香的故事》。从历史画面的再现、项目现状描写、专家重点讲述、传承人表演、传承活动展示等多角度向观众娓娓道来。
市民读者可以通过静安区图书馆官网进行观看和播放,为了让听障人士也能无障碍观看,专题片还特地推出了手语翻译版可供选择,满足市民读者的多样性需求。
网站访问方式:
网站地址:http://www.shjinganlib.net。在网站首页选择“数字资源”栏目,点击“更多资源”,选择“自建资源”栏目,点击《静安文化专题片非遗篇(一)》,就能浏览播放专题片了。
三、静安文旅微信公众号文博非遗专栏
由静安区图书馆承建的静安文旅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文博非遗专栏,整合区域内文博非遗相关资讯,内容涵盖陕西北路风貌、红色场馆、红色微故事、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及非遗名录等。其中,静安非遗详实介绍静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配合视频资料让公众走近非遗技艺,加强保护意识。
![]() |
关注静安文旅微信公众号,在底部菜单栏里找到文博非遗栏目,只需动动手指,即可足不出户领略静安的非遗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让我们一起去非遗数据库中探寻散落在静安区各个角落的文化瑰宝,感受静安的非遗文化魅力吧。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